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17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在宽带雷达探测场景下,针对子空间雷达目标检测性能退化问题,充分利用杂波斜对称结构信息,降低对训练样本的实际需求,提高未知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精度,在具有线性无关的子空间目标坐标向量模型下构建具有闭合形式的距离扩展目标智能检测器,在确保检测器CFAR特性的同时,降低对训练样本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宽带雷达对目标类型的适应能力,改善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性能。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性能。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标检测是信号处理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进行目标识别、跟踪、成像工作的基础。与常规的窄带雷达相比,宽带雷达具有距离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和截获概率低等优势,利用宽带雷达进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常规的窄带雷达的距离分辨单元一般远大于常见目标的几何尺寸,目标回波信号仅占据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呈现为“点”状目标。而宽带雷达目标的回波一般分布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单元中,呈现为“距离扩展”目标。随着宽带雷达的广泛应用,雷达距离扩展目标检测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0003]为了实现对距离扩展目标的自适应恒虚警率(CFAR)检测,在估计未知的协方差矩阵时通常采集一组待检测的单元附近的训练样本数据,每个训练样本仅包含杂波,并与待检测数据共享相同的协方差矩阵。在常用秩一信号目标检测模型中,目标的导向矢量通常假定为一个已知固定向量,但在实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从K个待检测距离单元获取待检测数据Z,从与待检测距离单元临近的R个距离单元获取训练样本Y;在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假设下,分别利用待检测数据Z和训练样本Y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杂波斜对称协方差矩阵结构M求导并置零,获得有目标假设下未知杂波斜对称协方差矩阵结构的最大似然估计和无目标假设下未知杂波斜对称协方差矩阵结构的最大似然估计;步骤2.利用有目标假设下待检测数据Z和训练样本Y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目标变换坐标矩阵求导并置零,获得未知目标变换坐标矩阵的最大似然估计,构建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统计量λ;步骤3.根据预设的虚警概率设置检测门限T;将检测统计量λ与检测门限T进行比较,若λ≥T,则判定当前待检测距离单元存在目标,待检测数据不作为后续其他待检测距离单元的训练样本;反之若λ<T,则判定当前待检测距离单元不存在目标,待检测数据作为后续其他待检测距离单元的训练样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目标斜对称子空间智能融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在有目标假设下,利用待检测数据Z和训练样本Y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杂波斜对称协方差矩阵结构求导并置零,得到H1假设下M的最大似然估计为:其中,其中,z
k
表示第k个待检测距离单元对应的N
×
1维待检测数据分量;1维待检测数据分量;b
k
表示第k个待检测距离单元中r
×
1维目标子空间复坐标向量;U表示N
×
r维的多秩子空间复矩阵,r表示矩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涛谢梓铿刘瑜李刚卢仁伟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