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41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2
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包括C型边框、D型边框两种边框制成的组件,C型边框、B形边框的纵向边框的内侧底面向外上方向一体连接有侧边,侧边的上端向外一体连接连接有平沿,C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A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C型“凸”字形结构,C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平沿高度上;D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B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D型“凸”字形结构,D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内侧底面高度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属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在中国专利号2022207260940中公开了一种BIPV光伏屋顶安装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光伏组件更换维护中作业量太大的问题,该安装结构的光伏组件可在工厂批量化生产后现场安装,现场工程量明显减低,但在安装使用后发现,该安装结构中光伏组件太阳光从两侧射来时,在太阳光入射角度(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两侧的边框上的波峰会阻挡太阳光照射在边缘部位的光伏组件上,使光伏组件的受光受到影响,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一种BIPV光伏屋顶安装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边框,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C型边框、D型边框两种边框制成的组件,所述的C型边框、D型边框内侧均具有一内侧底面,内侧指安装光伏组件的一侧,上横边框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上部,下横边框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下部,所述的上横边框具有一上底面,上底面前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前折弯部,向前折弯部形成前上表面;所述的下横边框具有一下底面,下底面后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后折弯部,向后折弯部形成后上表面,上底面、内侧底面、下底面位于一个平面上,在横向截面上,所述的C型边框、B形边框的纵向边框的内侧底面向外上方向一体连接有侧边,侧边的上端向外一体连接有平沿,光伏组件安装后,平沿与光伏组件的高度差在
±
2mm以内,C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A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C型“凸”字形结构,所述的C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平沿高度上;D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B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D型“凸”字形结构,所述的D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内侧底面高度的
±
2mm范围内,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搭接后, D型“凸”字形结构位于C型“凸”字形结构之下;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采用相同的纵向边框,纵向边框部位相互叠加搭接后,上横边框的前上表面插入下横边框的后下表面之下。
[0005]进一步的;D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一体连接有外平边,外平边的横向宽度小于平沿的横向宽度。
[0006]进一步的;在光伏组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护槽板,接线盒护槽板的出线口位于前后侧面上。
[0007]进一步的;在光伏组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0008]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结构中“凸”字形的顶端与两侧的光伏组
件具有一定的距离,在入射光角度较小时对光伏组件边缘受光影响小,对组件的发电量影响小,接线盒护槽板能够防止安装过程中接线盒部位遭到破坏,加强板使本安装结构可以应用在更大面积的光伏组件上。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C型边框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角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1]图3是C型边框一侧前后方向的示意图。
[0012]图4是D型边框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4角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6是D型边框一侧前后方向的示意图。
[0015]图7是C型边框、D型边框搭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7]本技术是在中国专利号2022207260940公开的一种BIPV光伏屋顶安装结构上的改进,相对于该专利有两处改进:一是本结构的中C型边框、D型边框中的纵向边框均进行了改进,上横边框、下横边框与该专利中的结构相同,以下对上横边框、下横边框不再进行重复的解释;二是相对于盖专利本结构中增加了接线盒护槽板。
[0018]相较于中国专利号2022207260940公开的一种BIPV光伏屋顶安装结构,在相同规格的光伏组件的情况下,在具体制作控制上,本结构中搭接后纵向边框宽度不大于该专利中的宽度。
[0019]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C型边框;2:D型边框;3:上横边框;4:下横边框;5:接线盒护槽板;6:加强板;7:内侧底面;8:平沿;9:侧边;10:C型“凸”字形;11:D型“凸”字形;12:外平边。
[0020]如附图所示,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边框,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C型边框1、D型边框2两种边框制成的组件,所述的C型边框、D型边框内侧均具有一内侧底面7,内侧指安装光伏组件的一侧,上横边框3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上部,下横边框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下部,所述的上横边框具有一上底面,上底面前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前折弯部,向前折弯部形成前上表面;所述的下横边框具有一下底面,下底面后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后折弯部,向后折弯部形成后上表面,上底面、内侧底面、下底面位于一个平面上,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采用相同的纵向边框,纵向边框部位相互叠加搭接后,上横边框的前上表面插入下横边框的后下表面之下。上述具体结构与中国专利号2022207260940公开的相同。
[0021]在横向截面上,所述的C型边框1、B形边框2的纵向边框的内侧底面向外上方向一体连接有侧边9,侧边的上端向外一体连接连接有平沿8,光伏组件安装后,平沿与光伏组件的高度差在
±
2mm以内。
[0022]C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A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C型“凸”字形结构,10所示为C型“凸”字形结构, C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平沿高度上。
[0023]D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B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D型“凸”字形结构,11所示为D型“凸”字形结构,D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位于内侧底面高度的
±
2mm范围内,D型“凸”字形结构外侧边的竖边下端一体连接有外平边2,外平边的横向宽度小于平沿的横向宽度。
[0024]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搭接后, D型“凸”字形结构位于C型“凸”字形结构之下。
[002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光伏组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护槽板5,接线盒护槽板的出线口位于前后侧面上,接线盒护槽板5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安装过程中接线盒处再到破坏,在光伏组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板6。
[0026]在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技术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屋顶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边框,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C型边框、D型边框两种边框制成的组件,所述的C型边框、D型边框内侧均具有一内侧底面,内侧指安装光伏组件的一侧,上横边框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上部,下横边框固定连接在两道纵向边框的内侧下部,所述的上横边框具有一上底面,上底面前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前折弯部,向前折弯部形成前上表面;所述的下横边框具有一下底面,下底面后端具有向上折弯部,向上折弯部上端具有向后折弯部,向后折弯部形成后上表面,上底面、内侧底面、下底面位于一个平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截面上,所述的C型边框、B形边框的纵向边框的内侧底面向外上方向一体连接有侧边,侧边的上端向外一体连接有平沿,光伏组件安装后,平沿与光伏组件的高度差在
±
2mm以内,C型边框的纵向边框平沿A向外一体连接有没有底边C型“凸”字形结构,所述的C型“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天阳甄宽
申请(专利权)人:方光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