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1893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发泡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包括:聚氨酯海绵基体,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均匀分散有纳米凹凸棒土;所述纳米凹凸棒土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3.5~7wt%;韧性骨架,所述韧性骨架为聚氨酯多孔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镶嵌在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内含有相变材料,所述韧性骨架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5~10wt%;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拖把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在模塑时成型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绿色环保,不会干燥变硬,使用性能好,吸水倍率高,模塑成型质量高,力学性能优异。力学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发泡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拖把是我们家居中常用的清洁工具之一,在吸水性拖把中,PVA胶棉拖把具有一般海绵十倍的吸水能力,因此占据了主要市场地位。但是PVA胶棉拖把具有以下缺点:首先,在PVA胶棉生产过程中,通过聚乙烯醇溶液与甲醛在盐酸的催化下缩聚制得,聚合原料中添加淀粉填充泡孔,反应进行完全后,需要用碱液中和盐酸,再洗掉多余的甲醛和淀粉,后处理工艺复杂,污染大,生产成本高;其次,PVA胶棉完全干燥后会变硬,再次使用需要长时间浸泡,且胶棉完全干燥、微湿和完全浸湿时,产品尺寸相差较大,会导致与产品相连的注塑件变形,严重影响了PVA胶棉拖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再次,PVA胶棉生产时采用挤出成型工艺,产品挤出成型后需要用粘合剂将胶棉与连接件粘接,增加了工艺步骤,且对粘合剂要求高,不够环保。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010997729.6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材料,聚氨酯组合物包含按质量计的以下组分:多元醇组分7.5

15份;异氰酸酯组分15

30份;扩链剂0.2

3份;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0.1

3份;胺类催化剂0.2

10份;匀泡剂0.2

5份;发泡剂1

5份。该产品生产过程中不消耗淀粉和水,解决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困扰拖把行业产品容易发硬的行业难点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吸水倍率虽然能够达到6倍以上,但是与传统的PVA胶棉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PVA胶棉的吸水倍率普遍达10倍左右;此外,该方案通过超临界发泡机进行发泡后挤出成型,挤出成型后的产品通过粘合剂与拖把的连接件粘接为一体,不但增加了后续工艺步骤,而且粘接处容易开胶,影响使用效果且不环保。
[0004]申请号为201510358662.0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拖把海绵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拖把海绵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DEP

3600H、聚醚多元醇DMN

550E、聚醚多元醇POP

H45、水、泡沫稳定剂、胺催化剂、交联剂、扩链剂和色浆;B组分为改性黑料。A组分和B组分模塑发泡成型后获得聚氨酯海绵,该技术方案采用了水为发泡剂,模塑发泡成型,工艺操作简单且环保性高,但是全水发泡型聚氨酯组合料中,不含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体系粘度较高,流动性差,在发泡成型过程中产生热量积聚,一般可达150℃以上,极易产生烧心黄变现象,同时由于反应剧烈,物料的流动性进一步变差,成型后的聚氨酯海绵不容易充满模具,极易出现残次品,降低模塑成型质量,增加生产成本。
[0005]综上所述,为了满足环保需求,亟需制备一种能够模塑发泡成型,发泡时物料流动性好、热量积聚少、发泡成型质量高,且成型后吸水性好、力学性能好、不会干燥变硬的拖把用聚氨酯海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
[0009]为实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包括:聚氨酯海绵基体,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均匀分散有纳米凹凸棒土;所述纳米凹凸棒土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3.5~7wt%;
[0010]韧性骨架,所述韧性骨架为聚氨酯多孔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镶嵌在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内含有相变材料,所述韧性骨架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5~10wt%;
[0011]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拖把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在模塑时成型为一体。
[0012]优选的,所述相变材料负载于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上,形成相变颗粒,所述相变颗粒负载于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丝中;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500~1000nm,长径比为200~500;所述纳米凹凸棒土的粒径为400~600nm。
[0013]为实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S1、制备韧性骨架:将负载相变材料的聚氨酯多孔纤维编织成网状,获得韧性骨架;
[0015]步骤S2、制备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将聚醚多元醇、扩链剂、交联剂、催化剂、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均匀,获得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
[0016]步骤S3、制备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将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搅拌均匀,在65~85℃下反应5~6小时,获得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将纳米凹凸棒土与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混合搅拌均匀,室温下放置48小时,获得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
[0017]步骤S4、模塑发泡成型:将连接件和韧性骨架铺设在模具中,将模具预热至50~60℃,将25℃的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和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混合后浇注至模具内发泡成型,在55~65℃下熟化15~20分钟后脱模,获得所述拖把用聚氨酯海绵。
[0018]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
[0019]步骤S2中,所述交联剂为二乙醇胺;
[0020]步骤S2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硅油;
[0021]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聚醚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2000~5000的聚醚三醇;
[0022]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扩链剂为1,4

丁二醇;
[0023]步骤S3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4]优选的,步骤S2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醚多元醇:100;扩链剂:1.5~3;交联剂:1~3;催化剂:0.1~0.5;水:0.1~0.5;表面活性剂:0.05~0.1;
[0025]步骤S3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醚多元醇:60~70;扩链剂:1.5~3;二异氰酸酯:30~40;纳米凹凸棒土:10~20;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100;
[0026]步骤S4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100;聚氨酯海绵基体B:60
~70。
[0027]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S11、将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乙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6.5,加入纳米凹凸棒土和纳米纤维,反应0.5~6小时后,洗涤、干燥,获得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
[0029]步骤S12,将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投入熔融态相变材料中,在50~70℃下加压至0.2~0.5MPa、搅拌0.5~1小时,获得相变颗粒;...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海绵基体,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均匀分散有纳米凹凸棒土;所述纳米凹凸棒土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3.5~7wt%;韧性骨架,所述韧性骨架为聚氨酯多孔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镶嵌在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内,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内含有相变材料,所述韧性骨架占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的5~10wt%;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拖把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聚氨酯海绵基体在模塑时成型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负载于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上,形成相变颗粒,所述相变颗粒负载于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丝中;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500~1000nm,长径比为200~500;所述纳米凹凸棒土的粒径为400~600nm。3.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用聚氨酯海绵,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韧性骨架:将负载相变材料的聚氨酯多孔纤维编织成网状,获得韧性骨架;步骤S2、制备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将聚醚多元醇、扩链剂、交联剂、催化剂、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均匀,获得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步骤S3、制备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将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搅拌均匀,在65~85℃下反应5~6小时,获得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将纳米凹凸棒土与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混合搅拌均匀,室温下放置48小时,获得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步骤S4、模塑发泡成型:将连接件和韧性骨架铺设在模具中,将模具预热至50~60℃,将25℃的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和聚氨酯海绵基体B料混合后浇注至模具内发泡成型,在55~65℃下熟化15~20分钟后脱模,获得所述拖把用聚氨酯海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步骤S2中,所述交联剂为二乙醇胺;步骤S2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硅油;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聚醚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2000~5000的聚醚三醇;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扩链剂为1,4

丁二醇;步骤S3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醚多元醇:100;扩链剂:1.5~3;交联剂:1~3;催化剂:0.1~0.5;水:0.1~0.5;表面活性剂:0.05~0.1;步骤S3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醚多元醇:60~70;扩链剂:1.5~3;二异氰酸酯:30~40;纳米凹凸棒土:10~20;异氰酸酯基预聚物基体:100;步骤S4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如下,聚氨酯海绵基体A料:100;聚氨酯海绵基体B:60~7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拖把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聚氨酯多孔纤维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将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乙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6.5,加入纳米凹凸棒土和纳米纤维,反应0.5~6小时后,洗涤、干燥,获得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步骤S12,将纳米凹凸棒土/纳米纤维改性混合物投入熔融态相变材料中,在50~70℃下加压至0.2~0.5MPa、搅拌0.5~1小时,获得相变颗粒;步骤S13、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酯二元醇、1,4

丁二醇、二硫醚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在60~90℃下搅拌反应1~1.5小时,降温至40~50℃后获得一阶异氰酸酯基预聚体;步骤S14、将一阶异氰酸酯基预聚体、乙酸乙酯和二硫醚,在30~50℃下搅拌反应1~1.5小时,获得二阶异氰酸酯基预聚体;步骤S15、将二硫醚、聚碳化二亚胺和开孔剂加入步骤S22获得的二阶异氰酸酯基预聚体中,在20~40℃下搅拌反应1~1.5小时,获得纺丝成皮液;步骤S16、将二阶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相变颗粒、乙酸乙酯和开孔剂混合搅拌均匀,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昆韩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协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