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64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基布层、双组分无溶剂层、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其中,所述防污喷涂层采用前后双喷头工艺加工形成。采用双喷头工艺,在前喷头物料中添加水性PU胶粘剂,后喷头物料添加纳米氮氧化钛,从而实现聚氨酯合成革防污自清洁的效果,其防污性≥3.5级。≥3.5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合成革
,具体涉及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合成革属于聚氨酯弹性体的一类,具有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真皮感强的外观,具有与基材粘接性能优异、抗磨损、耐挠曲、抗老化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备耐寒性好、透气、可洗涤、加工方便、价格优廉等优点,是天然皮革的最为理想的替代品。
[0003]聚氨酯合成革作为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酯层作为粒面层制成;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优异的耐磨、抗划伤等性能,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
[0004]然而目前聚氨酯合成革推广应用的一大难题在于防污性能差,为了提升聚氨酯合成革的防污性能,通常会在合成革面层表面形成(如喷涂、辊涂等方式)防污层,从而赋予聚氨酯合成革优异的防污效果。比如公开号为CN102643598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防污自清洁水性聚氨酯皮革的涂饰剂,但其需要复杂的合成工艺,不利于实现产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采用双喷头工艺,在前喷头物料中添加水性PU胶粘剂,后喷头物料添加纳米氮氧化钛,从而实现聚氨酯合成革防污自清洁的效果,其防污性≥3.5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基布层、双组分无溶剂层、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其中,所述防污喷涂层采用前后双喷头工艺加工形成。
[0008]进一步方案,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的厚度大于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的厚度之和,且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占整个成品厚度的25%

35%;
[0009]所述水性PU面层的厚度大于防污喷涂层的厚度;
[0010]所述基布层占整个成品厚度的55%

60%。
[0011]进一步方案,所述前后双喷头工艺中,前喷头物料包括80

110重量份水性PU胶粘剂和1

3重量份交联剂,后喷头物料包括6

8重量份纳米氮氧化钛和100

120重量份改性活性土。
[0012]进一步方案,所述改性活性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3]将原土粉碎、研磨后,过200

300目筛,在600

700℃条件下煅烧2

3h后,再与其等重量的质量浓度为12

18%的硫酸溶液混合;随后在55

65℃条件下搅拌30

40min,于常温静置6

8h,过滤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研磨过200

300目筛,即得改性活性土。
[0014]进一步方案,所述基布层为无纺布、机织布或者弹力布的一种。
[0015]进一步方案,所述水性PU面层包括100

120重量份聚醚型水性聚氨酯、25

3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和改性活性土的共混物。
[0016]进一步方案,所述水性PU面层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为:聚醚型水性聚氨酯100

120份、水性色浆8

15份、水性流平剂0.3

0.7份、增稠剂0.3

0.5份、固化剂1

5份、聚四氟乙烯和改性活性土共混物25

35份。
[0017]进一步方案,所述聚四氟乙烯和改性活性土共混物中,聚四氟乙烯和改性活性土的质量比为1:15

20。
[0018]进一步方案,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为:无溶剂树脂A料100

120份、无溶剂树脂B料140

160份、催化剂0.05

0.1份、蒸馏水0.3

0.5份、有机硅流平剂0.6

1.0份、无溶剂色浆5

10份、碳酸钙10

20份。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依次形成水性PU面层、双组分无溶剂层,并将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贴合基布,获得合成革半成品;
[0021]采用双喷头工艺,将前喷头物料在负压作用下喷至所述合成革半成品的水性PU面层表面,烘至半干后,将后喷头物料在后喷头继续喷涂,使其粘附在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以形成防污喷涂层。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喷头工艺,在顶层喷涂料中创新性的选用纳米氮氧化钛作为分散介质。由于纳米氮氧化钛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作用,将其添加到产品表面,可以自行分解飘落或粘黏现在表面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和水等无机物,再随着空气的流通带走,以达到产品表面自清洁的效果。
[0024]顶层喷涂工艺拟选用双喷头工艺,前喷头在产品面层喷涂致密的水性PU胶粘剂,烘至半干在后喷头喷洒纳米氮氧化钛和改性活性土,并在产品背面鼓风,以实现纳米氮氧化钛完全沾染在产品最顶层,实现产品优异的表面自清洁效果;同时引入改性活性土,增加聚氨酯合成革的去污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基布层、双组分无溶剂层、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所述防污喷涂层采用前后双喷头工艺形成,其中,前喷头物料包括80

110重量份水性PU胶粘树脂和1

3重量份交联剂,后喷头物料包括6

8重量份纳米氮氧化钛和100

120重量份改性活性土。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防污喷涂层中创新性的采用纳米氮氧化钛作为分散介质,并利用前后双喷头工艺先后进行水性PU胶粘剂和纳米氮氧化钛以及改性活性土的喷涂,从而赋予了
聚氨酯合成革优异的防污自清洁性能。具体的说,在防污喷涂层中采用纳米氮氧化钛作为分散介质,由于纳米氮氧化钛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作用,将其添加到产品表面,可以自行分解飘落或粘黏在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将其降解成CO2和水等无机物,随后随着空气的流通带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基布层、双组分无溶剂层、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其中,所述防污喷涂层采用前后双喷头工艺加工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的厚度大于水性PU面层和防污喷涂层的厚度之和,且所述双组分无溶剂层占整个成品厚度的25%

35%;所述水性PU面层的厚度大于防污喷涂层的厚度;所述基布层占整个成品厚度的55%

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双喷头工艺中,前喷头物料包括80

110重量份水性PU胶粘剂和1

3重量份交联剂,后喷头物料包括6

8重量份纳米氮氧化钛和100

120重量份改性活性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活性土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原土粉碎、研磨后,过200

300目筛,在600

700℃条件下煅烧2

3h后,再与其等重量的质量浓度为12

18%的硫酸溶液混合;随后在55

65℃条件下搅拌30

40min,于常温静置6

8h,过滤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研磨过200

300目筛,即得改性活性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为无纺布、机织布或者弹力布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易清洁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PU面层包括1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高瞻杜东旭赵伟栋徐斌钟元成张启超陈绪珍程艳西黄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