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RC免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274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GRC免拆模具。模具还至少包括第一凹体和第一凸体。第一凹体设置于模具的第一侧面。第一凹体的开口能够向模具的内部延伸。第一凸体设置于模具的第二侧面,第一凸体与第一凹体相匹配,第一凸体能够向远离模具的方向延伸。筋骨架,设置于模具的内部,用于形成受力框架充当模具的承重结构。织网,其连接于筋骨架,用于增大自身与GRC的接触面积并将GRC的受力均匀分散并传递至筋骨架上。筋骨架包括主筋和副筋,在主筋径向上受到剪切力时,副筋能够将至少部分施加在主筋径向上的剪切力分散并转化为施加在主筋和副筋轴向上的拉伸力和/或压力,从而提高免拆模具的抗剪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RC免拆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RC免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建筑模具有竹模、木模、钢模等,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提前设计出一套含有几种尺寸不同的定型模具,经加工单位批量生产,施工过程中按照结构形式,预先设计出装配板的图样,在施工现场按装配板的图样进行装配,模具拆除后可以在施工中继续反复使用,但由于木、竹胶模具承压性能差,需额外增加支撑架,施工繁琐不易安装和拆卸,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容易损坏,重复使用率低,最多使用3

5次,大量浪费木材资源。成形后的墙面、楼面等易出现表面粗糙、接缝凹凸不平等现象,且在使用上述模具时需要打脱模剂,特别是使用机油脱模剂导致墙体或楼板表面有油面,二次装修时很难刮涂。而钢模具虽然承压性能好,但大都是框架式,拼装时受限制,使用时灵活性差,难以适应异型墙/柱体的浇筑需要,在拆卸钢模具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总之,目前的钢模具、木模具、竹胶模具装、拆模都很困难,安全隐患大,耗材使用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免拆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571306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浇筑混凝土用免拆模板及用于形成免拆模板的模具;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建筑施工过程繁琐,模板不易安装拆卸,费时费力,二次装修难刮涂,浪费资源问题;浇筑混凝土用免拆模板,模板正面与现浇混凝土相接触,模板正面为带槽面,背面为光面;形成浇筑混凝土用免拆模板的模具,包括一块底板、两块长边侧板、两块短边侧板、两块宽顶板和一块窄顶板;长边侧板的下凸边插入所述底板的长边凹槽内,短边侧板的下凸边插入所述底板的短边凹槽内,两块长边侧板和所述两块短边侧板互相以凹槽咬合固定,两块长边侧板卡入两块宽顶板和一块窄顶板的凹槽内;两块短边侧板卡入两块宽顶板的凹槽内。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以下技术不足: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不同的该免拆模板的侧壁在拼接时可能存在缝隙,因而在后期向带槽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能从所述缝隙中遗漏,从而造成后期免拆模板的光滑面因遗漏的混凝土而生成的各种混凝土凸块,也使得免拆模板的光滑面不再光滑并且需人工对各种混凝土凸块进行处理而造成人工作业的过多使用和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一种GRC免拆模具解决上述问题。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一种GRC免拆模具。所述模具的第一面为粗糙面以提高与混凝土等能够硬化的材料的粘结力,且能够填入能硬化的材料。所述模具与所述第一面相
背对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模具还至少包括第一凹体和第一凸体。
[0007]第一凹体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凹体的开口能够向所述模具的内部延伸。
[0008]第一凸体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凸体与第一凹体相匹配,所述第一凸体能够向远离所述模具的方向延伸。
[0009]筋骨架,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内部,用于形成受力框架充当所述模具的承重结构。
[0010]织网,其连接于所述筋骨架,用于增大自身与GRC的接触面积并将所述GRC的受力均匀分散并传递至所述筋骨架上。
[0011]不同的所述模具按照通过将一块所述模具的第一凸体插入另一块所述模具的所述第一凹体的方式彼此结合/连接,以至少防止所述能硬化的材料从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流散至所述第二面。通过该配置方式,可以使得不同的所述模具通过第一凸体与第一凹体而结合地更紧密,以进一步地防止免拆模具发生漏浆的情况。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筋骨架包括若干个主筋以及若干个连接于所述主筋的副筋。优选地,所述副筋通过连接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主筋。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至少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筋的主套筒和若干个副套筒。所述主套筒套设在所述主筋上,所述副筋的两端与所述副套筒可拆卸连接。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套筒上配置有定位螺栓。优选地,所述主套筒的孔径大于所述主筋的直径。当所述主套筒在所述主筋上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螺栓可以通过与所述主筋接触的方式限定所述主套筒在所述主筋上的位置。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体至少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的第二凹体。所述第一凸体远离所述模具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凹体相匹配的第二凸体。所述第一凸体的轮廓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体的轮廓尺寸。所述第二凸体的轮廓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体的轮廓尺寸。
[00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凹体能够沿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以逐渐减小或增大所述第二凹体的横截面积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凸体能够沿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以逐渐减小或增大所述第二凸体的横截面积的方式延伸。
[00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凸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1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凹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凸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通过该配置方式,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将一块模具的第一凸体沿第一方向插入另一块模具的第一凹体,以使得所述不同的模具紧密地连接。
[001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模具的第一面为带槽的粗糙面,所述模具还设置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光滑的平面。所述槽为U形槽。
[002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槽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槽的槽深为五至二十五毫米。所述槽的槽宽为二十至五十毫米。所述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所述模具的宽度。
[002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槽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端部处于与所述第一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彼此紧邻的所述槽的间距相同。
[002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呈阶梯状。所述槽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槽靠近所述第一面的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通过该配置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面与混凝土的粗糙程度以提高模具的第一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GRC免拆模具,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势:
[0024](1)本技术设置的筋骨架充当免拆模具的承重结构,在主筋径向上受到剪切力时,副筋能够将至少部分施加在主筋径向上的剪切力分散并转化为施加在主筋和副筋轴向上的拉伸力和/或压力,从而提高免拆模具的抗剪性能;
[0025](2)本技术在模具内部设置有筋骨架和织网,织网能够与筋骨架连接为一个整体,能够保证在浇筑完成的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RC免拆模具,所述模具的第一面(1)为粗糙面,且能够填入能硬化的材料,所述模具与所述第一面(1)相背对的一面为第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凹体(2),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凹体(2)的开口能够向所述模具的内部延伸;第一凸体(3),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凸体(3)与第一凹体(2)相匹配,所述第一凸体(3)能够向远离所述模具的方向延伸;筋骨架(0),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内部,用于形成受力框架充当所述模具的承重结构;织网(4),其连接于所述筋骨架(0),用于增大自身与GRC的接触面积并将所述GRC的受力均匀分散并传递至所述筋骨架(0)上;其中,不同的所述模具按照通过将一块所述模具的第一凸体(3)插入另一块所述模具的所述第一凹体(2)的方式彼此结合/连接,以至少防止所述能硬化的材料从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流散至所述模具的第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RC免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筋骨架(0)包括若干个主筋(401)以及若干个连接于所述主筋(401)的副筋(402),其中,所述副筋(402)通过连接头(40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主筋(4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GRC免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403)至少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筋(401)的主套筒(431)和若干个副套筒(432),所述主套筒(431)套设在所述主筋(401)上,所述副筋(402)的两端与所述副套筒(432)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GRC免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延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砼利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