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707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包括光模块,还包括EMI弹片总成;所述EMI弹片总成包括弹片和随形线圈,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上固定有引脚,所述随形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随形线圈镶嵌安装在所述弹片的内壁面,所述引脚插接至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改变随形线圈通电电流的大小,进而改变电流磁场作用下随形线圈的伸缩形变程度,从而带动弹片进行伸张舒展或者收缩折叠,既可灵活调节EMI弹片总成的栅条间隙或褶皱缝隙,又易于实现对指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的过滤屏蔽。过滤屏蔽。过滤屏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模块EMI弹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金属封装光收发模块的传输速率加快,高传输速率的光收发模块容易产生超标EMI(电磁干扰)现象,特别是插拔式结构的高速率、小型化、高密集度的光模块。受限于光模块的生产及组装结构,相邻拼装结构的壳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但即便是细微的结构缝隙,也容易因电磁波泄漏而产生EMI问题。
[0003]解决EMI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电磁屏蔽法。电磁屏蔽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波产生衰减作用,从而减少电磁波造成的干扰或伤害。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选择在壳体拼装间隙位置处安装EMI弹片来屏蔽电磁波,但目前插拔式光模块所使用的EMI弹片的栅条间隙或褶皱缝隙一般都是不可调节的,致使难以实现对指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的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实现对指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过滤的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包括光模块,还包括EMI弹片总成,所述EMI弹片总成安装在所述光模块上;
[0006]所述EMI弹片总成包括弹片和随形线圈,所述弹片呈C字型结构,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上固定有引脚,所述随形线圈呈C字型结构,所述随形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随形线圈镶嵌安装在所述弹片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折弯部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所述引脚插接至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端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弹片上沿长度方向居中设有纵向褶皱部,所述纵向褶皱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纵向褶皱部呈向外拱起的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片上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横向褶皱部,所述横向褶皱部延伸至所述纵向褶皱部,并与所述纵向褶皱部交汇,且交汇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横向褶皱部呈向外拱起的结构。
[0009]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纵向褶皱部上各弯折位置处的各所述条形孔均形变成为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端部设有所述缺口,所述缺口内固定有两个间隔而设的所述引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随形线圈的外围尺寸与所述弹片的内围尺寸吻合匹配,所述随形线圈包括多节首尾相接的回形线圈节,所述回形线圈节镶嵌安装在所述纵向褶皱部的内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随形线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部上的连接线圈节,所述连
接线圈节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随形线圈的两端,并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回形线圈节。
[0013]进一步地,连接线圈节贴合所述第一折弯部而设,并嵌装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端部的所述缺口内,连接线圈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接口,所述引脚匹配插接至所述插接口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EMI弹片总成还包括PCB和电路软带,所述PCB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弹片的两端,并分别经由所述电路软带连接至所述连接线圈节,且任一所述PCB分别连接有至少两个的所述电路软带。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光模块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EMI弹片总成嵌装在所述底座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本专利技术中,EMI弹片总成由均呈C字型结构、内外吻合嵌装的弹片和随形线圈装配构成,C字型结构的EMI弹片总成镶嵌围设在光模块上,通过改变随形线圈通电电流的大小,进而改变电流磁场作用下随形线圈的伸缩形变程度,从而带动弹片进行伸张舒展或者收缩折叠,既可灵活调节EMI弹片总成的栅条间隙或褶皱缝隙,又易于实现对指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的过滤屏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模块拆除上盖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EMI弹片总成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弹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随形线圈电路装配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随形线圈电路等效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光模块;101、底座;102、上盖;2、EMI弹片总成;3、弹片;301、第一折弯部;302、引脚;303、纵向褶皱部;304、缺口;305、横向褶皱部;306、条形孔;4、随形线圈;401、第二折弯部;402、回形线圈节;403、连接线圈节;404、插接口;5、PCB;6、电路软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6]参见图1

图6。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包括光模块1,还包括EMI弹片总成2,所述EMI弹片总成2安装在所述光模块1上;
[0028]所述EMI弹片总成2包括弹片3和随形线圈4,所述弹片3呈C字型结构,所述弹片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301,所述第一折弯部301上固定有引脚302,所述随形线圈4呈C字型结构,所述随形线圈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折弯部401,所述随形线圈4镶嵌安装在所述弹
片3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折弯部401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折弯部301的内壁面,所述引脚302插接至所述第二折弯部401的端部。
[0029]本专利技术中,EMI弹片总成由均呈C字型结构、内外吻合嵌装的弹片和随形线圈装配构成,C字型结构的EMI弹片总成镶嵌围设在光模块上,通过改变随形线圈通电电流的大小,进而改变电流磁场作用下随形线圈的伸缩形变程度,从而带动弹片进行伸张舒展或者收缩折叠,既可灵活调节EMI弹片总成的栅条间隙或褶皱缝隙,又易于实现对指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的过滤屏蔽。
[00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上沿长度方向居中设有纵向褶皱部303,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301,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呈向外拱起的结构。这样设计,所述第一折弯部301提高了所述弹片3在安装时的稳固程度,所述弹片3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将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向内进行折叠挤压,实现所述弹片3在宽度上的形变以及褶皱缝隙的密实。
[00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上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横向褶皱部305,所述横向褶皱部305延伸至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并与所述纵向褶皱部303交汇,且交汇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孔306,所述横向褶皱部3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包括光模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MI弹片总成(2),所述EMI弹片总成(2)安装在所述光模块(1)上;所述EMI弹片总成(2)包括弹片(3)和随形线圈(4),所述弹片(3)呈C字型结构,所述弹片(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301),所述第一折弯部(301)上固定有引脚(302),所述随形线圈(4)呈C字型结构,所述随形线圈(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折弯部(401),所述随形线圈(4)镶嵌安装在所述弹片(3)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折弯部(401)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折弯部(301)的内壁面,所述引脚(302)插接至所述第二折弯部(401)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上沿长度方向居中设有纵向褶皱部(303),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301),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呈向外拱起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上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横向褶皱部(305),所述横向褶皱部(305)延伸至所述纵向褶皱部(303),并与所述纵向褶皱部(303)交汇,且交汇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孔(306),所述横向褶皱部(305)呈向外拱起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纵向褶皱部(303)上各弯折位置处的各所述条形孔(306)均形变成为缺口(30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式光模块的可调滤波EMI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01)的端部设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达李林科吴天书杨现文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