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933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碳酸钙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同步带机构、第二电机、第二同步带机构,还包括筒体、端盖、第二转架、第一转架,筒体的一端向外敞口且在该端固定设有法兰盘,端盖盖合在筒体的敞口端且通过螺栓与法兰盘紧固连接,筒体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物料口,筒体的内壁环形阵列固定设有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机构和第二同步带机构进而使得筒体和回转轴转动,使筒体和回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在筒体和翻板的作用下将会使得物料不断的回旋翻转,有利于均化不同深度的物料。有利于均化不同深度的物料。有利于均化不同深度的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纳米碳酸钙生产
,具体是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CN212383697U)公开了一种高分散纳米级碳酸钙反应釜,其通过将多根安装套管根据需要安装在转动轴上,并在安装套管上安装所需的各式搅拌叶,如斜式搅拌叶和锚式搅拌叶,安装套管上设有安装座,搅拌叶上设有相对应安装座的安装孔,从而方便搅拌叶与安装套管之间的装卸。通过在锚式搅拌叶底部加装与釜体底部相切合的刮板,刮板能将沉淀并粘附在釜体底部的纳米级碳酸钙刮下并搅拌,使得纳米级碳酸钙在反应釜内反应和搅拌更充分且均匀,但是该方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间隙,且刮板容易磨损进而污染碳酸钙,反而得不偿失,另外这样的结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装配精度要求,从而提高了加工和装配成本,另外该结构在搅拌时上下分层依然无法改善,处于底部的物料难以和处于上方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同步带机构、第二电机、第二同步带机构,还包括筒体、端盖、第二转架、第一转架,所述筒体的一端向外敞口且在该端固定设有法兰盘,所述端盖盖合在所述筒体的敞口端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法兰盘紧固连接,所述筒体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物料口,所述筒体的内壁环形阵列固定设有翻板,所述物料口外端口上通过螺栓可拆卸盖合设有法兰盖板,所述筒体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过盈配合设有轴承且所述第一转架套装在该轴承的外圈并与该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端盖的一端面上固定设有凸缘台且所述凸缘台的外部过盈套装配合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架套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并与所述第一轴承过盈配合,所述回转轴由所述凸缘台处插入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筒体内过盈配合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回转轴的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上均键连接设有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而所述回转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上也键连接有另两个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和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进而使得所述筒体和所述回转轴转动,所述筒体和所述回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6]优选的,所述回转轴上套装固定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部套装固定设有外筒,所述外筒上均布开设有物料散孔供纳米碳酸钙穿透分散,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螺钉孔且在所述第二螺钉孔内螺纹连接设有紧定螺钉且紧定螺钉旋进所述回转轴内。
[0007]优选的,所述回转轴上套装固定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圆柱面上环形
阵列固定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上均布间隔设有透孔。
[0008]优选的,所述翻板呈“V”字形,且所述筒体的转向与所述翻板的尖端指向相反。
[0009]优选的,还包括有地板,所述第二转架的下端焊接固定设有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转架的下端焊接固定设有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地板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衔接板和所述地板螺栓紧固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内螺纹连接设有沉头螺钉且该沉头螺钉旋入所述回转轴内。
[00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和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进而使得所述筒体和所述回转轴转动,使所述筒体和所述回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所述筒体和所述翻板的作用下将会使得物料不断的回旋翻转,有利于均化不同深度的物料,所述回转轴转动后将带动所述外筒或所述第一套筒转动并在其配合下使得物料的分散和均化程度更好,器械无磨损不会污染物料。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第一套筒;11、第一螺钉孔;12、翼板;13、透孔;14、外筒;15、第二套筒;16、第二螺钉孔;17、物料散孔;18、端盖;19、法兰盘;20、筒体;21、物料口;22、地板;23、第二转架;24、第一转架;25、翻板;26、回转轴;27、凸缘台;28、第一轴承;29、第一衔接板;30、第二衔接板;31、第二轴承;32、第一电机;33、第一同步带机构;34、第二电机;35、第二同步带机构;36、第一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包括第一电机32、第一同步带机构33、第二电机34、第二同步带机构35,还包括筒体20、端盖18、第二转架23、第一转架24,所述筒体20的一端向外敞口且在该端固定设有法兰盘19,所述端盖18盖合在所述筒体20的敞口端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法兰盘19紧固连接,所述筒体20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物料口21,所述筒体20的内壁环形阵列固定设有翻板25,所述物料口21外端口上通过螺栓可拆卸盖合设有法兰盖板,所述筒体20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轴36且所述第一转轴36的外部过盈配合设有轴承且所述第一转架24套装在该轴承的外圈并与该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端盖18的一端面上固定设有凸缘台27且所述凸缘台27的外部过盈套装配合设有第一轴承28,所述第二转架23套装在所述第一轴承28的外圈并与所述第一轴承28过盈配合,所述回转轴26由所述凸缘台27处插入所述筒体20内,且所述筒体20内过盈配合设
有第二轴承31,所述回转轴26的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二轴承31的内圈中,所述第一转轴36和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主轴上均键连接设有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33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而所述回转轴26和所述第二电机34的主轴上也键连接有另两个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35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通过所述第一电机32和所述第二电机34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33和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35进而使得所述筒体20和所述回转轴26转动,所述筒体20和所述回转轴26的转动方向相反。
[0021]优选的,所述回转轴26上套装固定设有第二套筒15,所述第二套筒15的外部套装固定设有外筒14,所述外筒14上均布开设有物料散孔17供纳米碳酸钙穿透分散,所述第二套筒15上设有第二螺钉孔16且在所述第二螺钉孔16内螺纹连接设有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碳酸钙反应釜,包括第一电机(32)、第一同步带机构(33)、第二电机(34)、第二同步带机构(3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20)、端盖(18)、第二转架(23)、第一转架(24),所述筒体(20)的一端向外敞口且在该端固定设有法兰盘(19),所述端盖(18)盖合在所述筒体(20)的敞口端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法兰盘(19)紧固连接,所述筒体(20)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物料口(21),所述筒体(20)的内壁环形阵列固定设有翻板(25),所述物料口(21)外端口上通过螺栓可拆卸盖合设有法兰盖板,所述筒体(20)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轴(36)且所述第一转轴(36)的外部过盈配合设有轴承且所述第一转架(24)套装在该轴承的外圈并与该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端盖(18)的一端面上固定设有凸缘台(27)且所述凸缘台(27)的外部过盈套装配合设有第一轴承(28),所述第二转架(23)套装在所述第一轴承(28)的外圈并与所述第一轴承(28)过盈配合,回转轴(26)由所述凸缘台(27)处插入所述筒体(20)内,且所述筒体(20)内过盈配合设有第二轴承(31),所述回转轴(26)的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二轴承(31)的内圈中,所述第一转轴(36)和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主轴上均键连接设有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33)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而所述回转轴(26)和所述第二电机(34)的主轴上也键连接有另两个同步带轮且所述第二同步带机构(35)套装在这两个同步带轮上,通过所述第一电机(32)和所述第二电机(34)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机构(33)和所述第二同步带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栋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华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