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33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6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包括压杆、拉杆、后浇带钢筋和海绵条;底模板上开设有穿孔;海绵条设在两块预制板与底模板之间的接缝处;海绵条的一侧压在预制板的底部,海绵条的另一侧超出预制板、伸入后浇带中;压杆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后浇带的上方,压杆的两端分别的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顶部;一组压杆与一组穿孔对应设置;拉杆连接在压杆的底部中间,拉杆下端依次从穿孔和主背楞中穿过;拉杆下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后浇带钢筋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后浇带中;后浇带钢筋包括有横直段和斜段;斜段设在横直段的两端,斜段上端与压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方法在叠合板下部支模,密封不严密以及导致漏浆的技术问题。致漏浆的技术问题。致漏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形式发展的转变,城市的建设不仅仅追求艺术化、现代化,而是更加注重绿色和环保,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符合绿色施工以及环保高效的特点,因此装配式结构将会成为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重点方向。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装配式结构构件制作、运输和现场安装的需要,控制好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现有技术在叠合板下部支模,仅依靠叠合板自身重力下压同模板密封,密封不严密,导致漏浆。
[0003]而叠合板板带漏浆已成为预制构件工程质量通病,如何解决叠合板板带漏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要解决传统的方法在叠合板下部支模,仅依靠叠合板自身重力下压将模板密封,密封不严密以及导致漏浆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设置在相邻预制板之间的后浇带位置处;所述预制板的底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底模板、次背楞和主背楞;包括有压杆、拉杆、后浇带钢筋和海绵条;所述底模板的板面上、对应后浇带的中轴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海绵条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预制板与底模板之间的接缝处;所述海绵条的一侧压在预制板的底部,海绵条的另一侧超出预制板、伸入后浇带中;所述压杆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后浇带的上方,并且压杆的两端分别的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顶部;一组压杆与一组穿孔对应设置;所述拉杆连接在压杆的底部中间,并且拉杆的下端依次从穿孔和主背楞中穿过;在拉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后浇带钢筋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后浇带中;所述后浇带钢筋包括有横直段和斜段;所述斜段有两段,分别设置在横直段的两端,并且斜段的上端与压杆连接。
[0007]优选的,相邻穿孔之间的间距为0.8~1.2m。
[0008]优选的,所述底模板的底部支设有满堂脚手架;所述满堂脚手架包括有立杆和连接在立杆顶部的顶托;所述立杆为长度可调杆件;所述顶托的纵向切面呈U形,且托接在主背楞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海绵条压接在预制板底部的部位的宽度为10mm~15mm;所述海绵条伸入后浇带中部位的宽度为10mm~15mm。
[0010]优选的,后浇带两侧的预制板中设置有底层钢筋;所述底层钢筋伸入后浇带中;所述后浇带钢筋的横直段设置在底层钢筋上,且与底层钢筋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模板的顶部、位于拉杆与底模板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为了解决漏浆问题,在叠合板中增加压杆和拉杆,使底模板紧压在预制板的底部;同时本技术在底模板与预制板的接缝处设置海绵条,对接缝位置进行封堵,达到预制板和模板紧密连接的要求,解决了因拼缝过大导致的漏浆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中底模板的底部设置满堂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设置在后浇带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后浇带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预制板、2-底模板、3-次背楞、4-主背楞、5-压杆、6-拉杆、7-后浇带钢筋、7.1-横直段、7.2-斜段、8-海绵条、9-后浇带、10-穿孔、11-紧固螺母、12-满堂脚手架、12.1-立杆、12.2-顶托、13-底层钢筋、14-现浇层、15-桁架钢筋、16-上层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4所示,这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设置在相邻预制板1之间的后浇带9位置处;所述预制板1的底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底模板2、次背楞3和主背楞4;包括有压杆5、拉杆6、后浇带钢筋7和海绵条8;所述底模板2的板面上、对应后浇带9的中轴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穿孔10;所述海绵条8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预制板1与底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所述海绵条8的一侧压在预制板1的底部,海绵条8的另一侧超出预制板1、伸入后浇带9中;所述压杆5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后浇带9的上方,并且压杆5的两端分别的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1顶部;一组压杆5与一组穿孔10对应设置;所述拉杆6连接在压杆5的底部中间,并且拉杆6的下端依次从穿孔10和主背楞4中穿过;在拉杆6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1;所述后浇带钢筋7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后浇带9中;所述后浇带钢筋7包括有横直段7.1和斜段7.2;所述斜段7.2有两段,分别设置在横直段7.1的两端,并且斜段7.2的上端与压杆5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相邻穿孔10之间的间距为0.8~1.2m。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板2的底部支设有满堂脚手架12;所述满堂脚手架12包括有立杆12.1和连接在立杆12.1顶部的顶托12.2;所述立杆12.1为长度可调杆件;所述顶托12.2的纵向切面呈U形,且托接在主背楞4的底部。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条8压接在预制板1底部的部位的宽度为10mm~15mm;所述海绵条8伸入后浇带9中部位的宽度为10mm~15mm。
[0024]本实施例中,后浇带9两侧的预制板1中设置有底层钢筋13;所述底层钢筋13伸入后浇带9中;所述后浇带钢筋7的横直段7.1设置在底层钢筋13上,且与底层钢筋13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9的宽度为300mm;所述预制板1的厚度为60mm;在预制板1的顶部浇筑有现浇层14;所述现浇层14与后浇带9一体成形,现浇层14的厚度为80mm;在现
浇层14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桁架钢筋15;每个桁架钢筋15沿纵向通长设置;在一组桁架钢筋15的顶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上层钢筋16;所述上层钢筋16与现浇层14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板2的顶部、位于拉杆6与底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次背楞3由木方制成,次背楞3的横截面尺寸宽
×
高为40mm
×
90mm;所述底模板2的厚度为不小于15mm,底模板2采用具有高耐气候、耐水性的B的胶合模板,其质量要求:
[0028]a、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有缺胶。
[0029]b、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以两面使用等特点。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背楞4为双钢管背楞,且拉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板带漏浆控制装置,设置在相邻预制板(1)之间的后浇带(9)位置处;所述预制板(1)的底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底模板(2)、次背楞(3)和主背楞(4);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压杆(5)、拉杆(6)、后浇带钢筋(7)和海绵条(8);所述底模板(2)的板面上、对应后浇带(9)的中轴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穿孔(10);所述海绵条(8)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预制板(1)与底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所述海绵条(8)的一侧压在预制板(1)的底部,海绵条(8)的另一侧超出预制板(1)、伸入后浇带(9)中;所述压杆(5)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后浇带的上方,并且压杆(5)的两端分别的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1)顶部;一组压杆(5)与一组穿孔(10)对应设置;所述拉杆(6)连接在压杆(5)的底部中间,并且拉杆(6)的下端依次从穿孔(10)和主背楞(4)中穿过;在拉杆(6)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1);所述后浇带钢筋(7)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后浇带(9)中;所述后浇带钢筋(7)包括有横直段(7.1)和斜段(7.2);所述斜段(7.2)有两段,分别设置在横直段(7.1)的两端,并且斜段(7.2)的上端与压杆(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