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27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气连接件技术领域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绞线,所述连接绞线卡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左侧开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凸齿,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右侧壁上侧转动连接有翻板,所述翻板的顶部右侧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插接有固定螺杆,所述翻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凸齿,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前后侧壁左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固定块,该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使得铜绞线的安装变得更加的省事,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安装难度,能够避免铜绞线出现断裂,整体耐用可靠性更高。整体耐用可靠性更高。整体耐用可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件
,具体为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变压器与变流器、逆变器之间的连接多采用软铜排连接,软铜排是由一片一片铜箔层叠后两段进行压焊而成,但是片状的铜箔只能进行上下摆动,不能扭转,位置调节有限,只能连接安装面相互平行的两个硬铜排,不能连接安装面不平行的两个硬铜排。
[0003]现有的铜绞线软连接件通常采用两块铜板,并且在两块铜板上打孔,再通过螺栓进行对接安装,安装过程极为费时,在降低安装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安装难度,并且现有铜编织线软连接件在于实际使用时,其大都为单层铜编织线结构,实际进行铜编织线软连接件工作时,其一旦发生断裂,即失去了铜编织线软连接件作用,实际整体耐用可靠性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的铜绞线软连接件通常采用两块铜板,并且在两块铜板上打孔,再通过螺栓进行对接安装,并且现有铜编织线软连接件在于实际使用时,其大都为单层铜编织线结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绞线,所述连接绞线卡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左侧开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凸齿,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右侧壁上侧转动连接有翻板,所述翻板的顶部右侧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插接有固定螺杆,所述翻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凸齿,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的内腔前后侧壁左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有螺孔,所述固定螺杆的底端螺接在所述螺孔的内腔。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壁开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腔前后侧壁中间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是转轴的末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右侧壁开有通槽。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通槽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右侧开有弧形倒角。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连接绞线的顶部和底部放置有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采用铜线横向和纵向编织呈网状,连接铜排采用铜线呈四十五度角编织呈网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连接铜排和所述连接绞线的外侧壁包覆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部设有稳定绳,且从前往后依次排列,所述稳定绳为钢丝绳。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壁和防护套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防护套和所述连接套为一体成型结构,且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通过安装座上开有的对接槽,将电线和筒绞线同时放入到对接槽内,通过翻动翻板,转动固定螺杆,固定螺杆螺接在螺孔内转动,翻板带动第二凸齿挤压电线和筒绞线,将电线和筒绞线牢牢的夹紧在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之间,通过连接件对铜绞线进行快速安装,从而能够使得铜绞线的安装变得更加的省事,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安装难度。
[0018]2、该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连接绞线采用四十五度角编织呈网状,并且在连接绞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接铜排,并且连接铜排采用横向和纵向编织呈网状,在连接铜排和所述连接绞线的外侧壁包覆有防护套,防护套的内部设有钢丝绳制成的稳定绳,通过对连接绞线进行多层防护,从而能够避免铜绞线出现断裂,整体耐用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安装座;110、对接槽;111、第一凸齿;120、翻板;121、通孔;122、固定螺杆;123、第二凸齿;130、固定块;131、螺孔;140、转动槽;150、转轴;160、转动柱;161、通槽;200、连接绞线;210、连接铜排;220、防护套;221、稳定绳;230、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便于安装,更加耐用,请参阅图1

4,包括安装座100和连接绞线200;
[0028]请参阅图1

3,安装座100的顶部左侧开有对接槽110,对接槽110用于对接电线和连接绞线200,对接槽110的内腔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凸齿111,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一凸齿111用于配合第二凸齿123固定电线和连接绞线200,对接槽110的内腔右侧壁上侧转动连接有翻板120,翻板120的顶部右侧开有通孔121,通孔121的内腔插接有固定螺杆122,翻板12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凸齿123,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对接槽110的内腔前后侧壁左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固定块130,固定块130的顶部开有螺孔131,固定螺杆122的底端螺接在螺孔131的内腔,通过安装座100上开有的对接槽110,将电线和筒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00)和连接绞线(200),所述连接绞线(200)卡接在所述安装座(100)的内部,所述安装座(100)的顶部左侧开有对接槽(110),所述对接槽(110)的内腔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凸齿(111),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110)的内腔右侧壁上侧转动连接有翻板(120),所述翻板(120)的顶部右侧开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的内腔插接有固定螺杆(122),所述翻板(12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凸齿(123),且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对接槽(110)的内腔前后侧壁左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固定块(130),所述固定块(130)的顶部开有螺孔(131),所述固定螺杆(122)的底端螺接在所述螺孔(131)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铜绞线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0)的右侧壁开有转动槽(140),所述转动槽(140)的内腔前后侧壁中间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50),是转轴(150)的末端之间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永沈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威优电气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