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09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一端上部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部位设有大格栅,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沿竖直方向沿伸,其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池体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挡板、第三挡板的下端和两端与第一池体完全抵接,所述第二挡板下端与第一池体的底部形成有水道缝隙,其两端与第一池体的侧壁完全抵接,所述第一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槽,所述第一池体靠近出水槽的一端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上方设有斜格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造价经济,过滤效果好,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常常见到有把混有固体物的污水倒入城市下水道的现象,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工作量,还有很多微小企业的污水不经过滤偷偷导入下水道的现象,然而现在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着造价昂贵,日常使用成本高,污泥沉降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克服的是以上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价格高昂,使用成本高,污泥处理不彻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建的价格经济的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一端上部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部位设有大格栅,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沿竖直方向沿伸,其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池体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挡板、第三挡板的下端和两端与第一池体完全抵接,所述第二挡板下端与第一池体的底部形成有水道缝隙,其两端与第一池体的侧壁完全抵接,所述第一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槽,所述第一池体靠近出水槽的一端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上方设有斜格栅,所述出水槽下部连接有水路管道,所述水路管道通向第二池体。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中部设有水流减速槽,所述水路管道与所述水流减速槽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池体顶部周沿边缘设有开环挡板,所述开环挡板在第二池体的一端形成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池体周沿远离开环挡板的内侧设有悬浮挡板,所述悬浮挡板与开环挡板之间设有格栅挡板,所述第二池体周沿从中间向外圈高度逐渐降低。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三挡板顶部高度低于出水槽顶部,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高度高于出水槽顶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减速槽通过多个第一杆件与第二池体固定连接,所述水流减速槽顶部边缘高度低于出水槽顶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格栅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池体周沿的上表面,所述悬浮挡板通过多个第二杆件固定连接在格栅挡上,所述格栅挡板顶部高度低于出水槽的顶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悬浮挡板下端与第二池体周沿顶部形成有小缝隙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时不仅可以对污水中污泥有很好的沉降效果,还能阻拦污水中混杂的大型固体或者漂浮物。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池体俯视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池体俯视示意图。
[0014]附图中:1、第一池体;2、第一进水口;3、大格栅;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水道缝隙;8、出水槽;9、斜坡面;10、斜格栅;11、水路管道;12、第二池体;13、水流减速槽;14、第一杆件;15、开环挡板;16、出水口;17、悬浮挡板;18、第二杆件;19、格栅挡板;100、沉降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结合图1

3所示,一种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包括第一池体1,所述第一池体1的一端上部形成有第一进水口2,所述第一进水口2部位设有大格栅3,所述第一池体1内设有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和第三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和第三挡板6沿竖直方向沿伸,其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池体1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挡板4、第三挡板6的下端和两端与第一池体1完全抵接,所述第二挡板5下端与第一池体1的底部形成有水道缝隙7,其两端与第一池体1的侧壁完全抵接,所述第一池体1另一端设有出水槽8,所述第一挡板4、第三挡板6顶部高度低于出水槽8顶部,所述第二挡板5的顶部高度高于出水槽8顶部,所述第一池体1靠近出水槽8的一端形成有斜坡面9,所述斜坡面9上方设有斜格栅10,所述出水槽8下部连接有水路管道11,所述水路管道11通向水流减速槽13底部,所述水流减速槽13位于第二池体12中部,所述水流减速槽13顶部边缘高度低于出水槽8顶部,所述水流减速槽13通过多个第一杆件14与第二池体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池体12周沿从中间向外圈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池体12顶部周沿边缘设有开环挡板15,所述开环挡板15在第二池体12的一端形成有出水口16,所述第二池体12周沿远离开环挡板15的内侧设有悬浮挡板17,所述悬浮挡板17与开环挡板15之间设有格栅挡板19,所述格栅挡板19固定连接在第二池体12周沿的上表面,所述悬浮挡板17通过多个第二杆件18固定连接在格栅挡板19上,所述格栅挡板19顶部高度低于出水槽8的顶部,所述悬浮挡板17下端与第二池体12周沿顶部形成有小缝隙。
[0017]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结合图1所示,污水排放后经过第一池体1进水口的大格栅3会初步对污水中混杂的大型固体物进行过滤,污水混杂着泥沙进入第一池体1,因泥沙沉降的速度要高于水,所以第一挡板4可以对污水中的稍大块泥沙进行初步阻隔,当水面高于第一挡板4时,污水混杂着细小泥沙溢出到第一挡板4的第三挡板6之间,污水中混杂的多数细小泥沙会在第一挡板4与第二挡板5之间浮动,待水流稳定后,着部分泥沙也会慢慢沉降,水面溢出到第三挡板6上端后,因为有斜坡面9的存在,第三挡板6与第一池体1侧壁形成的空间较大,水流会在这里减速,水面漫过出水槽8的顶部时,第一池体1中整体水向斜坡面9缓慢移动,其中混杂的泥沙也会趁机在斜坡面9上,斜格栅10的设计有助于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初步的阻隔,污水蓄满第一池体1后进入出水槽8,通过水路管道11进入水流减速槽13内,水流自管道进入空间较大的水流减速槽13时,水的流速会自然降低,有助于污水中细小泥沙的沉降,当水面漫过悬浮挡板17的下端,较干净的水自小缝隙中流入格栅挡板19和悬浮挡板17之间,悬浮挡板17可以进一步对水面的漂浮物进行阻隔,此漂浮物不仅来
源于原污水中未经过滤的,也可能是来自自然界飘落进第二池体12内的,水流越过格栅挡板19后进入开环挡板15与格栅挡板19之间,经出水口16排出,开环挡板15所处的位置高度低于格栅挡板19,有助于防止回流。
[001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使用方式之一,实际的使用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所述污水中污泥的沉降池处理污泥效果好,造价经济,使用成本低,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前提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包括第一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一端上部形成有第一进水口(2),所述第一进水口(2)部位设有大格栅(3),所述第一池体(1)内设有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和第三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和第三挡板(6)沿竖直方向沿伸,其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池体(1)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挡板(4)、第三挡板(6)的下端和两端与第一池体(1)完全抵接,所述第二挡板(5)下端与第一池体(1)的底部形成有水道缝隙(7),其两端与第一池体(1)的侧壁完全抵接,所述第一池体(1)另一端设有出水槽(8),所述第一池体(1)靠近出水槽(8)的一端形成有斜坡面(9),所述斜坡面(9)上方设有斜格栅(10),所述出水槽(8)下部连接有水路管道(11),所述水路管道(11)通向第二池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12)中部设有水流减速槽(13),所述水路管道(11)与所述水流减速槽(13)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池体(12)顶部周沿边缘设有开环挡板(15),所述开环挡板(15)在第二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健赵飞赵英帅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曹妃甸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