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35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包括:方通,所述方通固定在墙面上;第一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固定在所述方通的背对所述墙面的一面;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岩棉,所述岩棉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隔音板和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通过设置方通来使第一隔音板和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层,能够有效隔音;通过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留有间距并形成第二个空腔,进一步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设置岩棉,从而能够利用岩棉自身的细孔来作为消音孔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声音的消除,且岩棉的设置还能够使室内的保温效果提高。温效果提高。温效果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隔音结构,通过在墙面上先固定龙骨,在龙骨之间填充隔音石棉,该方式中龙骨部分也会进行声音的传导,从而使得墙体的隔音效果减弱。
[0003]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对龙骨的结构进行设计,以此来降低龙骨对声音的传导能力,如申请号为202111397654.9装配式墙面隔音降噪系统,该方案就是通过对龙骨进行了复杂化涉及。但是对龙骨进行复杂化设计会增加零部件的使用成本,且实际产生的降噪效果也不理想。
[0004]因此需要需要对隔音结构进行有效设计,用来提高墙体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通过设置方通来使第一隔音板和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层,能够有效隔音;通过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留有间距并形成第二个空腔,进一步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设置岩棉,从而能够利用岩棉自身的细孔来作为消音孔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声音的消除,且岩棉的设置还能够使室内的保温效果提高。
[0006]具体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包括:
[0007]方通,所述方通固定在墙面上;
[0008]第一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固定在所述方通的背对所述墙面的一面;
[0009]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
[0010]岩棉,所述岩棉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隔音板和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所述空心管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隔音板上。
[0012]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所述空心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隔音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岩棉插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隔音板和所述岩棉之间设有挂接组件,所述第二隔音板通过挂接组件安装在所述岩棉上。
[0016]优选的,所述挂接组件包括:
[0017]挂接座,所述挂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上,且所述挂接座上设有开口朝上的挂接槽;
[0018]挂接件,所述挂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隔音板上,且所述挂接件具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安装在所述挂接槽中。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通过设置方通来使第一隔音板和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层,能够有效隔音;通过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留有间距并形成第二个空腔,进一步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设置岩棉,从而能够利用岩棉自身的细孔来作为消音孔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声音的消除,且岩棉的设置还能够使室内的保温效果提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图1是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如下:
[0024]11

方通;12

墙面;13

第一隔音板;14

第二隔音板;15

岩棉;16

连接件;17

空心管;18

第一连接板;19

第二连接板;20

挂接座;21

挂接件;22

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包括:
[0027]方通11,方通11固定在墙面12上;
[0028]第一隔音板13,第一隔音板13固定在方通11的背对墙面12的一面;
[0029]第二隔音板14,第二隔音板14通过连接件16安装在第一隔音板13上;
[0030]岩棉15,岩棉15填充设置在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14之间。
[0031]本方案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通过设置方通11来使第一隔音板13和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层,能够有效隔音;通过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14之间留有间距并形成第二个空腔,进一步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在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14之间设置岩棉15,从而能够利用岩棉15自身的细孔来作为消音孔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声音的消除,且岩棉15的设置还能够使室内的保温效果提高。
[003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16包括空心管17,空心管17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隔音板13上,空心管1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隔音板14上。
[0033]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提出了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14之间的连接结构,空心管17具有质地轻的优点。
[003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空心管17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8固定在第一隔音板13上,空心管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19固定在第二隔音板14上。
[0035]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18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隔音板13上。
[003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岩棉15插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8和第二连接板19之间。
[003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隔音板14和岩棉15之间设有挂接组件,第二隔音板14通过挂接组件安装在岩棉15上。
[0038]现有的岩棉15安装方式为,在墙面12上设置横向和纵向的板状构件并形成多个矩
形安装槽,岩棉15放入到矩形安装槽中,并将多余的岩棉15边角料切除。
[0039]本方案由于岩棉15是设置在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14之间的,并不存在安装槽,本方案中将第二隔音板14挂接在岩棉15上之后,然后通过将第二隔音板14粘接在第二连接板19上便可实现岩棉15和第二隔音板14的安装。
[0040]进一步的,挂接组件包括:
[0041]挂接座20,挂接座20固定在第一隔音板13上,且挂接座20上设有开口朝上的挂接槽;
[0042]挂接件21,挂接件21固定在第二隔音板14上,且挂接件21具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22,插接部22安装在挂接槽中。
[0043]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通(11),所述方通(11)固定在墙面(12)上;第一隔音板(13),所述第一隔音板(13)固定在所述方通(11)的背对所述墙面(12)的一面;第二隔音板(14),所述第二隔音板(14)通过连接件(16)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13)上;岩棉(15),所述岩棉(15)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隔音板(13)和所述第二隔音板(1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包括空心管(17),所述空心管(17)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13)上,所述空心管(17)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隔音板(1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墙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7)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8)固定在所述第一隔音板(13)上,所述空心管(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19)固定在所述第二隔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汤泽中陈虎谭鸿峰毕腾英郑成香郭金黄驰李闯张水文陈爱萍季轩戴含天严杰李明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