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34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包括:水源热泵系统,具有第一蒸发器及与第一蒸发器连接的循环热泵子系统,以使循环热泵子系统与第一蒸发器换热后,循环热泵子系统进行供热;间接蒸发冷系统,具有第一冷凝器、换热装置及风机,换热装置与第一冷凝器及第一蒸发器连接,换热装置与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并通过风机送风,以使在第一模式下,换热装置与第一冷凝器导通,在第二模式下,换热装置与第一蒸发器导通。能够充分回收室内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整体装置的能效。从而大大提高整体装置的能效。从而大大提高整体装置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


[0001]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数据机房冷却空调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值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空调机械制冷的方式能耗太高,无法满足绿色建设方案。出于节能需求,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利用自然冷源进行降温的方式,利用自然冷源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
[0003]在相关的技术中,大多数据中心用的间接蒸发冷机组运行时将机房热量散至室外,该部分热量不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可对室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包括:水源热泵系统,具有第一蒸发器及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的循环热泵子系统,以使所述循环热泵子系统与所述第一蒸发器换热后,所述循环热泵子系统进行供热;间接蒸发冷系统,具有第一冷凝器、换热装置及风机,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所述换热装置与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并通过所述风机送风,以使在第一模式下,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导通,在第二模式下,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导通。
[000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蒸发器分别与循环热泵子系统及换热装置连接,间接蒸发冷系统包括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冷凝器及换热装置,以用于与室内进行换热,使得在第一模式下,只运行间接蒸发冷系统,在第二模式下,换热装置与室内进行换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与第一蒸发器进行换热,使得水源热泵系统进行工作,并进行供热,能够充分回收室内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整体装置的能效。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冷却塔、表冷器、第二蒸发器、循环管路及制冷管路,所述冷却塔通过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表冷器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制冷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其中所述表冷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循环管路连接。
[000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冷却塔通过循环管路与表冷器连接,第二蒸发器通过制冷管路与第一冷凝器连接,第一冷凝器与循环管路连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机械制冷的方式,运行不同的模式,使得冷却塔以及第一冷凝器与表冷器进行换热,第二蒸发器与第一冷凝器进行换热,进而实现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大大降低了整体装置的能耗,提高整体装置的能效。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循环支路及第二循环支路,所述第一循环支路连接于所述冷却塔的进口与所述表冷器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于所述冷却塔的出口与所述表冷器的进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循环支路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
[001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循环支路与第二循环支路连接不同的位置,能够实现冷却塔与表冷器的连通,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式,选择性地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降低整体装置的能耗。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电动多通阀,所述第一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表冷器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动多通阀连接于所述冷却塔的进口。
[001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阀门的一端与第一阀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循环支路连接,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使得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的导通切换,可实现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不同的模式,提高整体装置的适应性,也有利于降低整体装置的能耗。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四阀门之间,其有利于冷却塔与表冷器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管路包括第一制冷子管路及第二制冷子管路,所述第一制冷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制冷子管路并联,能够实现机械制冷,完成对不同环境下的切换。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子管路上具有第一压缩机及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至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至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口;
[0017]所述第二制冷子管路上具有第二压缩机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至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至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口。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接蒸发冷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被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及出口连接,能够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冷凝器的连接,实现与第一冷凝器的换热,进而连接管路提供高温热水,有利于回收室内的热量,同时为室内进行供冷,保证能量的充分利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换热管路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换热管路为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换热管路为导通状态,可根据环境情况,运行不同的模式,有利于能量最大化的利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及第二水泵,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导通方向为所述换热装置至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所述第六阀门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至所述换热装置。
[0021]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
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混合制冷模式的工作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自然冷源模式的工作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全热回收模式的工作示意图。
[0027]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部分热回收模式的工作示意图。
[0028]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的制冷+热回收模式的工作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热泵系统,具有第一蒸发器及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的循环热泵子系统,以使所述循环热泵子系统与所述第一蒸发器换热后,所述循环热泵子系统进行供热;间接蒸发冷系统,具有第一冷凝器、换热装置及风机,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所述换热装置与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并通过所述风机送风,以使在第一模式下,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导通,在第二模式下,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冷却塔、表冷器、第二蒸发器、循环管路及制冷管路,所述冷却塔通过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表冷器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制冷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其中所述表冷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循环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循环支路及第二循环支路,所述第一循环支路连接于所述冷却塔的进口与所述表冷器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于所述冷却塔的出口与所述表冷器的进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循环支路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余热回收的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电动多通阀,所述第一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表冷器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循环支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动多通阀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松麦嘉强陈阿勇陈伟文梁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