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8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和混合器,混合器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混合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混合管呈Y型结构,第一连接管一端与第一注射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连通,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注射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连通,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混合管轴线对称设置在混合管两侧,混合管为波浪型弯管,混合管内壁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混合翅片,混合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针头,使用三叉式弯管混合器,并在混合管中设置翅片,可以扰动液体,确保两种药液的充分混合,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原位凝胶即在位凝胶,是一类以溶液状态给药后,能够在给药部位立即发生相转变,由液态转变为半固体凝胶的制剂。目前原位凝胶广泛用于缓释、控释以及脉冲释放等新型给药系统,可用于皮肤、眼部、口腔、鼻腔、直肠等多种给药途径,具有剂量准确、给药方便、组织相容性好、生物黏附性好、患者顺应性好以及靶向治疗等显著优势。原位凝胶形成的机制包括响应温度或pH变化的凝胶化、离子交联、共价交联等。前两者主要靠氢键、静电吸引、络合等物理作用实现,所得的凝胶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低;共价交联可通过特定基团之间精确高效的点击反应实现,点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具有高度选择性,这种方法得到的原位凝胶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但是现在原位凝胶的注射主要采用常规注射器,注射效果不好,且需要医护人员多次取药注射,操作繁琐,同时药液的混合均匀性也会影响成胶效果,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一次性注射且具有混合功能的注射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具有操作方便,混合效果好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混合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混合管呈Y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第一注射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注射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混合管轴线对称设置在混合管两侧,所述混合管为波浪型弯管,所述混合管内壁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混合翅片,所述混合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针头。
[0006]所述混合管的每个波峰与波谷处的弯曲角度为55
°
~165
°

[0007]所述混合翅片长度为混合管内径的1/3~3/4。
[0008]所述混合翅片与混合管切线成60
°
~160
°

[0009]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混合管为一体式结构。
[0010]所述混合器材质为硬质硅胶。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使用三叉式弯管混合器,并在混合管中设置翅片,可以扰动液体,确保两种药液的充分混合,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翅片可以阻碍药液在流动中形成稳定的边界层,使边界层在流经翅片的时候不断的被破坏,混合管为弯管可以使药液的流向不断改变以增加药液的湍动程度,达到扰流的目地。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的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为第一注射器、2为第二注射器、3为混合器、4为混合翅片、5为针头、31为第一连接管、32为第二连接管、33为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

图2所示,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1、第二注射器2和混合器3,混合器3包括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与混合管33,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混合管33呈Y型结构,第一连接管31一端与第一注射器1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33连通,第二连接管32一端与第二注射器2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33连通,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以混合管33轴线对称设置在混合管33两侧,混合管33为波浪型弯管,混合管33内壁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混合翅片4,混合管33远离第一连接管31的一端连接针头5。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1]使用第一注射器1、第二注射器2独立的吸取待混合的两种液体,在液体提取后,将混合器3的第一连接管31与第一注射器1连接,将第二连接管32与第二注射器2连接,推动第一注射器1与第二注射器2将待混合的药液送入混合管33中进行混合,混合的药液通过翅片以及弯管实现扰流并破坏边界层,确保两种药液混合均匀。
[0022]混合管33的每个波峰与波谷处的弯曲角度为120
°
,混合翅片4长度为混合管内径的1/3~3/4,优选为1/2~2/3,混合翅片4与混合管33切线成60
°
~160
°
,优选为120
°
,沿药液流动方向倾斜,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混合管33为一体式结构,混合器3材质为硬质硅胶,翅片4与混合管33的弯曲形流道的设计以对药液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扰流作用,通过翅片4的角度设置以实现药液流经弯管时不会在翅片4上发生滞留,并且混合管33可以延长药液流经的路程,从而实现两种药液的充分混合,翅片4的角度设置为与切线成120
°
,且沿药液流动方向倾斜,同时使用时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对药液施加压力,推动药液流动,药液流经翅片4时,在压力的作用下,药液会沿着翅片4继续流动,从而不会滞留在翅片4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双筒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1)、第二注射器(2)和混合器(3),所述混合器(3)包括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与混合管(33),所述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混合管(33)呈Y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管(31)一端与第一注射器(1)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33)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32)一端与第二注射器(2)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33)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以混合管(33)轴线对称设置在混合管(33)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33)为波浪型弯管,所述混合管(33)内壁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混合翅片(4),所述混合管(33)远离第一连接管(31)的一端连接针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窈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微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