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321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包括壳体、转轴及L型拐臂,转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外,并同轴固定穿设在L型拐臂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壳体内的下部设有触碰开关,转轴与触碰开关之间设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在转轴驱动下移动并触发触碰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的L型拐臂,能够适应皮带不同幅度跑偏报警的要求,提高了报警的灵敏度及可靠性,有效避免了报警滞后或误动现象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厂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给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煤系统将煤从原煤仓通过称重给煤机、刮板给煤机输送到炉膛,供锅炉稳定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每台皮带两侧固定安装两个行程开关,皮带跑偏后接触行程开关上的金属连杆偏移,带动行程开关触头动作,发闭合信号并传输至主机DCS,发出跑偏报警。目前,常用的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如图1所示,其由行程开关及金属连杆构成,因其角度不可调节,致使金属连杆与皮带之间的距离也不可调,常常导致报警滞后或误动,运行可靠性差。当皮带因煤质、煤量变化频繁跑偏时,巡检人员如不及时发现,造成皮带跑出托辊后撕裂损坏,且金属材质极易划伤称重给煤机皮带裙边,增加维护成本的同时造成给煤系统停运、机组高负荷出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由行程开关及金属连杆构成的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因其角度不可调节,致使金属连杆与皮带之间的距离也不可调,常常导致报警滞后或误动,以及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包括壳体、转轴及L型拐臂,转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外,并同轴固定穿设在L型拐臂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壳体内的下部设有触碰开关,转轴与触碰开关之间设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在转轴驱动下移动并触发触碰开关。
[0006]进一步的,L型拐臂采用PVC材质。
[0007]进一步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传动机构包括凸轮,凸轮固定套设在转轴的位于壳体内的轴段的外侧,凸轮的上部抵接第一复位弹簧,下部抵接撞块,撞块竖直滑动设置在凸轮与触碰开关之间,撞块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0008]进一步的,撞块内设有设有竖向的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的底部螺接有调节螺钉,盲孔内设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一端与盲孔的上端抵接,另一端与调节螺钉的顶端抵接。
[0009]进一步的,壳体外侧还设有外盖,外盖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L型拐臂与转轴之间通过顶丝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L型拐臂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转轴的外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在行程开关上设置可调节角度的L型拐臂,通过改变L型拐臂的角度,能够适应皮带不同幅度跑偏报警的
要求,提高了报警的灵敏度及可靠性,有效避免了报警滞后或误动现象的发生;采用PVC材质的L型拐臂,结实耐用,代替之前跑偏报警装置上的金属材质的直杆,表面光滑且与皮带接触的面积更大,增加报警装置限位开关使用寿命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划伤称重给煤机皮带裙边。
[00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部分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的皮带跑偏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壳体;2、转轴;3、L型拐臂;4、触碰开关;5、传动机构;51、凸轮;52、第一复位弹簧;53、撞块;54、第二复位弹簧;55、调节螺钉;56、调节弹簧;6、顶丝;7、外盖;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如图2~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转轴2及L型拐臂3。转轴2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并同轴固定穿设在L型拐臂3的一端,转轴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的上部。壳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壳体1内的下部设有触碰开关4,转轴2与触碰开关4之间设置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在转轴2驱动下移动并触发触碰开关4。
[0023]L型拐臂3采用PVC材质,结实耐用,代替之前跑偏报警装置上的金属材质的直杆,表面光滑且与皮带接触的面积更大,增加报警装置限位开关使用寿命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划伤称重给煤机皮带裙边。L型拐臂3与转轴2之间通过顶丝6固定连接,本技术中设置两个顶丝6,两顶丝6垂直设置,使L型拐臂3与转轴2之间紧固连接,防止L型拐臂3松动,起到更好的固定连接作用。L型拐臂3相对转轴2可以转动,转动方向如图4所示。调整L型拐臂3的位置时,松开顶丝6,沿转轴2的轴向转动L型拐臂3至预设位置后拧紧两个顶丝6,使L型拐臂3与转轴2紧固连接。L型拐臂3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穿过转轴2,连接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转轴2的外径,方便操作L型拐臂3使其沿转轴2的轴向转动灵活。可调节角度的L型拐臂3,能够适应皮带不同幅度跑偏报警要求,提高了报警的灵敏度及可靠性,有效避免了报警滞后或误动现象的发生。
[0024]传动机构5设置在壳体1内,传动机构5包括凸轮51,凸轮51固定套设在转轴2的位于壳体1内的轴段的外侧,凸轮51的上部抵接第一复位弹簧52,下部抵接撞块53,撞块53竖
直滑动设置在凸轮51与触碰开关4之间,撞块53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54。撞块53内设有设有竖向的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的底部螺接有调节螺钉55,盲孔内设有调节弹簧56,调节弹簧56一端与盲孔的上端抵接,另一端与调节螺钉55的顶端抵接。调节弹簧56及调节螺钉55的设置,可以根据撞块53及触碰开关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进而调整跑偏报警装置的灵敏度。转轴2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凸轮51同步转动,凸轮51与撞块53抵接并顶推其向下运动,撞块53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二复位弹簧54被压缩,当调节螺钉55的底端抵接触碰开关4后,触发触碰开关4动作进而控制触碰开关4的通断,使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并进行报警。其中,触碰开关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反向转动转轴2,在第一复位弹簧52和第二复位弹簧54共同作用下,各部件恢复到原始位置。
[0025]壳体1外侧还设有外盖7,外盖7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外盖7扣合在壳体1的顶部,对壳体1内部密封,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0026]本技术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当皮带跑偏时撞击到L型拐臂3,L型拐臂3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2在外力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轴(2)及L型拐臂(3),所述转轴(2)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并同轴固定穿设在所述L型拐臂(3)的一端,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上部,所述壳体(1)内的下部设有触碰开关(4),所述转轴(2)与所述触碰开关(4)之间设置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在所述转轴(2)驱动下移动并触发所述触碰开关(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拐臂(3)采用PVC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称重给煤机皮带跑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凸轮(51),所述凸轮(51)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2)的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轴段的外侧,所述凸轮(51)的上部抵接第一复位弹簧(52),下部抵接撞块(53),所述撞块(53)竖直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陈勇杨佳伟周逸群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