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19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团聚体浸水实验,采集团聚体浸水全过程中质量数据及临界状态耗时;(2)根据团聚体预浸润过程毛细吸水耗时及质量数据,获得团聚体吸水速率V;(3)根据团聚体浸水稳定后各层筛网上的剩余质量,获得筛分粒径系数D;(4)综合首层筛网剩余质量、团聚体吸水速率和筛分粒径系数三大参数,获得团聚体水稳定性系数S,评价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评价土体范围广、评价方法完善,解决了现有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参数单一、不能全面体现土壤团聚体生态改良效果的问题。良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生态材料对土壤团聚体进行改良能有效提高团聚体水稳定性,从而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基质环境。改良团聚体遇水后具有崩解过程耗时长、崩解剩余质量大、崩解土呈团粒状等特征。现有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参数单一,只能依托团聚体崩解剩余数量或团聚体崩解剩余质量参数来表征,缺少表达土壤团聚体抵抗水侵入能力的参数,如团聚体吸水速率、崩解土团粒分布特征等,不能有效且全面评价土壤团聚体的生态改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有效且全面评价土壤团聚体的生态改良效果,克服表征土壤团聚体抵抗水侵入能力参数的缺失,专利技术了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评价土体范围广、评价方法完善,可有效指导水土保持工程或土壤生态改良工程。
[0004]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团聚体浸水实验记录团聚体初始质量m0;预浸润团聚体,使团聚体通过毛细作用吸水,记录团聚体开始吸水至全部润湿所需时间t0,记录全部润湿时团聚体质量m0’
,根据所测团聚体的土壤类型,预浸润时间最长设定一分钟;使团聚体完全浸润水中发生崩解,待团聚体崩解稳定,记录四层筛网上的筛余质量(m1,m2,m3,m4)。
[0005](2)计算团聚体吸水速率V根据团聚体预浸润过程毛细吸水耗时及团聚体质量数据,团聚体吸水速率V采用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表征,量纲为g/s,计算公式为:V=(m0’

m0)/t。
[0006](3)计算筛分粒径系数D筛分粒径系数D通过各层筛网上的累积剩余质量百分比计算所得,量纲为1,计算公式如下:D=(M
L2
+M
L3
+M
L4

3M
L1
)/(100

M
L1
)其中:

M
Lx
为累积剩余质量百分数,M
Lx
=m
Lx
+m
L(x

1)
(x取1至4的整数);

m
Lx
为各层筛网剩余质量百分数,m
Lx
=m
x
/m0×
100(x取1至4的整数);筛分粒径系数D越大,则崩解土的团粒越大,表明生态材料的粘结效果越好,团聚体浸水后维持整体性的能力更强。
[0007](4)计算水稳定性系数S,评价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综合首层筛网剩余质量m1、团聚体吸水速率V和筛分粒径系数D三大参数,计算团聚体水稳定性系数S,评价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水稳定性系数S与首层筛网剩余质
量m1、筛分粒径系数D成正比,与团聚体吸水速率V成反比,量纲为s,计算公式如下:S=D
·
m1/V水稳定性系数S越大,则团聚体水稳定性越好,表明团聚体遇水后稳定时间越长。
[0008]二、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1)以团聚体筛分剩余质量为基础,采用公式计算方法得到表征团聚体粒径的参数,解决了崩解土粒径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2)评价参数全面,能真实反映土壤团聚体生态改良效果。
[000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0]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团聚体浸水实验以5%有机粘合剂改良的粘性土团聚体为试样,团聚体初始质量50g;预浸润团聚体,使团聚体通过毛细作用吸水,团聚体开始吸水至全部润湿耗时38s,全部润湿的团聚体质量60g;使团聚体完全浸润水中发生崩解,待团聚体崩解稳定,记录崩解稳定耗时为90s,四层筛网上的筛余质量分别为20g,10g,15g,0g。
[0011](2)计算团聚体吸水速率V计算预浸润过程土壤团聚体毛细吸水量,为m0’

m0=60g

50g=10g;将毛细吸水耗时38s代入团聚体吸水速率V计算公式,结果为:V=(m0’

m0)/t=10/38=0.263g/s。
[0012](3)计算筛分粒径系数D

计算各层筛网剩余质量百分数,分别为m
L1
=m1/ m0=20/50
×
100=40;m
L2
=m2/ m0=10/50
×
100=20;m
L3
=m3/ m0=15/50
×
100=30;m
L4
=m4/ m0=0/50
×
100=0;

计算累积剩余质量百分数,分别为M
L1
= m
L1
=40;M
L2
= m
L2
+ m
L1
=20+40=60;M
L3
= m
L3
+ m
L2
=30+60=90;M
L4
= m
L4
+ m
L3
=0+90=90;

计算筛分粒径系数DD=(M
L2
+M
L3
+M
L4

3M
L1
)/(100

M
L1
)=(60+90+90
‑3×
40)/(100

40)=2。
[0013](4)计算水稳定性系数S将首层筛网剩余质量20g、团聚体吸水速率0.263和筛分粒径系数2代入水稳定性系数S计算公式中,算得:S=D
·
m/V=2
×
20/0.263≈152s。
[0014]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团聚体浸水实验以0.5%有机粘合剂改良的粘性土团聚体为试样,团聚体初始质量50g;预浸润团聚
体,使团聚体通过毛细作用吸水,团聚体开始吸水至全部润湿耗时10s,全部润湿的团聚体质量76g;使团聚体完全浸润水中发生崩解,待团聚体崩解稳定,记录崩解稳定耗时为60s,四层筛网上的筛余质量分别为10g,6g,10g,15g。
[0015](2)计算团聚体吸水速率V计算预浸润过程土壤团聚体毛细吸水量,为m0’

m0=76g

50g=26g;将毛细吸水耗时10s代入团聚体吸水速率V计算公式,结果为:V=(m0’

m0)/t=26g/10s=2.6g/s。
[0016](3)计算筛分粒径系数D

计算各层筛网剩余质量百分数,分别为m
L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团聚体浸水实验,采集团聚体浸水全过程中质量数据及临界状态耗时;(2)根据团聚体预浸润过程毛细吸水耗时及质量数据,获得团聚体吸水速率V;(3)根据团聚体浸水稳定后各层筛网上的剩余质量,获得筛分粒径系数D;(4)综合首层筛网剩余质量、团聚体吸水速率和筛分粒径系数三大参数,获得团聚体水稳定性系数S,评价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浸润时间根据团聚体土壤类型而定,最长设定一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团聚体吸水速率V通过团聚体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来表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珊珊蒋慧陈爱军徐鹏薛金杨昌萄吴迪杨柏陈俊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