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组件及其烹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46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7
盖组件及其烹饪系统,盖组件包括盖主体和面盖,盖主体与面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盖主体上安装有感温件;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与感温件电性相连的第一信息模块;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不与外部能量模块相连的可自主产生能量的自供能模块,自供能模块可用于对感温件和第一信息模块提供能量;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储能模块,自供能模块设置为与储能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储能模块进行补充能量,且储能模块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设置盖主体的下部表面的面积小于等于面盖的上部表面的面积。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烹饪器具无法较好的来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导致烹饪效果差以及无法较好的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的问题。用需求的问题。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组件及其烹饪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到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盖组件及其烹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烹饪器具主要用于来对食材进行烹饪处理,如电磁炉、饭煲或蒸煮锅等,均可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其中,部分电器为了实现能够更好的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判断,一般在煲盖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检测温度,但是温度传感器需要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工作,因此现有的电器中一般只有饭煲可以实现,电磁炉或蒸煮锅等就难以实现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因饭煲的结构为设置煲盖与煲体相连结构来实现连接线相连进行对温度传感器的通电和信号传输,因此可以在煲盖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来检测锅具内的温度,但是这种结构整体复杂,导致整体的成本构造非常高,且限制了电器的整体结构形态,使得电器无法较好的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特别是电磁炉或蒸煮器等电器,无法较好的来实现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导致对食材的整体烹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组件及其烹饪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烹饪器具无法较好的来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导致烹饪效果差以及无法较好的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盖组件,包括盖主体,盖主体的上部安装有面盖,盖主体与面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盖主体上安装有感温件,感温件的下端贯穿盖主体的下部表面位置并构成朝向下侧方向延伸伸出的结构;
[0006]第一容置腔内安装有第一信息模块,第一信息模块与感温件电性相连;
[0007]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不与外部能量模块相连的可自主产生能量的自供能模块,自供能模块与第一信息模块电性相连来使得自供能模块可用于直接地或间接地对感温件和第一信息模块提供能量;
[0008]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储能模块,自供能模块设置为与储能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储能模块进行补充能量,且储能模块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
[0009]设置盖主体的下部表面的面积小于等于面盖的上部表面的面积。
[0010]前述的盖组件,自供能模块包括第一发电件,盖主体上或盖主体与面盖之间设置有隔离区,第一发电件位于隔离区内,且第一发电件的一端设置为与盖主体呈相互接触的结构以及第一发电件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面盖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0011]第一发电件还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构成为电性相连的结构。
[0012]前述的盖组件,隔离区内设置有用于隔绝热量传导的隔离件且隔离件设置为耐高温结构并设置为可隔热的结构;
[0013]或,隔离区内设置有用于隔绝热量传导的隔离腔且隔离腔设置为呈真空结构。
[0014]前述的盖组件,盖主体的外沿位置与面盖的外沿位置之间设置有防触件,防触件来构成盖主体与面盖之间呈不相互接触的结构;
[0015]防触件设置为至少包覆盖主体的侧部外沿位置并向下延伸来至少构成包覆盖主体的表面位置的一部分,和/或,防触件设置为至少包覆面盖的侧部外沿位置并向上延伸来至少构成包覆面盖的表面位置的一部分。
[0016]前述的盖组件,面盖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部且散热部设置为呈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并呈外露结构来使得面盖上用于散热的面积被增大;
[0017]或,面盖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呈外露结构的散热部且散热部设置为呈深色结构;
[0018]或,面盖的上部表面上安装有散热件且散热件呈外露结构并至少覆盖面盖的上部表面的三分之一面积以及散热件覆盖面盖的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发电件与面盖相互接触的位置。
[0019]前述的盖组件,盖主体的下部表面位置上设置有集热部且集热部设置为朝向下部方向延伸伸出的结构,集热部设置为由下至上呈逐渐扩张的结构,并设置第一发电件与盖主体相互接触的位置位于集热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对应区域内。
[0020]前述的盖组件,自供能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件且在面盖上设置有供能区来将太阳能发电件安装于供能区上;太阳能发电件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构成为电性相连的结构;
[0021]设置太阳能发电件的上表面构成为呈外露结构,或,设置太阳能发电件的上表面构成为呈外露结构且太阳能发电件的上表面的总面积大于等于面盖的上表面的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0022]前述的盖组件,自供能模块包括蒸汽组件,蒸汽组件包括集汽腔和汽轮,汽轮位于集汽腔内且设置为可旋转运动的结构;
[0023]自供能模块还包括第二发电件,第二发电件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构成为电性相连的结构;
[0024]盖主体上设置有贯穿盖主体的下部表面的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与集汽腔呈相连通的结构;
[0025]面盖上还设置有溢汽口,溢汽口设置为与集汽腔呈相连通的结构,且溢汽口的截面积小于蒸汽入口的截面积。
[0026]前述的盖组件,第二发电件上设置有转子,转子设置为与汽轮相连接的结构来使得汽轮可带动转子同步旋转,或,转子设置为呈磁性结构且汽轮也设置为呈磁性结构使得汽轮可通过磁性力来带动转子同步旋转。
[0027]前述的盖组件,蒸汽入口与集汽腔之间设置有聚汽通道,且聚汽通道与集汽腔相连的位置处设置有承压件,承压件设置为可移动或可旋转的结构使得蒸汽可带动承压件进行移动或旋转来构成聚汽通道与集汽腔呈相连通结构。
[0028]烹饪系统,系统包括烹饪器具和锅具,锅具位于烹饪器具上,其特征在于:烹饪器具内设置有加热模块来对锅具进行加热;
[0029]系统还包括如前所述的盖组件;盖组件位于锅具上并与锅具之间构成有烹饪腔;烹饪器具内还设置有第二信息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模块和第二信息模块构成为电性相连的结构,且第二信息模块与第一信息模块设置为无线相连的结构来使得控
制模块基于第二信息模块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加热模块的工作功率。
[0030]前述的烹饪系统,当盖组件位于锅具上时设置盖主体在烹饪腔上对应的区域位置上的覆盖面积大于等于烹饪腔的截面积的三分之一,和/或,当盖组件位于锅具上时设置面盖上相对烹饪腔呈外露结构的面积大于等于盖主体在烹饪腔上对应的区域位置上的覆盖面积。
[0031]前述的烹饪系统,盖组件上设置有触动部,触动部与自供能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控制模块内设置有当第一信息模块和第二信息模块未构成无线相连的结构时则使得自供能模块或储能模块停止提供能量的阈值A且设置有当触动部被触动时则使得第一信息模块与第二信息模块来构成无线相连的结构的阈值B。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本方案的盖组件主要可更广泛的适用到不同的烹饪器具上,实现烹饪器具在对锅具进行加热时通过盖组件来检测锅具内的温度,以便更好的控制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不仅实现了盖组件的可适用范围更广,且实现了烹饪器具能够更好的进行烹饪。
[0034]本方案的盖组件内设置自供能模块,通过自供能模块来实现自主产生电能能量,使得盖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盖组件,包括盖主体,其特征在于:盖主体的上部安装有面盖,盖主体与面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盖主体上安装有感温件,感温件的下端贯穿盖主体的下部表面位置并构成朝向下侧方向延伸伸出的结构;第一容置腔内安装有第一信息模块,第一信息模块与感温件电性相连;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不与外部能量模块相连的可自主产生能量的自供能模块,自供能模块与第一信息模块电性相连来使得自供能模块可用于直接地或间接地对感温件和第一信息模块提供能量;第一容置腔内还安装有储能模块,自供能模块设置为与储能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储能模块进行补充能量,且储能模块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呈电性相连的结构;设置盖主体的下部表面的面积小于等于面盖的上部表面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自供能模块包括第一发电件,盖主体上或盖主体与面盖之间设置有隔离区,第一发电件位于隔离区内,且第一发电件的一端设置为与盖主体呈相互接触的结构以及第一发电件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面盖呈相互接触的结构;第一发电件还设置为与第一信息模块构成为电性相连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隔离区内设置有用于隔绝热量传导的隔离件且隔离件设置为耐高温结构并设置为可隔热的结构;或,隔离区内设置有用于隔绝热量传导的隔离腔且隔离腔设置为呈真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盖主体的外沿位置与面盖的外沿位置之间设置有防触件,防触件来构成盖主体与面盖之间呈不相互接触的结构;防触件设置为至少包覆盖主体的侧部外沿位置并向下延伸来至少构成包覆盖主体的表面位置的一部分,和/或,防触件设置为至少包覆面盖的侧部外沿位置并向上延伸来至少构成包覆面盖的表面位置的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面盖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部且散热部设置为呈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并呈外露结构来使得面盖上用于散热的面积被增大;或,面盖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呈外露结构的散热部且散热部设置为呈深色结构;或,面盖的上部表面上安装有散热件且散热件呈外露结构并至少覆盖面盖的上部表面的三分之一面积以及散热件覆盖面盖的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发电件与面盖相互接触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盖主体的下部表面位置上设置有集热部且集热部设置为朝向下部方向延伸伸出的结构,集热部设置为由下至上呈逐渐扩张的结构,并设置第一发电件与盖主体相互接触的位置位于集热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对应区域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自供能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件且在面盖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高令宇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