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87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包括主体、适配检测机构、校正机构、显示屏和适配待测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适配检测机构,且主体的中部上下方设置有,所述校正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且主体的底部上方设置有适配待测机构,所述适配检测机构包括丝杆传动组件、装配架、电动推杆、连装板、延边板、对位装槽、对位螺纹装架。该针管检测校正治具,人员可根据差距或契合度来判断针管检测件的合格程度,而需要更换其他规格的针管检测件时,人员只需要利用更换相对应规格的对位螺纹装架与检测模具即可,并且待测装架也需要利用与卡装组件之间的嵌入卡装式结构进行撤拆,以便于人员更换与上述检测模具相同规格的待测装架。装架。装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针管检测
,具体为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学工业自动化时代的发展,针管的分类要求渐趋于精细与安全因此,对于针管的检测也更加严格,类似于针管头部分可能会出现歪扭偏移现象,本方案就是针对针管端头部分进行检测校正的治具。
[0003]市场上的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在使用中,一般一个规格的治具只能针对一个型号的针管进行检测校正,当需要检测不同型号的批次针管时,则无法正常检测,需要更换适配规格的检测校正治具,耽误进程的同时且整个治具的适配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一个规格的治具只能针对一个型号的针管进行检测校正,当需要检测不同型号的批次针管时,则无法正常检测,需要更换适配规格的检测校正治具,耽误进程的同时且整个治具的适配性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包括主体、适配检测机构、校正机构、显示屏和适配待测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适配检测机构,且主体的中部上下方设置有,所述校正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且主体的底部上方设置有适配待测机构,所述适配检测机构包括丝杆传动组件、装配架、电动推杆、连装板、延边板、对位装槽、对位螺纹装架、检测模具和线性相机,且丝杆传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底部设置有连装板,所述连装板的一侧固定有延边板,且延边板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装槽,所述对位装槽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螺纹装架,且对位螺纹装架的中端固定有检测模具,所述装配架的一侧设置有线性相机。
[0006]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具通过对位螺纹装架与对位装槽和连装板构成对位式螺纹装配结构,且检测模具与对位螺纹装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校正机构包括安装架、十字激光定位器、第一校准标和第二校准标,且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十字激光定位器,所述适配待测机构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校准标,且适配待测机构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校准标。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校准标与第二校准标沿着适配待测机构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立状分布,且第一校准标与第二校准标两者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适配待测机构包括丝杆、伺服电机、螺纹装件、装配滑架、卡装组件、待测装架和撤换扶手,且丝杆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丝杆的周边一侧设置有螺纹装件,且螺纹装件的四周上方设置有装配滑架,所述装配滑架的上方设置有卡装组件,且四
周的上方设置有待测装架,所述待测装架的两侧设置有撤换扶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滑架通过丝杆、伺服电机与螺纹装件和主体构成螺纹传动结构,且装配滑架与主体之间为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待测装架通过卡装组件与装配滑架构成嵌入式卡装结构,且撤换扶手沿着待测装架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针管检测校正治具,人员可根据差距或契合度来判断针管检测件的合格程度,而需要更换其他规格的针管检测件时,人员只需要利用更换相对应规格的对位螺纹装架与检测模具即可,并且待测装架也需要利用与卡装组件之间的嵌入卡装式结构进行撤拆,以便于人员更换与上述检测模具相同规格的待测装架。
[0013]人员优先在待测装架上所预设的规格模型上套装相对尺寸的针管检测件,此时针管检测件的尺寸是与检测模具的内部尺寸相匹配的,利用丝杆传动组件、电动推杆与和控制端的联动配合可使其检测模具对套装分布好的几组针管检测件进行有效的逐个检测,且在装配架也就是检测模具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线性相机,此相机可以捕捉针管检测件的管头部分和检测模具管头部分的尺寸差异或完美契合程度,并将其画面转换到显示屏上,人员可根据差距或契合度来判断针管检测件的合格程度,而需要更换其他规格的针管检测件时,人员只需要利用对位螺纹装架与检测模具的一体式,更换相对应规格的对位螺纹装架与检测模具即可。
[0014]在每次作业之前,人员会将待检测的针管检测件套装在待测装架上,随后会控制装配滑架前移对准检测模具的下方,然而在主体运作状态下对于位移角度难免会产生偏差,此时人员可利用检测模具一侧所设置的十字激光定位器和装配滑架两侧设置的第一校准标、第二校准标的其中一个进行定位校准,十字校准完毕后即可保证针管检测件与检测模具的对位精确性,而第一校准标、第二校准标分别处于装配滑架的两侧,可使其适配检测机构在一个来回里可进行两侧校准以及两批次的检测作业,效率有所提高。
[0015]当适配检测机构的检测模具替换成其余规格的工件时,待测装架也需要利用与卡装组件之间的嵌入卡装式结构进行撤拆,以便于人员更换与上述相同规格的待测装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主体;2、适配检测机构;201、丝杆传动组件;202、装配架;203、电动推杆;204、连装板;205、延边板;206、对位装槽;207、对位螺纹装架;208、检测模具;209、线性相机;3、校正机构;301、安装架;302、十字激光定位器;303、第一校准标;304、第二校准标;4、显示屏;5、适配待测机构;501、丝杆;502、伺服电机;503、螺纹装件;504、装配滑架;505、卡装组件;506、待测装架;507、撤换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2所示,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包括:主体1、适配检测机构2、校正机构3、
显示屏4和适配待测机构5,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适配检测机构2,且主体1的中部上下方设置有,校正机构3,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4,且主体1的底部上方设置有适配待测机构5,适配检测机构2包括丝杆传动组件201、装配架202、电动推杆203、连装板204、延边板205、对位装槽206、对位螺纹装架207、检测模具208和线性相机209,且丝杆传动组件201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架202,装配架202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03,且电动推杆203的底部设置有连装板204,连装板204的一侧固定有延边板205,且延边板205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装槽206,对位装槽206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螺纹装架207,且对位螺纹装架207的中端固定有检测模具208,装配架202的一侧设置有线性相机209,检测模具208通过对位螺纹装架207与对位装槽206和连装板204构成对位式螺纹装配结构,且检测模具208与对位螺纹装架207之间为固定连接,人员优先在待测装架506上所预设的规格模型上套装相对尺寸的针管检测件,此时针管检测件的尺寸是与检测模具208的内部尺寸相匹配的,利用丝杆传动组件201、电动推杆203与和控制端的联动配合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包括主体(1)、适配检测机构(2)、校正机构(3)、显示屏(4)和适配待测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适配检测机构(2),且主体(1)的中部上下方设置有,所述校正机构(3),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4),且主体(1)的底部上方设置有适配待测机构(5),所述适配检测机构(2)包括丝杆传动组件(201)、装配架(202)、电动推杆(203)、连装板(204)、延边板(205)、对位装槽(206)、对位螺纹装架(207)、检测模具(208)和线性相机(209),且丝杆传动组件(201)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架(202),所述装配架(202)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03),且电动推杆(203)的底部设置有连装板(204),所述连装板(204)的一侧固定有延边板(205),且延边板(205)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装槽(206),所述对位装槽(206)的中部设置有对位螺纹装架(207),且对位螺纹装架(207)的中端固定有检测模具(208),所述装配架(202)的一侧设置有线性相机(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具(208)通过对位螺纹装架(207)与对位装槽(206)和连装板(204)构成对位式螺纹装配结构,且检测模具(208)与对位螺纹装架(207)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3)包括安装架(301)、十字激光定位器(302)、第一校准标(303)和第二校准标(304),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迪琛檀成立陈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贝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