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茶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54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蝉茶的制造工艺,包括:采摘:采摘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一芽二叶的鲜叶;萎凋:对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鲜叶降至含水量为70%的茶叶;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打散: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打散处理,降低茶叶的温度至25℃;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处理,其中,茶叶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发酵房从一侧壁喷洒水蒸汽,从另一侧壁喷出热风,以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茶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打散处理后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发酵房的两侧分别喷出水蒸汽和热气,减少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与水蒸汽混合并沿竖直方向的滴落,进而减少酸性物质渗入茶叶中,有效提高蝉茶的口感。口感。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蝉茶的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作领域,特别涉及蝉茶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蝉茶是一种被小绿叶蝉咬过的茶,其内含有一股天然的蜜香,这股蜜香源自于小绿叶蝉,茶汤蜜香浓郁、喉韵回甘。相关技术中,蝉茶制作中使用发酵柜进行发酵,茶叶放置于竹篮上,多个竹篮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放置在发酵柜内,但是,发酵过程中发酵柜的上方喷洒水蒸汽,随着发酵的进行,上层竹篮会凝聚出酸性物质,并向下滴落,污染下层竹篮中的茶叶,进而,最终制成的茶叶具有酸涩味,导致影响蝉茶口感较差,冲撞蝉茶本身的蜜香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蝉茶的制造工艺,所述蝉茶的制造工艺优化茶叶发酵工序,减少酸性物质渗入茶叶中,有效提高蝉茶的口感。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采摘:采摘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一芽二叶的鲜叶;
[0006]萎凋:对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鲜叶降至含水量为70%的茶叶;
[0007]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0008]打散: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打散处理,降低茶叶的温度至25℃;
[0009]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处理,其中,茶叶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发酵房从一侧壁喷洒水蒸汽,从另一侧壁喷出热风,以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茶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打散处理后,放入发酵房进行发酵处理,提高发酵处理中可用的空间,并且,茶叶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通过发酵房的两侧分别喷出水蒸汽和热气,减少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与水蒸汽混合并沿竖直方向的滴落,进而减少酸性物质渗入茶叶中,有效提高蝉茶的口感。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发酵处理中茶叶滴落的水从发酵房下侧排出发酵房外,以使装满茶叶的竹篮在发酵处理的过程中保持内外的温湿度一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茶叶阶梯式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发酵的时间为6小时

8小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鲜叶的品种为台湾金萱或鸿雁。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萎凋处理的时间大于12小时、萎凋的风力随时间的进行逐渐减弱。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萎凋处理中置于萎凋槽的茶叶的摊放厚度为
20cm

30cm,且沿热风流动的方向厚度逐渐增加。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翻茶:对萎凋处理的茶叶每25

35min上下翻动一次,以驱使相邻的茶叶之间产生碰撞,使茶叶的香味更好地进行融合。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风冷: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风冷处理,茶叶降至25℃;干燥提香:对风冷后的茶叶依次进行三次干燥提香处理,第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30℃,时间为20分钟,第二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20℃,时间为10分钟,第三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时间为1120分钟。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理条:对风冷处理和干燥提香处理之间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蝉茶的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0023]图2为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蝉茶的制造工艺的发酵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蝉茶的制造工艺的发酵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S1:采摘;S2:萎凋;S2

1:翻茶;S3:揉捻;S4:打散;S5:发酵;S6:风冷;S7:理条;S8:干燥提香;
[0027]发酵房100;水管110;热风机120;
[0028]基架200;竹篮2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2]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0035]S1、采摘:采摘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一芽二叶的鲜叶;咬后的鲜叶具有孔洞;
[0036]S2、萎凋:对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鲜叶降至含水量为70%的茶叶;
[0037]S2

1、翻茶:对萎凋处理的茶叶每25

35min上下翻动一次,以驱使相邻的茶叶之间产生碰撞,使茶叶和茶叶之间的味道能够更好地融合。
[0038]S3、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0039]S4、打散: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打散处理,降低茶叶的温度至25℃;
[0040]S5、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发酵房100进行发酵处理,其中,茶叶放置于发酵房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蝉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采摘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一芽二叶的鲜叶;萎凋:对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鲜叶降至含水量为70%的茶叶;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打散: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打散处理,降低茶叶的温度至25℃;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处理,其中,茶叶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发酵房从一侧壁喷洒水蒸汽,从另一侧壁喷出热风,以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处理中茶叶滴落的水从发酵房下侧排出发酵房外,以使装满茶叶的竹篮在发酵处理的过程中保持内外的温湿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茶叶阶梯式放置于发酵房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的时间为6小时

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鲜叶的品种为台湾金萱或鸿雁。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小汕杜容梁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