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499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设置有腔室一与腔室二,且机壳远离腔室一的一端设置有壳体,且机壳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曳引轮,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盘轮,腔室一的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在曳引机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控制防护组件对曳引绳进行清理,曳引绳在上移过程清理刷对其表面的灰尘和油泥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的曳引绳经过吸油棉,吸油棉对其表面进行涂抹养护油,对其进行养护。对其进行养护。对其进行养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曳引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曳引绳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曳引绳表面会附着一定量的灰尘和油泥,且长期下去容易积累,一般半个月需要人工清理一次,比较麻烦;而且钢丝绳索长时间工作,比较干燥,磨损也就比较大,不仅对绳索磨损较大,而且对钢丝绳索槽磨损也较大,钢丝绳索粗细不一,会导致绳索受力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曳引绳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曳引绳表面会附着一定量的灰尘和油泥,且长期下去容易积累,一般半个月需要人工清理一次,比较麻烦;而且钢丝绳索长时间工作,比较干燥,磨损也就比较大,不仅对绳索磨损较大,而且对钢丝绳索槽磨损也较大,钢丝绳索粗细不一,会导致绳索受力不均匀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腔室一与腔室二,且机壳远离腔室一的一端设置有壳体,且机壳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曳引轮,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盘轮,所述腔室一的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且腔室二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传动组件相啮合,且传动组件与腔室二转动连接,且传动组件驱动曳引轮转动,所述曳引轮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曳引绳,且底座与曳引轮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孔、储油箱、连接管、储油腔以及防护组件,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位于曳引轮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端外表面与曳引绳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曳引绳的一端贯穿与其对应的安装孔,两组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储油箱,且储油箱位于曳引轮的一侧,所述储油箱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且安装板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储油腔,所述连接管远离储油箱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连接管与储油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块一、腔体、通孔、吸油棉、套筒、活动槽一、导流管一以及安装环,所述安装孔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对称式开设有两组弧形块一,且弧形块一的内部开设有腔体,且腔体内表面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表面与弧形块一内表
面相通,且通孔内部嵌入式固定连接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的一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另一端贯穿至弧形块一的外部并与弧形块一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一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表面与腔体内表面相通,所述安装孔内表面与套筒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一,且活动槽一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一,所述套筒的一端贯穿至活动槽一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且套筒外表面位于活动槽一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导流管一贯穿至套筒的内部,且导流管一外表面与套筒内表面紧密贴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表面靠近导流管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一,且活塞一的外表面与导流管一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导流管一的上外表面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二,且导流管二一端与导流管一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固定连通。
[0007]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弧形块一的下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磁铁一,所述安装孔内表面与电磁铁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铁二,且电磁铁一与电磁铁二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弧形块一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块二。
[0008]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弧形块二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清理刷,且弧形块二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内表面与清理刷对应的位置嵌入式固定连接有镂空板,所述弧形块二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内表面与活动腔内表面相通,所述安装孔内表面与连通管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二,且活动槽二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连通管贯穿至活动槽二的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且固定柱的一端贯穿至连通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二外表面与连通管内表面紧密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驱动轴以及齿轮一,所述机壳的内部远离曳引轮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贯穿至腔室二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齿轮一。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以及转动轴,所述腔室二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外表面与齿轮一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相啮合,且传动轴外表面远离齿轮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三,所述腔室二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曳引轮转动的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外表面与齿轮三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齿轮四,所述齿轮四与齿轮三相啮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在曳引机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控制防护组件对曳引绳进行清理,曳引绳在上移过程清理刷对其表面的灰尘和油泥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的曳引绳经过吸油棉,吸油棉对其表面进行涂抹养护油,对其进行养护,曳引绳上移的一侧吸油棉以及清理刷均不与曳引绳相贴合,从而能够在对曳引绳表面进行清理后,再对其自动涂抹养护油进行养护,降低其运行过程中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机构与曳引轮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板与储油箱的结合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6的C区域的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1、机壳;2、腔室一;3、腔室二;4、壳体;5、底座;6、收盘轮;7、曳引轮;8、动力组件;81、电机;82、驱动轴;83、齿轮一;9、传动组件;91、传动轴;92、齿轮二;93、齿轮三;94、齿轮四;95、转动轴;100、防护机构;101、安装板;102、安装孔;103、储油箱;104、连接管;105、储油腔;106、防护组件;107、弧形块一;108、腔体;109、通孔;110、吸油棉;111、套筒;112、活动槽一;113、导流管一;114、安装环;115、连接柱;116、连接杆;117、活塞一;118、导流管二;119、连接板;120、电磁铁一;121、电磁铁二;122、弧形块二;123、清理刷;124、活动腔;125、镂空板;126、连通管;127、活动槽二;128、固定柱;129、活塞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一(2)与腔室二(3),且机壳(1)远离腔室一(2)的一端设置有壳体(4),且机壳(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5),所述壳体(4)的内部安装有曳引轮(7),且壳体(4)的一侧设置有收盘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一(2)的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8),且腔室二(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9),所述动力组件(8)与传动组件(9)相啮合,且传动组件(9)与腔室二(3)转动连接,且传动组件(9)驱动曳引轮(7)转动,所述曳引轮(7)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曳引绳,且底座(5)与曳引轮(7)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100);所述防护机构(100)包括安装板(101)、安装孔(102)、储油箱(103)、连接管(104)、储油腔(105)以及防护组件(106),所述底座(5)的上端外表面位于曳引轮(7)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1),且安装板(101)的上端外表面与曳引绳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102),所述曳引绳的一端贯穿与其对应的安装孔(102),两组所述安装孔(102)之间设置有储油箱(103),且储油箱(103)位于曳引轮(7)的一侧,所述储油箱(103)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04),且安装板(101)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储油腔(105),所述连接管(104)远离储油箱(103)的一端与安装板(101)固定连接,且连接管(104)与储油腔(105)相连通,所述安装孔(102)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组件(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106)包括弧形块一(107)、腔体(108)、通孔(109)、吸油棉(110)、套筒(111)、活动槽一(112)、导流管一(113)以及安装环(114),所述安装孔(102)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对称式开设有两组弧形块一(107),且弧形块一(107)的内部开设有腔体(108),且腔体(108)内表面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09),所述通孔(109)内表面与弧形块一(107)内表面相通,且通孔(109)内部嵌入式固定连接有吸油棉(110),所述吸油棉(110)的一端贯穿至腔体(108)的内部,另一端贯穿至弧形块一(107)的外部并与弧形块一(107)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一(107)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11),且套筒(111)内表面与腔体(108)内表面相通,所述安装孔(102)内表面与套筒(1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一(112),且活动槽一(1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一(113),所述套筒(111)的一端贯穿至活动槽一(112)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且套筒(111)外表面位于活动槽一(11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114),所述导流管一(113)贯穿至套筒(111)的内部,且导流管一(113)外表面与套筒(111)内表面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双支撑大载重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江符斌钱斌闵志强谈成隆钱敏刚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