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包括上层竹炭板和下层竹炭板,所述上层竹炭板和下层竹炭板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上层竹炭板上开设有若干换气孔,换气孔内设置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益处在于,开设了换气孔,换气孔内也设置蜂窝状的竹炭结构,即使将板材紧密贴合在一起,仍然可以通过换气孔将空气导入竹炭板内部设置的蜂窝状的竹炭结构,极大的增加了竹炭板的吸附性。极大的增加了竹炭板的吸附性。极大的增加了竹炭板的吸附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房屋装修好之后无法立即入住原因是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有害气体释放完全,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来自于甲醛、苯、二甲苯等。现在买房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购买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当住所,装修完成后到有害气体完全释放这段时间内,这些年轻人大多都选择租房,如果能够快速的将甲醛等有害气体处理完全,使得能够提前入住将大大的缓解年轻人的经济压力。
[0003]公开号为CN21033627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炭复合板,包括沿平行板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基材层、竹炭板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竹炭板层,所述竹炭板层中部具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其中间横向设置的蜂窝层,在板材拼接后,增大的空气交互面积较小;并且,其设置的第一、二连接件在连接后将中间的蜂窝层密封,进一步的缩小了其提出的增大的空气交互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公开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包括上层竹炭板和下层竹炭板,所述上层竹炭板和下层竹炭板之间设置有中间层,上层竹炭板上开设有若干换气孔,中间层与换气孔内设置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下层竹炭板内部设置有隔音层,上层竹炭板、中间层和下层竹炭板均一侧凸起有一定弧度,上层竹炭板、中间层和下层竹炭板均另一侧内凹有与凸起匹配的弧度;所述上层竹炭板表面覆盖有装饰层,装饰层采用透气材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顶部设置有消音孔,消音孔底部设置有消音棉。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孔为锥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为聚酯纤维吸音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装饰层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开设了换气孔,换气孔内也设置蜂窝状的竹炭结构,即使将板材紧密贴合在一起,仍然可以通过换气孔将空气导入竹炭板内部设置的蜂窝状的竹炭结构,极大的增加了竹炭板的吸附性;蜂窝状的竹炭结构呈网状结构,其内部间隔较大,造成板材的隔音性降低,在蜂窝层底部增加了隔音结构,能够极大程度的在保证板材吸附效果的基础上保护居住者的隐私;在板材的表面设置透气性装饰面,能够使得板材外表美观的同时不影响板材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板材剖面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板材内部竹炭板结构示意图;
[0015]1、上层竹炭板,2、下层竹炭板,3、中间层,4、换气孔,5、消音孔,6、消音棉,7、隔音层,8、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包括上层竹炭板1和下层竹炭板2,所述上层竹炭板1和下层竹炭板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上层竹炭板1上开设有若干换气孔4,中间层3与换气孔4内设置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下层竹炭板2内部设置有隔音层7,上层竹炭板1、中间层3和下层竹炭板2均一侧凸起有一定弧度,上层竹炭板1、中间层3和下层竹炭板2均另一侧内凹有与凸起匹配的弧度;所述上层竹炭板1表面覆盖有装饰层8,装饰层8采用透气材质。换气孔4配合着内部的蜂窝状的竹炭结构能够使得板材在拼装后板材侧面互相贴合的情况下,仍能增大与外界空气交互的面积,增大板材的甲醛吸附率;同时因为蜂窝状的结构特点,声音也会更容易传播导致板材的隔音效果变差,在下层竹炭板2内部设置隔音层7来保证板材的隔音效果;板材两侧弧度相匹配的凸起与凹陷,在安装时能够更好的对两个板材进行定位,能够安装得更紧密。
[0019]隔音层7顶部设置有消音孔5,消音孔5底部设置有消音棉6。进一步的增加板材的隔音性。
[0020]消音孔5为锥形。锥形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声音收集。
[0021]隔音层7为聚酯纤维吸音层。聚酰纤维对噪音有着良好的吸收效果。
[0022]装饰层8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表面光滑、耐化学物质、透气不透水、透气量大、阻燃、耐高温、抗强酸碱、无毒等特性,十分适合作为本技术的装饰层8。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吸附的竹炭板,包括上层竹炭板(1)和下层竹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竹炭板(1)和下层竹炭板(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上层竹炭板(1)上开设有若干换气孔(4),中间层(3)与换气孔(4)内设置有蜂窝状的竹炭结构,下层竹炭板(2)内部设置有隔音层(7),上层竹炭板(1)、中间层(3)和下层竹炭板(2)均一侧凸起有一定弧度,上层竹炭板(1)、中间层(3)和下层竹炭板(2)均另一侧内凹有与凸起匹配的弧度;所述上层竹炭板(1)表面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刘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