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04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乳腺手术皮瓣分离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所述手柄上端连接与手柄垂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前端通过过渡段连接梯形结构的刀体,刀体前端设有刀刃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刀体部分与手柄互相垂直设置,方便手握刀柄进行纵式入路对乳房皮瓣进行分离,能够分区域分离皮瓣,方便调整皮瓣厚度,减少术中出血,保证皮瓣厚度均匀;方便选择不同部位皮瓣的厚度,精准分离皮瓣;在术前吸引膨胀液,能够保证术野清晰,节省劳力。节省劳力。节省劳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


[0001]本技术属于乳腺手术皮瓣分离刀
,具体涉及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游离皮瓣主要为手术刀游离皮瓣和电刀剥离皮瓣,电刀剥离皮瓣在术后容易发生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等问题,因此通常用手术刀游离皮瓣;各种术式对游离皮瓣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皮瓣过薄,皮肤与动、静脉血管脱离,导致皮瓣血循环不良导致皮瓣坏死,皮瓣过厚,则可能导致癌残留和术后肿瘤复发;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游离皮瓣不符合要求,对游离皮瓣用手术刀进行了改进,但通常刀柄与刀片为长条形,在剥离皮瓣时容易存在角度不合适的问题,对医护人员的个人技术要求较高,另外,在游离皮瓣前,根据需要可能会采用膨胀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但为了保证手术视野,需要在术前将膨胀液导出,因此,需要对乳房皮瓣分离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皮瓣分离刀在使用时存在角度不合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端连接与手柄垂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前端通过过渡段连接梯形结构的刀体,刀体前端设有刀刃部;使刀体部分与手柄互相垂直,方便手握刀柄进行纵式入路对乳房皮瓣进行分离;
[0005]所述刀体的长度为8cm,刀刃部的宽度为4cm刀体面积适中,与皮瓣温和、平行,游走在浅筋膜深层,可分区域分离皮瓣,及时调整皮瓣厚度,避免皮瓣过厚或过薄,减少术中出血,保证皮瓣厚度均匀;
[0006]在手术时,自皮缘起始段至胸大肌表面一次性完整游离,可实现脂肪腺体与皮肤整块分离,避免二次修整,节约手术时间。
[0007]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所述连接管前端通过过渡段连接梯形连接部,所述梯形连接部前端固定矩形刀座,所述矩形刀座前端可拆卸连接刀片;方便根据实际需求对刀片进行更换;
[0008]所述矩形刀座前端设有开口朝前的刀槽,所述矩形刀座的一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条状卡条,条状卡条靠近前端的位置与刀槽另一侧的位置设有矩形卡槽,所述条状卡条上设有竖直贯穿条状卡条的定位通孔,矩形刀座对应定位通孔的下方设有定位凹槽,通过螺纹钉将条状卡条固定于矩形刀座一侧;
[0009]所述刀片前端为刀刃,刀片靠后位置的两侧设有与矩形卡槽匹配的卡位凸起;
[0010]在安装时,能够将刀片从设置条状卡条的一侧插入,使刀刃的卡位凸起卡设于矩形卡槽后,将条状卡条向下使条状卡条上的矩形卡槽卡住卡位凸起,完成后利用螺纹钉贯
穿条状卡条的定位通孔后固定于定位凹槽内;定位通孔和定位凹槽内设有与螺纹钉匹配的内螺纹。
[0011]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所述连接管后端设有吸引管连接头,所述梯形连接部内部设有多根贯穿前后两端的引流通道,所述矩形刀座内部设有贯穿矩形刀座前后的刀槽;所述矩形刀座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进液通孔;所述连接管和过渡段内设有连通吸引管连接头和引流通道的导流通道;
[0012]所述吸引管连接头通过柔性管道连接负压吸引器;所述导流通道的纵切面面积与引流通道纵切面面积总和相同;
[0013]在连接管后端设置吸引管连接头方便连接负压吸引器,配合导流通道、引流通道和进液通孔,方便在游离皮瓣时,将术前导入的膨胀液吸出,增加乳房皮瓣分离刀的功能性,节约手术时间。
[0014]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刀体部分与手柄互相垂直设置,方便手握刀柄进行纵式入路对乳房皮瓣进行分离,能够分区域分离皮瓣,方便调整皮瓣厚度,减少术中出血,保证皮瓣厚度均匀;方便选择不同部位皮瓣的厚度,精准分离皮瓣;在术前吸引膨胀液,能够保证术野清晰,节省劳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2中矩形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实施例3的俯视图。
[0021]图7是实施例3的矩形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梯形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梯形连接部的俯面透视图。
[0024]其中,1

手柄,2

连接管,21

过渡段,22

吸引管连接头,3

梯形连接部,31

引流通道,4

矩形刀座,41

进液通孔,42

,43

条状卡条,431

定位通孔,432

定位凹槽,44

矩形卡槽,5

刀片,51

刀刃,52

卡位凸起,53

刀体,54

刀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中所示,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上端连接与手柄1垂直的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前端通过过渡段21连接梯形结构的刀体53,刀体53前
端设有刀刃部54;使刀体53部分与手柄1互相垂直,方便手握刀柄1进行纵式入路对乳房皮瓣进行分离;
[0029]所述刀体53的长度为8cm,刀刃部54的宽度为4cm,所述刀体53的对称轴中心线与连接管2的柱体中心线重合,过渡段21使连接管2与刀体53平滑过渡,连接管2的外径为2cm,手柄1位于连接管2外的高度为6cm,方便工作人员握持;手柄1为椭圆柱或圆柱体;本实施例中刀体53面积适中,与皮瓣温和、平行,游走在浅筋膜深层,可分区域分离皮瓣,及时调整皮瓣厚度,避免皮瓣过厚或过薄,通常在手术中,肿瘤附近的皮瓣要薄一些,肿瘤远处的皮瓣厚一些,通过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保证皮瓣厚度均匀;
[0030]在手术时,自皮缘起始段至胸大肌表面一次性完整游离,可实现脂肪腺体与皮肤整块分离,避免二次修整,节约手术时间。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2

3中所示,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上端连接与手柄1垂直的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前端通过过渡段21连接梯形连接部3,所述梯形连接部3前端固定矩形刀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包括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端连接与手柄垂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前端通过过渡段连接梯形结构的刀体,刀体前端设有刀刃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长度为8cm,刀刃部的宽度为4cm。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前端通过过渡段连接梯形连接部,所述梯形连接部前端固定矩形刀座,所述矩形刀座前端可拆卸连接刀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纵式入路型乳房皮瓣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刀座前端设有开口朝前的刀槽,所述矩形刀座的一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条状卡条,条状卡条靠近前端的位置与刀槽另一侧的位置设有矩形卡槽,所述条状卡条上设有竖直贯穿条状卡条的定位通孔,矩形刀座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扩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