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89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管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夹管装置包括软管、阀体组件和阀芯组件。阀体组件设有阀腔,软管设于阀腔的一端,阀芯组件可活动地设于阀腔内。并且,阀芯组件能够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移动并挤压软管,以使软管隔断。或者,阀芯组件能够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移动并松开软管,以使软管连通。阀芯组件靠近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阀芯组件能够通过第一挤压面挤压并隔断软管,第一挤压面与软管的外壁面相适配。本申请提供的夹管装置提高了现有夹管电磁阀中软管的使用寿命。管电磁阀中软管的使用寿命。管电磁阀中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夹管电磁阀
,特别是涉及一种夹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避免流体介质流过夹管电磁阀时与夹管电磁阀的零部件接触而被污染,通常,夹管电磁阀穿设有软管,流体介质从软管内流过,阀芯组件挤压和松开软管使得软管隔断和连通。现有的夹管电磁阀的阀芯组件在挤压软管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软管被挤压处破损,从而降低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管装置,以提高现有夹管电磁阀中软管的使用寿命。
[0004]本申请提供的夹管装置包括软管、阀体组件和阀芯组件。阀体组件设有阀腔,软管设于阀腔的一端,阀芯组件可活动地设于阀腔内。并且,阀芯组件能够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移动并挤压软管,以使软管隔断。或者,阀芯组件能够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移动并松开软管,以使软管连通。阀芯组件靠近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阀芯组件能够通过第一挤压面挤压并隔断软管,第一挤压面与软管的外壁面相适配。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组件设有第二挤压面,第二挤压面设于软管背离第一挤压面的一侧,且第二挤压面与第一挤压面正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一挤压面能够与第二挤压面沿着阀芯组件的移动方向紧密配合,有利于阀芯组件和阀座组件配合并截断软管。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软管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挤压面呈圆弧形,第一挤压面对应圆弧的曲率与软管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且第一挤压面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一挤压面和软管的外壁面贴合,有利于软管的外壁面均匀受力,进而分散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强。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面呈圆弧形,第二挤压面对应圆弧的曲率与软管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第二挤压面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快速截断软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面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二挤压面和软管的外壁面贴合,有利于软管的外壁面均匀受力,进而分散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强。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软管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挤压面呈圆弧形,第一挤压面对应圆弧的曲率与软管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且第一挤压面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快速截断软管。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面呈圆弧形,第二挤压面对应圆弧的曲率与软管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且第二挤压面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二挤压面和软管的外壁面贴合,有利于软管的外壁面均匀受力,进而分散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软管外壁面受到的压强。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芯组件靠近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凸棱,第一挤压面设于第一凸棱,阀体组件靠近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凸棱,第二挤压面设于第二凸棱。可以理解的是,如此,方便第一挤压面和第二挤压面的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芯组件沿着阀腔的轴向移动,阀体组件设有沿着与阀腔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固定孔,软管穿设于固定孔并连接于阀体组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可使软管受到阀芯组件的挤压力垂直于软管的轴向,从而便于阀芯组件快速截断软管,并且,能够防止阀芯组件作用于软管的力与软管轴向不垂直导致阀芯组件和软管发生偏移。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组件包括固定铁芯以及固定套设于固定铁芯外侧的线圈,阀芯组件包括活动铁芯以及固定连接于活动铁芯靠近软管一端的换向座,当线圈通电时,固定铁芯能够产生磁性并吸引活动铁芯带动换向座朝向远离软管的方向移动并连通软管,阀体组件和阀芯组件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当线圈断电时,压缩弹簧能够推动活动铁芯带动换向座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移动并隔断软管。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组件还包括隔磁管,隔磁管固定设置于线圈和固定铁芯之间,压缩弹簧一端连接隔磁管,另一端连接活动铁芯。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增大线圈的磁通量,从而提高线圈周围的电磁感应强度,增强了固定铁芯的磁性。
[0014]阀芯组件靠近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当阀芯组件朝向靠近软管的方向移动并挤压软管时,第一挤压面给软管外壁面施加压力,软管的管壁在上述压力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软管的内腔被阻断,进而使得软管内的流体介质无法流通。进一步地,又因为第一挤压面与软管的外壁面相适配,也即,当第一挤压面压紧软管时,第一挤压面与软管外壁面发生面接触。如此,相对于现有的阀芯组件和软管的接触为线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组件的第一挤压面与软管外壁面为面接触,因此,在阀芯组件对软管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软管受到来自阀芯组件的压强更小。如此,在第一挤压面的作用下,软管与阀芯组件的接触处不会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也即,软管更难发生破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所示B

B处的剖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一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实施例二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三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实施例四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实施例五的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00、软管;200、阀体组件;210、阀腔;220、固定孔;230、固定铁芯;240、线圈;250、第二凸棱;251、第二挤压面;280、隔磁管;300、阀芯组件;310、活动铁芯;320、换向座;321、第一凸棱;321a、第一挤压面;400、压缩弹簧;500、锁母;60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00)、阀体组件(200)和阀芯组件(300),所述阀体组件(200)设有阀腔(210),所述软管(100)设于所述阀腔(210)的一端,所述阀芯组件(30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阀腔(210)内,并且,所述阀芯组件(300)能够朝向靠近所述软管(100)的方向移动并挤压所述软管(100),以使所述软管(100)隔断,或者,所述阀芯组件(300)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软管(100)的方向移动并松开所述软管(100),以使所述软管(100)连通;所述阀芯组件(300)靠近所述软管(10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321a),所述阀芯组件(3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挤压并隔断所述软管(100),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与所述软管(100)的外壁面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200)设有第二挤压面(251),所述第二挤压面(251)设于所述软管(100)背离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挤压面(251)与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正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00)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呈圆弧形,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对应圆弧的曲率与所述软管(100)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且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朝向远离所述软管(100)的方向凸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面(251)呈圆弧形,所述第二挤压面(251)对应圆弧的曲率与所述软管(100)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所述第二挤压面(251)朝向靠近所述软管(100)的方向凸出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挤压面(251)朝向远离所述软管(100)的方向凸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00)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呈圆弧形,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对应圆弧的曲率与所述软管(100)对应圆形的曲率相同,且所述第一挤压面(321a)朝向靠近所述软管(100)的方向凸出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佳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