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22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包括艇身和浮沉装置,所述浮沉装置安装在舱体内,所述浮沉装置包括容纳筒、活塞、气体输出机构、气体回收机构、压缩气罐和注排水机构,所述活塞可滑动连接在容纳筒内且将容纳筒内部分隔成气腔和水腔,所述容纳筒的两端固设有分别与气腔和水腔对应的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所述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上分别设有气管接口和水管接口,所述气体输出机构和气体回收机构均连接在气管接口和压缩气罐的之间,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内端部与水管接口连接,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外端部与舱体外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下沉时,能对压缩气罐输出的气体进行回收,无需将气体排出到艇身外造成浪费,最终省去了加气工作,省去了用户的麻烦。用户的麻烦。用户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潜水艇
,具体是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公开(公告)号:CN211770493U,公开(公告)日:2020

10

27)公开了一种潜艇式水下无人机投药装置,包括潜水艇式的舱体,所述舱体的尾部设置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舱体内包括空压机组舱、气罐舱、浮沉舱、加药舱、电池舱,所述空压机舱内安装有空压机组,所述气罐舱内安装有若干个与空压机组连通的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分别与浮沉舱、加药舱气体连通,所述浮沉舱分别与舱体外部、加药舱气体连通,所述加药舱内安装有搅拌组件,底部安装有投药喷口,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为投药装置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本技术所述的投药装置实现了可定位和可遥控功能,便于在水面之下的不同点位、不同深度进行投药,并且保证投药的精度和准度。
[0003]在该现有技术记载的内容中,下沉的操作:通过潜水泵向浮沉舱内注水,实现投药装置的下沉,同时将浮沉舱内的空气通过通气管和单向阀排出舱外。上浮的操作:启动储气罐与浮沉舱连通的气体管路中的单向阀向浮沉舱内充气,实现投药装置的上浮,同时打开浮沉舱与舱外连通的单向阀将浮沉舱内的存水排出舱外。
[0004]因为该潜艇式水下无人机投药装置需要在不同深度进行投药,因此需要多次进行下沉和上浮的操作,在每次下沉操作时,都会将储气罐在上浮操作中输出的部分气体排出舱外,造成浪费,多次下沉操作使得储气罐中的气体会被逐渐消耗,为避免后续上浮操作失败,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将该潜艇式水下无人机转移到指定的加气位置,再通过加气设备给储气罐进行加气,加气工作给用户造成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包括艇身和浮沉装置,所述浮沉装置安装在舱体内,所述浮沉装置包括容纳筒、活塞、气体输出机构、气体回收机构、压缩气罐和注排水机构,所述活塞可滑动连接在容纳筒内且将容纳筒内部分隔成气腔和水腔,所述容纳筒的两端固设有分别与气腔和水腔对应的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所述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上分别设有气管接口和水管接口,所述气体输出机构和气体回收机构均连接在气管接口和压缩气罐的之间,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内端部与水管接口连接,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外端部与舱体外部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输出机构包括气管一和电磁阀一,所述气管一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气罐和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电磁阀一连接在气管一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回收机构包括气管二、气泵和电磁阀二,所述气管二并联在气管一上,所述气泵和电磁阀二均连接在气管二上,所述电磁阀二位于压缩气罐和抽气泵之
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艇身上开设有均与外部连通的注水接口和排水接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组件包括水管一和水泵一,所述水泵一连接在水管一上,所述水管一的两端分别与水管接口以及注水接口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水管二和水泵二,所述水管二的一端连接在水管一上,所述水管二的另一端与排水接口连接,所述水泵二连接在水管二上。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舱体内,所述气体输出机构、气体回收机构和注排水机构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照明灯和摄像头,所述照明灯和摄像头均安装在舱体的头部外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安装在艇身的尾部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安装在舱体内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中转信号浮标和长电线组件,所述长电线组件的一端与中转信号浮标电性连接,所述长电线组件的另一端位于舱体内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上浮时,气体回收机构保持关闭,气体输出机构打开,使压缩气罐释放的气体通过气体输出机构导入到气腔,同时注排水机构将水腔中的水进行抽取并将水导出到艇身外,使得水腔中的压力小于气腔中的压力,两者的压力差驱使活塞朝水腔端盖方向运动,使得气腔的体积增加同时水腔的体积减小,最终实现减轻重量,使得艇身进行上浮。
[0020]下沉时,气体输出机构保持关闭,气体回收机构打开,通过其将气腔中的气体进行抽取并将气体导入到压缩气罐中进行回收,同时注排水机构将艇身外的水进行抽取并将水导入到水腔中,使得水腔中的压力大于气腔中的压力,两者的压力差驱使活塞朝气腔端盖方向运动,使得气腔的体积减小同时水腔的体积增加,水腔容纳的水增加,最终实现增加重量,使得艇身进行下沉。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下沉时,能对压缩气罐输出的气体进行回收,无需将气体排出到艇身外造成浪费,最终省去了加气工作,省去了用户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22]图1: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的电路连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照图1,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包括艇身和浮沉装置,浮沉装置安装在舱体内,浮沉装置包括容纳筒10、活塞20、气体输出机构30、气体回收机构40、压缩气罐50和注排水机构60,活塞20可滑动连接在容纳筒10内且将容纳筒10内部分隔成气腔101和水腔102,活塞20与容纳筒10的内壁之间密封,容纳筒10的两端分别固设有气腔端盖103和水腔端盖104,气腔端盖103和水腔端盖104分别与气腔101和水腔102对应,气腔端盖103和水腔端盖
104上分别设有气管接口和水管接口,气体输出机构30和气体回收机构40均连接在气管接口和压缩气罐50的之间,注排水机构60的内端部与水管接口连接,注排水机构60的外端部与舱体外部连通,注排水机构60的外端部与舱体之间密封。
[0026]请参照图1,气体输出机构30包括气管一301和电磁阀一302,气管一301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气罐50的气口和气管接口连接,电磁阀一302连接在气管一301上。
[0027]请参照图1,气体回收机构40包括气管二401、气泵402和电磁阀二403,气管二401并联在气管一301上,气泵402和电磁阀二403均连接在气管二401上,电磁阀二403位于压缩气罐50和抽气泵402之间。
[0028]请参照图1,注排水机构60包括注水组件601和排水组件602,注水组件601的出水部和排水组件602的进水部均与水管接口连接,注水组件601的进水部和排水组件602的出水部均与舱体外部连通。
[0029]当注水组件601和排水组件602两者中有一个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时,另一个可以进行反向工作,比如当排水组件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包括艇身和浮沉装置,所述浮沉装置安装在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沉装置包括容纳筒、活塞、气体输出机构、气体回收机构、压缩气罐和注排水机构,所述活塞可滑动连接在容纳筒内且将容纳筒内部分隔成气腔和水腔,所述容纳筒的两端固设有分别与气腔和水腔对应的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所述气腔端盖和水腔端盖上分别设有气管接口和水管接口,所述气体输出机构和气体回收机构均连接在气管接口和压缩气罐的之间,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内端部与水管接口连接,所述注排水机构的外端部与舱体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出机构包括气管一和电磁阀一,所述气管一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气罐和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电磁阀一连接在气管一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回收机构包括气管二、气泵和电磁阀二,所述气管二并联在气管一上,所述气泵和电磁阀二均连接在气管二上,所述电磁阀二位于压缩气罐和抽气泵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上开设有均与外部连通的注水接口和排水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宇钦陈语时翟颖妍余文昊邓柏勋苏邓辉陈金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手创起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