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城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226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包括组合壳体、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和伸缩组合杆,组合壳体包括电源壳体和透光罩体,电源壳体内部设有可充电电源,电源壳体顶部设有光源安装座,光源安装座上安装有LED阵列光源组件;伸缩组合杆滑动套装有滑柄,伸缩组合杆顶端与滑柄之间呈圆周分布连接有伸缩连杆件,可折叠柔性反光罩附着连接于所有伸缩连杆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有伸缩连杆件在滑柄运动下同步折叠与伸展运动,使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实现折叠收纳与完全展开两种使用状态,LED阵列光源组件发出光线覆盖射到展开后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内侧的反射抛物面,经过反射抛物面反射成均匀、柔和的平行光线,实现对拍摄对象补光目的。补光目的。补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影补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像时,如果光强度不够,就需要延长曝光时间,结果照片就容易模糊不清,质量难以保证,这时,就需要补光。通过照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的大量民众,一般是应用内置于照相机或手机中的LED补光灯直接补光,将补光灯发出的光线直接投射到拍摄对象,这时,由于拍摄对象直接面对高亮度的广源,容易引起目眩、眨眼等不适感觉或动作,同样难有很好的拍摄效果。现在常用的还有形形色色的直射型、反射型、透射型补光装置,但多为分离结构,体积都较大,对于摄影棚、照相馆等固定场所的应用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希望随身携带、随时可用的众多手机拍摄者却多有不便,不适于家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所指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在伸缩组合杆上设置依靠滑柄驱动若干个圆周分布的伸缩连杆件,所有伸缩连杆件在滑柄带动下同步折叠与伸展运动,使其附着于伸缩连杆件上的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可以呈现折叠收纳与完全展开两种状态。在补光使用时,组合壳体上设有LED阵列光源组件,LED阵列光源组件发出投射到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内侧的反射抛物面,经过反射形成分布比较均匀、光能相对集中的柔和光束,达到对拍摄对象补光目的。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包括组合壳体、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和伸缩组合杆,所述组合壳体包括电源壳体和透光罩体,电源壳体内部设有可充电电源,电源壳体顶部设有光源安装座,伸缩组合杆底端穿过透光罩体可拆卸式连接于光源安装座中心,光源安装座上安装有与可充电电源电连接的LED阵列光源组件;所述伸缩组合杆上部安装有三角形弹性压块,伸缩组合杆滑动套装有与三角形弹性压块相配合的滑柄,所述伸缩组合杆顶端与滑柄之间依次呈圆周分布连接有若干个伸缩连杆件,所述可折叠柔性反光罩附着连接于所有伸缩连杆件上。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LED阵列光源组件包括若干圈LED灯组,每圈LED灯组由若干个呈圆形分布的LED灯,LED灯呈向外倾斜安装。
[0007]优选地,所述伸缩组合杆包括上部杆、中部杆和下部杆,所述中部杆可收纳于上部杆内部,下部杆可收纳于中部杆;所述滑柄、三角形弹性压块均对应位于上部杆上。
[0008]优选地,所述电源壳体的光源安装座中心凹陷开有螺纹槽,所述伸缩组合杆的下部杆底端具有与螺纹槽螺纹连接的螺纹柱。
[0009]本技术伸缩连杆件与滑柄相互组合联动实现可折叠柔性反光罩的折叠收纳及完全伸展作业,所述伸缩连杆件在滑柄带动下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可折叠柔性反光罩
随伸缩连杆件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
[0010]本技术伸缩连杆件与滑柄相互组合联动实现可折叠柔性反光罩的折叠收纳及完全伸展作业,所述伸缩连杆件在滑柄滑动下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可折叠柔性反光罩随伸缩连杆件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
[0011]本技术提供一个优选的伸缩连杆件结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连杆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两端端部分别为第一铰接部A、第一铰接部D,第一连杆在两端之间还依次具有第一铰接部B和第一铰接部C,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部A铰接于滑柄上;第二连杆第一端铰接于伸缩组合杆顶端,第二连杆第二端与第一铰接部B相互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两端端部分别为第三铰接部A、第三铰接部B,第三连杆的第三铰接部A铰接于第二连杆中部位置,第四连杆第一端与第三连杆的第三铰接部B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部D与第四连杆中部铰接;第六连杆两端端部分别为第六铰接部A、第六铰接部C,第六连杆上还具有第六铰接部B,所述第四连杆第二端与第六连杆的第六铰接部B相互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部C相互铰接,第五连杆第二端与第六连杆的第六铰接部A相互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A、第三铰接部B、第六铰接部C均与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对应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三角形弹性压块内部具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三角形弹性压块完全伸出且顶持定位滑柄。
[0013]优选地,所述透光罩体底部插接于电源壳体顶部,电源壳体侧壁设有与可充电电源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
[0014]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柔性反光罩朝向LED阵列光源组件一侧具有反光层。
[0015]优选地,所述组合壳体侧壁设有插接部。
[0016]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基座插接部和可拆卸连接于基座插接部底部的至少三个支腿,基座插接部顶部设有与插接配合部相配合的基座插接配合部。
[0017]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伸缩组合杆能够伸缩折叠,在伸缩组合杆上设置依靠滑柄驱动若干个圆周分布的伸缩连杆件,所有伸缩连杆件在滑柄带动下同步折叠与伸展运动,使其附着于伸缩连杆件上的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可以呈现折叠收纳与完全展开两种状态。在补光使用时,组合壳体上设有LED阵列光源组件,LED阵列光源组件发出光线投射到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反光罩内侧的反射抛物面,经过反射抛物面反射形成分布比较均匀、光能相对集中的柔和光束,实现对拍摄对象补光目的。
[0019](2)本技术LED阵列光源组件中所有LED灯从内向外均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依次变大,能够很好地均匀覆盖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内侧反光曲面,让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各部分接收到的入射光强度基本相等,这样反射后光场更加均匀。
[0020](3)本技术伸缩连杆件采用连杆结构,可以采用折叠伞体骨架结构,伸展使用时,驱动滑柄在上部杆向上滑动,随着滑柄在上部杆上滑动上升,滑柄带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相互约束协同连杆运动,能将伸缩连杆件全部展开,此时附着于所有伸缩连杆件上的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就完全伸展开,可折叠柔性反光罩对应LED阵列光源组件的内侧就形成面积较大的反射抛物面,以实现
对LED阵列光源组件中LED灯所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得到较强的柔和补光光场,对拍摄对象及周围环境实现均衡补光作用,显著提升了摄像质量。折叠收纳时,驱动滑柄在上部杆向下滑动,随着滑柄在上部杆上滑动下降到下部极限位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都会折叠收纳与上部杆相重叠,折叠后具有小巧且便携性高等优点,使用灵活性高,非常适合家人、朋友旅游、聚会应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柔性反光罩未完全伸展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组合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伸缩连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反射柔和光线进行补光的原理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壳体(1)、可折叠柔性反光罩(7)和伸缩组合杆(2),所述组合壳体(1)包括电源壳体(11)和透光罩体(12),电源壳体(11)内部设有可充电电源,电源壳体(11)顶部设有光源安装座,伸缩组合杆(2)底端穿过透光罩体(12)可拆卸式连接于光源安装座中心,光源安装座上安装有与可充电电源电连接的LED阵列光源组件(6);所述伸缩组合杆(2)上部安装有三角形弹性压块(4),伸缩组合杆(2)滑动套装有与三角形弹性压块(4)相配合的滑柄(3),所述伸缩组合杆(2)顶端与滑柄(3)之间依次呈圆周分布连接有若干个伸缩连杆件(5),所述可折叠柔性反光罩(7)附着连接于所有伸缩连杆件(5)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阵列光源组件(6)包括若干圈LED灯组,每圈LED灯组由若干个呈圆形分布的LED灯。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合杆(2)包括上部杆(21)、中部杆(22)和下部杆(23),所述中部杆(22)可收纳于上部杆(21)内部,下部杆(23)可收纳于中部杆(22);所述滑柄(3)、三角形弹性压块(4)均对应位于上部杆(21)上。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壳体(11)的光源安装座中心凹陷开有螺纹槽,所述伸缩组合杆(2)的下部杆(23)底端具有与螺纹槽螺纹连接的螺纹柱。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杆件(5)在滑柄(3)滑动下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可折叠柔性反光罩(7)随伸缩连杆件(5)进行折叠与展开作业。6.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集成柔性反射型便携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杆件(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第四连杆(54)、第五连杆(55)和第六连杆(56),所述第一连杆(51)两端端部分别为第一铰接部A(511)、第一铰接部D(514),第一连杆(51)在两端之间还依次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城叶子逸
申请(专利权)人:成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