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54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属于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将弧度尺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确定所述弧度尺与胎冠、胎冠两侧的胎肩的接触情况;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采用一段弧结构,所述弧度尺的半径作为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或所述胎肩未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非采用一段弧结构,分别测量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胎肩的连接弧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弧度尺对胎面弧度半径进行测量,针对不同的变形形式制定对应的测量方法形成统一的测量标准,针对同一测量样本,即使不同的操作人员也可得出相同的数值,提高测量准确度。提高测量准确度。提高测量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行驶中,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TBR)胎冠与地面直接接触,胎冠与地面接触时的接地印痕及接地压力形成与地面的相互摩擦力,从而产生抓地力,故轮胎抓地力主要来源于轮胎胎冠。轮胎接地印痕主要由胎冠曲线弧度及下沉量控制,在胎冠花纹、轮胎结构及轮胎胶料配方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胎冠曲线弧度调整轮胎接地印痕,改善接地压力的均一性,使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磨损更加均匀,行驶过程更加稳定。
[0003]目前,胎面弧度半径没有明确的测量方法,导致测量值差异较大。同时,轮胎胎冠表面的成长率不同,会形成多种胎面弧度变形形式,对于变形形式,每个操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不同,得到的胎面弧度数值不同且数值差异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包括:
[0007]将弧度尺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确定所述弧度尺与胎冠、胎冠两侧的胎肩的接触情况;
[0008]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采用一段弧结构,所述弧度尺的半径作为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
[0009]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或所述胎肩未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非采用一段弧结构,分别测量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胎肩的连接弧半径。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度尺的纵截面呈圆弧状,其包括内圆弧和外圆弧,依据所述内圆弧的半径确定所述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连接弧半径。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将弧度尺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具体为:
[0012]按照所述内圆弧的半径递增顺序依次更换弧度尺,直至所述弧度尺的宽度大于轮胎行驶面的宽度,所述轮胎行驶面的宽度为所述胎冠与所述胎肩的宽度总和。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查看所述弧度尺与胎冠、胎冠两侧的胎肩的接触情况,具体为:
[0014]将所述弧度尺的内圆弧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查看所述内圆弧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若不存在间隙或间隙值不大于设定阈值,则认为接触,若间隙值大于设定阈值,则认为未接触。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设定阈值包括胎冠设定阈值以及胎肩设定阈值,所述内圆弧与所述胎冠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则认为接触,所述内圆弧
与所述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不大于胎肩设定阈值,则认为接触。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胎冠位于所述轮胎行驶面的中心线上的点作为胎冠的中心点,位于所述胎冠与所述胎肩相接处的点作为胎肩点,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包括:
[0017]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胎肩点之间无间隙;
[0018]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一侧的胎肩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另一侧的胎肩点因花纹沟而不接触;
[0019]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胎肩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除中心点以外的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
[0020]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不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1]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不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还包括: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部位存在间隙,所述胎冠的中心部位为包含胎冠的中心点的区域,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点之间无间隙。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或所述胎肩未接触,具体为:
[0024]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5]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无间隙,且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除中心点以外的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6]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7]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不大于胎肩设定阈值。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分别测量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胎肩的连接弧半径,具体为:
[0029]依次更换弧度尺,直至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接触并存在第一接触范围时,所述第一接触范围以胎冠的中心点为中心且涵盖胎冠宽度的3/4,所述弧度尺的内圆弧半径作为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
[0030]依次更换弧度尺,直至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肩接触并存在第二接触范围时,所述第二接触范围以胎肩点为起点并涵盖胎肩宽度的1/4,所述弧度尺的内圆弧半径作为所述胎肩的连接弧半径。
[003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胎冠设定阈值为1mm,所述胎肩设定阈值为2mm。
[003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胎肩与轮胎胎侧之间为过渡胎肩,所述过渡胎肩的过渡弧半径的测量方法为:
[0033]位于所述胎肩与所述过渡胎肩相接处的点作为过渡胎肩点,依次更换弧度尺,直
至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过渡胎肩接触并存在第三接触范围时,所述第三接触范围以过渡胎肩点为起点并涵盖过渡胎肩宽度的1/4,所述弧度尺的内圆弧半径作为所述过渡胎肩的过渡弧半径。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借助弧度尺对胎面弧度半径进行测量,针对不同的变形形式制定对应的测量方法形成统一的测量标准,针对同一测量样本,即使不同的操作人员也可得出相同的数值,提高测量准确度。
[0036]2、依据弧度尺与胎冠、胎肩的接触情况,罗列了多种变形形式,增加了变形形式的样本数量,提高了与现实应用场景的耦合性,为成品胎面弧度与模具胎面弧度半径比较得出不同系列扁平率的胎面弧度半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0037]3、根据接地印痕确定成品胎面弧度设计是否合理,后续可依据不同系列扁平率的胎面弧度半径变化规律调整模具胎面弧度。
[0038]4、弧度尺简单易用,可重复利用性高。
[0039]5、适用于任何型号的TBR胎面弧度测量,普适性高。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轮胎接地印痕示意图;
[0041]图2是胎面弧度和接地印痕的关系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弧度尺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确定所述弧度尺与胎冠、胎冠两侧的胎肩的接触情况;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采用一段弧结构,所述弧度尺的半径作为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若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或所述胎肩未接触,表明轮胎胎面弧度非采用一段弧结构,分别测量所述胎冠的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胎肩的连接弧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度尺的纵截面呈圆弧状,其包括内圆弧和外圆弧,依据所述内圆弧的半径确定所述中心弧半径以及所述连接弧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弧度尺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具体为:按照所述内圆弧的半径递增顺序依次更换弧度尺,直至所述弧度尺的宽度大于轮胎行驶面的宽度,所述轮胎行驶面的宽度为所述胎冠与所述胎肩的宽度总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查看所述弧度尺与胎冠、胎冠两侧的胎肩的接触情况,具体为:将所述弧度尺的内圆弧沿着轮胎胎面的宽度方向放置,查看所述内圆弧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若所述内圆弧与所述胎冠之间无间隙或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则认为弧度尺与胎冠接触,若所述内圆弧与所述胎肩之间无间隙或存在间隙,且所述内圆弧与两侧胎肩的间隙值总和不大于胎肩设定阈值,则认为弧度尺与胎肩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TBR胎面弧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位于所述轮胎行驶面的中心线上的点作为胎冠的中心点,位于所述胎冠与所述胎肩相接处的点作为胎肩点,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所述胎肩均接触,包括: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胎肩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一侧的胎肩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另一侧的胎肩点因花纹沟而不接触;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胎肩点之间无间隙,所述弧度尺与所述胎冠除中心点以外的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冠的中心点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值不大于胎冠设定阈值,所述弧度尺与胎肩之间存在间隙,且内圆弧与两侧胎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忠孙小丹秦丽莉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