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107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台和检测机构,所述底座台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台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夹持构件,且所述夹持构件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将光学镜头放置在夹持构件上,使得检测机构的输入端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将光学镜头的两端进行牢固的夹持,这样在驱动机构的气泵运行下,能够使得外接的空气输出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并最终利用检测机构上的薄片基座和杯体的配合下对于光学镜头的气密性进行有效的检测,由于不需要对于光学镜头进行加热,而且利用了气泵的输出气体,这样既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又能够保证光学镜头不受损伤。证光学镜头不受损伤。证光学镜头不受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影响算法的实现和效果,由于光学镜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存在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霉菌的侵蚀造成镜头的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于光学镜头进行气密性的有效检测。
[0003]现有的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在使用时,一般是将镜头的两端进行牢固的套接夹持,使得输入端利用气泵压缩净化后的空气,通过输气端进入镜头的一端,当气密性检测合格时,则空气无法通过镜头,反之,则镜头的气密性是有问题的,如申请号CN202022054417.X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将售后的待检测光学镜头固定在支撑组件上,相对支撑管转动轴套;然而上述技术中,需要对于光学镜头周围进行加热,受热,会让光学镜头的寿命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该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主要是利用将光学镜头放置在夹持构件上,使得检测机构的输入端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将光学镜头的两端进行牢固的夹持,这样在驱动机构的气泵运行下,能够使得外接的空气输出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并最终利用检测机构上的薄片基座和杯体的配合下对于光学镜头的气密性进行有效的检测,由于不需要对于光学镜头进行加热,而且利用了气泵的输出气体,这样既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又能够保证光学镜头不受损伤。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台和检测机构,所述底座台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台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夹持构件,且所述夹持构件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检测机构;
[0006]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套接口、连管、第二阀体、输出管、检测舱、轴承条、薄片基座、控制面板、插入管、杯体和杯座,所述套接口设置在所述夹持构件的一端,所述套接口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连管,且所述连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且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设置有检测舱,所述检测舱的内边侧设置有套接薄片基座的轴承条,所述检测舱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检测舱的输出端设置有插入管,且所述插入管的外侧设置有杯体,所述杯体的下方设置有杯座。
[0007]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薄片基座与轴承条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薄片基座呈片轮状构造,所述插入管与杯体和杯座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栓基板、涡轮器、第一电机、净化管、网罩口、压缩罐、第一阀体、输连套管、套接管、粗芯橡胶套、钢丝和丝套,所述螺栓基
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台的一端上方,所述螺栓基板的顶侧设置有连接第一电机输出端的涡轮器,所述涡轮器的一端通过净化管套接连接有网罩口,所述涡轮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缩罐,且所述压缩罐的顶侧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输连套管。
[000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连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管,且所述套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粗芯橡胶套,所述粗芯橡胶套的外边侧设置有钢丝,且所述钢丝的一端设置有丝套。
[001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构件包括螺栓基座、滑杆、滑块、侧架、下夹座、上夹座和顶盖,所述螺栓基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台的顶侧,所述螺栓基座的内侧通过滑杆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的顶侧设置有侧架。
[00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架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合连接的下夹座与上夹座,所述侧架的顶侧设置有顶盖。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带有弹性的阻尼收卷筒,绕接上输电线,在用户需要进行清理时,将静电网格拆下来并进行拖拽出来,由于输电线和静电网一直相连,因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会造成产品废料的溅落,当工作人员清理废料时,可断开电源,使得静电网上的废料自然下落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后期的处理,清理完成后,组装好并接通电源可确保长时间的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清理时不易造成溅落,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粗芯橡胶套与钢丝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夹持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轴承条与薄片基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底座台;2、驱动机构;201、螺栓基板;202、涡轮器;203、第一电机;204、净化管;205、网罩口;206、压缩罐;207、第一阀体;208、输连套管;209、套接管;2010、粗芯橡胶套;2011、钢丝;2012、丝套;3、夹持构件;301、螺栓基座;302、滑杆;303、滑块;304、侧架;305、下夹座;306、上夹座;307、顶盖;4、检测机构;401、套接口;402、连管;403、第二阀体;404、输出管;405、检测舱;406、轴承条;407、薄片基座;408、控制面板;409、插入管;4010、杯体;4011、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台1和检测机构4,底座台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机构2,底座台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夹持构件3,且夹持构件3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检测机构4;
[0022]检测机构4包括套接口401、连管402、第二阀体403、输出管404、检测舱405、轴承条406、薄片基座407、控制面板408、插入管409、杯体4010和杯座4011,套接口401设置在夹持
构件3的一端,套接口40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连管402,且连管40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阀体403,第二阀体403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404,且输出管404的一端设置有检测舱405,检测舱405的内边侧设置有套接薄片基座407的轴承条406,检测舱405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408,检测舱405的输出端设置有插入管409,且插入管409的外侧设置有杯体4010,杯体4010的下方设置有杯座4011。
[0023]薄片基座407与轴承条406之间为套接连接,薄片基座407呈片轮状构造,插入管409与杯体4010和杯座4011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24]本实施例中,当镜头是合格的状况下,检测机构4上的控制面板408是不显示发展状况的,当镜头具备气密性不佳时,这样气体通过镜头会输出到套接口401一端的连管402,并在第二阀体403的开启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台(1)和检测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台(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机构(2),所述底座台(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夹持构件(3),且所述夹持构件(3)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套接口(401)、连管(402)、第二阀体(403)、输出管(404)、检测舱(405)、轴承条(406)、薄片基座(407)、控制面板(408)、插入管(409)、杯体(4010)和杯座(4011),所述套接口(401)设置在所述夹持构件(3)的一端,所述套接口(40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连管(402),且所述连管(40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阀体(403),所述第二阀体(403)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404),且所述输出管(404)的一端设置有检测舱(405),所述检测舱(405)的内边侧设置有套接薄片基座(407)的轴承条(406),所述检测舱(405)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408),所述检测舱(405)的输出端设置有插入管(409),且所述插入管(409)的外侧设置有杯体(4010),所述杯体(4010)的下方设置有杯座(4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基座(407)与轴承条(406)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薄片基座(407)呈片轮状构造,所述插入管(409)与杯体(4010)和杯座(4011)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螺栓基板(201)、涡轮器(202)、第一电机(203)、净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敬阳孙立伟刘伯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昕亮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