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23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抗滑桩浇筑、安装锚索,边坡混凝土层浇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卡具组件,卡具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内螺纹、第一连接环、第一限位槽、第一转动环和第一外螺纹,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内螺纹、第二连接环、第二限位槽、第二转动环和第二外螺纹。其能够实现加强边坡处混凝土层结构强度,防止混凝土层被边坡的推力推离边坡的功能,达到防止边坡滑移,加固边坡的效果。加固边坡的效果。加固边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加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界经常遇到边坡土体软弱或滑移等问题,需要对边坡软弱土体进行加固,以防止边坡塌陷;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边坡处埋设抗滑桩,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稳固地层内,利用稳定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从而稳定滑坡,之后在边坡表面铺设混凝土层,以防止边坡滑移。
[0003]由于边坡的推力较大,混凝土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结构强度会逐渐减小,当混凝土层自身不能够抵挡边坡滑移时,边坡的推力会将混凝土层挤压开裂,严重时边坡的推力会将混凝土层推离边坡,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及装置。其能够实现加强边坡处混凝土层结构强度,防止混凝土层被边坡的推力推离边坡的功能,达到防止边坡滑移,加固边坡的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对边坡下部进行处理,形成与基坑底部交界的竖直抗滑面,竖直抗滑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边坡长度方向;
[0008]S2、在基坑底部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抗滑桩,抗滑桩上部与竖直抗滑面配合,并在抗滑桩处设置自竖直抗滑面伸入至边坡内部的锚索;
[0009]S3、对边坡上部进行处理,形成位于边坡顶部的第一坡面和位于第一坡面和竖直抗滑面之间的第二坡面,第一坡面的坡度小于第二坡面的坡度;
[0010]S4、在第一坡面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钢管桩组件,钢管桩组件具有外露的端部;
[0011]S5、在第二坡面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钢花管土钉组件,钢花管土钉组件具有外露的端部;
[0012]S6、在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处喷射混凝土,并形成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外露的端部的长度;
[0013]S7、在第一混凝土层处设置钢筋网,钢筋网具有加强钢筋,加强钢筋与对应的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的对应外露的端部间通过卡具组件形成固定;
[0014]S8、在所述多个钢管桩组件的外露的端部间固定设置横向格栅条,在任一钢花管土钉组件处均设置纵向格栅条,纵向格栅条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格栅条和对应的抗滑桩顶部连接,横向格栅条与纵向格栅条共同构成加固格栅;
[0015]S9、在钢筋网处喷射混凝土,并形成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与加固格栅间形成干涉。
[0016]通过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的设置,增加了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与边坡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加强了边坡位于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处的局部稳定性。
[0017]通过加固格栅的设置,较佳的增加了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
[0018]作为优选,步骤S2抗滑桩安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Z1、确定抗滑桩浇筑位置;
[0020]Z2、在步骤Z1确定的抗滑桩位置处挖掘桩身孔,随后在桩身孔中沿周向绑护壁钢筋,在护壁钢筋处安装护壁立模,在护壁立模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模形成浇筑孔;
[0021]Z3、在浇筑孔中绑扎钢筋,钢筋的上端伸出浇筑孔,在伸出浇筑孔的钢筋处搭建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抗滑桩。
[0022]通过浇筑抗滑桩步骤,较佳的方便了工人浇筑抗滑桩。
[0023]作为优选,步骤S2锚索安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G1、采用潜孔冲击式钻机在边坡底部钻设锚索安装孔,锚索安装孔贯穿抗滑桩,锚索安装孔与地面夹角为30
°
,锚索安装孔直径为180mm;
[0025]G2、人工将锚索推入锚索安装孔中,同时将注浆管一同推入锚索安装孔中;
[0026]G3、向注浆管中灌入混凝土,注浆管边灌边拔,待混凝土收紧后及时补入混凝土,直到锚索安装孔内充满混凝土,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
[0027]G4、待锚索安装孔中的混凝土凝固后,使用千金顶对锚索进行张拉。
[0028]通过安装锚索的步骤,较佳的方便了工人安装锚索。
[0029]作为优选,钢花管土钉组件包括钢花管土钉,钢花管土钉选用D48
×
3.0mm钢管制作。
[0030]通过专利技术中的钢花管土钉的设置,从而增加了钢花管土钉与边坡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钢花管土钉被拔出。
[0031]作为优选,钢管桩组件包括钢管桩,钢管桩直径为110mm,钢管桩内设有钢管,钢管采用DN100
×
4mm钢管,钢管内设有钢筋,钢筋为532钢筋。
[0032]通过专利技术中钢管桩、钢管和钢筋的设置,较佳的增强了钢管桩整体的结构强度,防止钢管桩被拉弯。
[0033]作为优选,锚索采用12束或14束1860MPa级钢绞线制作。
[0034]通过本专利技术中钢绞线数量的设置,较佳的增强了锚索的结构强度。
[0035]作为优选,钢筋网由Φ8钢筋制作,间距为150
×
150mm,加强钢筋采用Φ14钢筋制作,间距为1200
×
1000mm。
[0036]通过本专利技术中钢筋网和加强钢筋的设置,较佳的增强了边坡上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
[0037]作为优选,抗滑桩上锚索的数量为3根或5根。
[0038]通过本专利技术中锚索数量的设置,较佳的增强了抗滑桩整体的稳定性。
[0039]作为优选,钢花管土钉沿边坡的高度方向设有4个。
[0040]通过本专利技术中钢花管土钉数量的设置,较佳的增强了边坡上的混凝土层与边坡之间的连接强度。
[0041]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卡具组件,卡具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钢花管土钉外侧壁处的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处设有套接于钢花管土钉上,并且可沿钢花管土钉轴向移动的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一端面处设有供加强钢筋伸入的第一限位槽;第一连接环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有套接于钢花管土钉上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0042]第二连接机构设置于钢管桩外侧壁处的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处设有套接于钢管桩上,并且可沿钢花管土钉轴向移动的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一端面处设有供加强钢筋伸入的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环远离第二限位槽的一端设有套接于钢管桩上的第二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0043]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内螺纹、第一连接环、第一限位槽、第一转动环、第一外螺纹、第二内螺纹、第二连接环、第二限位槽、第二转动环和第二外螺纹的设置,较佳方便了工作人员将钢花管土钉连接在加强钢筋上,同时对边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边坡下部进行处理,形成与基坑底部交界的竖直抗滑面(860),竖直抗滑面(860)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边坡长度方向;S2、在基坑底部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抗滑桩(810),抗滑桩(810)上部与竖直抗滑面(860)配合,并在抗滑桩(810)处设置自竖直抗滑面(860)伸入至边坡内部的锚索;S3、对边坡上部进行处理,形成位于边坡顶部的第一坡面(850)和位于第一坡面(850)和竖直抗滑面(860)之间的第二坡面(830),第一坡面(850)的坡度小于第二坡面(830)的坡度;S4、在第一坡面(850)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钢管桩组件,钢管桩组件具有外露的端部;S5、在第二坡面(830)处沿边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钢花管土钉组件,钢花管土钉组件具有外露的端部;S6、在第一坡面(850)与第二坡面(830)处喷射混凝土,并形成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外露的端部的长度;S7、在第一混凝土层处设置钢筋网,钢筋网具有加强钢筋(130),加强钢筋(130)与对应的钢管桩组件和钢花管土钉组件的对应外露的端部间通过卡具组件形成固定;S8、在所述多个钢管桩组件的外露的端部间固定设置横向格栅条,在任一钢花管土钉组件处均设置纵向格栅条,纵向格栅条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格栅条和对应的抗滑桩(810)顶部连接,横向格栅条与纵向格栅条共同构成加固格栅(820);S9、在钢筋网处喷射混凝土,并形成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与加固格栅间形成干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抗滑桩(810)安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Z1、确定抗滑桩(810)浇筑位置;Z2、在步骤Z1确定的抗滑桩(810)位置处挖掘桩身孔,随后在桩身孔中沿周向绑护壁钢筋,在护壁钢筋处安装护壁立模,在护壁立模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模形成浇筑孔;Z3、在浇筑孔中绑扎钢筋,钢筋的上端伸出浇筑孔,在伸出浇筑孔的钢筋处搭建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抗滑桩(8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治基坑软弱边坡的格栅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锚索安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G1、采用潜孔冲击式钻机在抗滑桩(810)上钻设锚索安装孔,锚索安装孔贯穿抗滑桩(810),伸入边坡内,锚索安装孔与地面夹角为30
°
,锚索安装孔直径为180mm;G2、人工将锚索推入锚索安装孔中,同时将注浆管一同推入锚索安装孔中;G3、向注浆管中灌入混凝土,注浆管边灌边拔,待混凝土收紧后及时补入混凝土,直到锚索安装孔内充满混凝土,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G4、待锚索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才王志军刘淦冯阳翁强孙更生胡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