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70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放大电路,耳机放大电路包括左声道电路模块、右声道电路模块和接口输出模块,左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右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均连接接口输出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输出功率,有效改善失真现象,提高了音质效果。音质效果。音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放大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家里Hi

Fi家用耳机放大电路通常采用耳机放大IC或者运放组成的耳机放大电路,用集成电路耳机放大IC的电路比较简洁,成本较分立元件低,但是集成电路耳机放大IC的电路存在功率输出小、失真等问题,且其信噪比、动态范围、输出电流、分离度等参数很难控制,使得音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放大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输出功率低、音质失真、音质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放大电路,所述耳机放大电路包括左声道电路模块、右声道电路模块和接口输出模块,所述左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所述右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和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均连接所述接口输出模块。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口输出模块包括接口CON401,所述接口CON401 连接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和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包括运放IC403A、电阻R423和电阻R424,所述电阻R423的一端连接输入端L,所述电阻R4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3A的引脚2和电阻R424。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包括运放IC403B、电阻R427和电阻R428,所述电阻R427的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电阻R4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6和电阻R428,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6还连接所述运放IC403A的引脚1和电阻R424。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包括三极管Q405、三极管Q406、电阻R430和电阻R431,所述三极管Q40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06的发射极、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7和所述电阻R428,所述三极管Q405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30,所述电阻R43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6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31,所述电阻R4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端。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Q407、三极管 Q408、电阻R433和电阻R434,所述三极管Q407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30和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7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433,所述电阻R4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CON401,所述三极管Q408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31和第二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8 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8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34,
所述电阻R43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CON401。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包括运放IC404A、电阻R469和电阻R470,所述电阻R469的一端连接输入端R,所述电阻R46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4A的引脚2和电阻R470。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包括运放IC404B、电阻R472和电阻R473,所述电阻R472的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电阻R47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4B的引脚6和电阻R473,所述运放IC404B的引脚6还连接所述运放IC404A的引脚1和电阻R470。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包括三极管Q409、三极管Q410、电阻R475和电阻R476,所述三极管Q409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10的发射极、所述运放IC404B的引脚7和所述电阻R473,所述三极管Q409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75,所述电阻R47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10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76,所述电阻R47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端。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Q411、三极管 Q412、电阻R478和电阻R479,所述三极管Q41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75和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1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478,所述电阻R47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CON401,所述三极管Q41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76和第二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12 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1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79,所述电阻R47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CON401。
[0014]本技术提供的耳机放大电路,其包括左声道电路模块、右声道电路模块和接口输出模块,所述左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所述右声道电路模块包括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和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均连接所述接口输出模块。本技术通过原理相同的左声道电路模块和右声道电路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由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减少输入信号的输入源影响,由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电流电压的增益,提高输出功率,有效改善失真现象,提高音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耳机放大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耳机放大电路的接口输出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耳机放大电路的左声道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耳机放大电路的右声道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放大电路包括左声道电路模块(10)、右声道电路模块(20)和接口输出模块(30),所述左声道电路模块(10)包括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12)、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14)、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16)和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18),所述右声道电路模块(20)包括右声道缓冲输入模块(22)、右声道电压放大模块(24)、右声道电压偏置模块(26)和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28),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18)和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28)均连接所述接口输出模块(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输出模块(30)包括接口CON401,所述接口CON401连接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18)和所述右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2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缓冲输入模块(12)包括运放IC403A、电阻R423和电阻R424,所述电阻R423的一端连接输入端L,所述电阻R4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3A的引脚2和电阻R42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电压放大模块(14)包括运放IC403B、电阻R427和电阻R428,所述电阻R427的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电阻R4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6和电阻R428,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6还连接所述运放IC403A的引脚1和电阻R42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电压偏置模块(16)包括三极管Q405、三极管Q406、电阻R430和电阻R431,所述三极管Q40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06的发射极、所述运放IC403B的引脚7和所述电阻R428,所述三极管Q405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30,所述电阻R43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406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31,所述电阻R4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电流放大输出模块(18)包括三极管Q407、三极管Q408、电阻R433和电阻R434,所述三极管Q407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30和第一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先歌国际影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