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66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属于修枝剪技术领域,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包括壳体、传动单元以及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具有位于驱动电机与传动单元之间的延长部,壳体与延长部对应部分的表面具有凹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延长部使得间隔区域内仅穿设有电机轴,由于电机轴的尺寸较小,使得壳体与间隔区域相对应部分的尺寸受到的限制更小,由此通过设置凹陷部能够使壳体该部分的尺寸减小,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握持凹陷部来操作修枝剪,此种方式使得当驱动电机采用有刷电机来满足理想功率的要求时,在功率增大后操作者仍能够正常稳定地握持修枝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更加方便。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属于修枝剪


技术介绍

[0002]修枝剪是园林绿化维护中常用的一种园林工具,可以修剪花卉、果树、林木的枝条,使得花卉树木按照种植者的意愿生长。为了省力和提高效率,更是发展出了电动修枝剪,其力矩更大,可以随意剪断较粗的树枝,亦可以方便修剪草坪灌木。
[0003]现有技术中,修枝剪的功率较小,修剪较粗的树枝比较吃力,因此,需要增大功率。为达到理想的功率,目前主要通过采用增大驱动电机的功率来增大修枝剪的功率。而常用的驱动电机主要有两种,若驱动电机采用无刷电机,能够满足理想功率的要求,并且体积较小,但成本较高;若驱动电机采用有刷电机,成本得到降低,但功率增大之后,驱动电机的体积会随之增大,从而使得外壳的尺寸增大,导致操作者不能正常稳定地握持修枝剪,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功率增大后操作者仍能够正常稳定地握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壳体;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驱动电机,间隔设置于所述传动单元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单元与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间隔区域,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间隔区域,再延伸至传动单元内并与其驱动连接,所述电机轴具有位于所述间隔区域内的延长部,所述壳体与所述间隔区域对应部分的表面具有凹陷部,用于供操作者操作时握持。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凹陷部用于与操作者的手部虎口配合,所述凹陷部为内凹的弧面结构。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间隔区域的长度大于20mm。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扳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扳机部和凹陷部位于所述壳体表面相对的两侧。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电机限位部,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轴向限位,
[0010]其中,所述电机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一端抵接;第二限位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抵接。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电机防转部,用于防止所述驱动电机于所述壳体内发生转动,其中,所述电机防转部包括:第一
防转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盖上;以及第一防转凹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防转凸部的外形与第一防转凸部的内形相适配且第一防转凸部卡入第一防转凹部内。
[0012]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传动单元为行星齿轮减速器,其包括减速器箱体和减速器端盖,所述减速器箱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减速器端盖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速器箱体相对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部。
[0013]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阻挡件,其与所述减速器端盖的外端面抵接,所述减速器箱体远离所述减速器端盖的端部间接与所述壳体抵接。
[0014]在本技术提供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箱体防转部,用于防止所述减速器箱体于所述壳体内发生转动,
[0015]其中,所述箱体防转部包括:第二防转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端盖上;以及第二防转凹部,设置在所阻挡件上,所述第二防转凸部的外形与第二防转凸部的内形相适配且第二防转凸部卡入第二防转凹部内。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修枝剪,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剪刀单元;以及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中,所述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为如前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所述电机轴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剪刀单元驱动连接。
[0017]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由于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包括壳体、传动单元以及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具有位于驱动电机与传动单元之间的延长部,壳体与延长部对应部分的表面具有凹陷部,由于延长部的设置使得间隔区域内仅穿设有电机轴,由于电机轴的尺寸较小,使得壳体与间隔区域相对应部分的尺寸受到的限制更小,由此通过设置凹陷部能够使壳体该部分的尺寸减小,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握持凹陷部来操作修枝剪,此种方式使得当驱动电机采用有刷电机来满足理想功率的要求时,在功率增大后操作者仍能够正常稳定地握持修枝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剪刀单元1;修枝剪用操作机构2;壳体3;凹陷部31;阻挡件32;传动单元4;减速器箱体41;减速器端盖42;驱动电机5;电机轴51;延长部511;扳机部6;电机防转部7;第一防转凸部71;第一防转凹部72;箱体防转部8;第二防转凸部81;第二防转凹部82;电机限位部9;第一限位件91;第二限位件92;圆环部921;阻挡部9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作具体阐述。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功率增大后操作者仍能够正常稳定地握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以及修枝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修枝剪包括剪刀单元1以及修枝剪用操作机构2。本实施例中,剪刀单元1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修枝剪用操作机构2包括壳体3、传动单元4、驱动电机5、扳机部6、电机防转部7、箱体防转部8以及电机限位部9。壳体3用于容置传动单元4和驱动电机5以及用于供操作者操作时握持。传动单元4设置于壳体3内,用于将驱动电机5的动力传递至剪刀单元1。驱动电机5间隔设置于传动单元4的后侧且位于壳体3内,用于为修枝剪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采用有刷电机。传动单元4与驱动电机5之间设置有间隔区域21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51穿过间隔区域21,再延伸至传动单元4内并与其驱动连接。电机轴51具有位于间隔区域21内的延长部511,壳体3与间隔区域21对应部分的表面具有凹陷部31,用于供操作者操作时握持。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1环形设置在壳体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传动单元(4),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以及驱动电机(5),间隔设置于所述传动单元(4)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传动单元(4)与驱动电机(5)之间设置有间隔区域(21),所述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51)穿过所述间隔区域(21),再延伸至传动单元(4)内并与其驱动连接,所述电机轴(51)具有位于所述间隔区域(21)内的延长部(511),所述壳体(3)与所述间隔区域(21)对应部分的表面具有凹陷部(31),用于供操作者操作时握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凹陷部(31)用于与操作者的手部虎口配合,所述凹陷部(31)为内凹的弧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间隔区域(21)的长度大于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扳机部(66),设置于所述壳体(3)外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所述扳机部(66)和凹陷部(31)位于所述壳体(3)表面相对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限位部(9),用于所述驱动电机(5)的轴向限位,其中,所述电机限位部(9)包括:第一限位件(9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内壁,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第一端抵接;第二限位件(92),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内壁,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第二端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修枝剪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防转部(7),用于防止所述驱动电机(5)于所述壳体(3)内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小云单志锋何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承康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