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68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和下层,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缓震孔,缓震孔在鞋底本体的内侧至外侧所在方向延伸,所述上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缓震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重缓震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底,诸如运动鞋的鞋底,通常会采用较为柔软的材质,例如采用EVA材质、E

TPU材质等,其保证了脚掌触感的舒适和着地的缓冲性能,同时在鞋底的设计时,也要考虑鞋底的支撑性能,如果鞋底过于柔软,着地时,变形幅度过大,则可能造成足部位移过大而造成身体失衡,甚至造成损伤。因此,如何兼顾支撑性和缓震性能,成为鞋底其中的一个设计点。现有的一种设计方法是在鞋底的侧面上设置支撑块,支撑块的硬度大于鞋底的硬度,用于对鞋底的支撑性能进行改善,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2774435U,名称为“一种防侧翻运动鞋底”,通过在鞋底侧面设置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为拱形凸起,其外轮廓和足部曲线相符,所述拱形凸起采用橡胶或者TPU材料制成,该拱形凸起以侧向移动时足部与地面的角度而定,依据不同运动项目足部运动的特点,向外衍生的拱形凸起的衍生量以运动需求而异,其在减小翻转力矩降低崴脚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侧向移动的灵活性。再如授权公告号CN215532008U,名称为“新型防侧翻鞋”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的新型防侧翻鞋,其在鞋底的侧面设置增强片。
[0003]采用设置支撑片或增强片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支撑性能,但是会降低相应位置的缓震性能。
[0004]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支撑性能、缓震效果更佳的多重缓震鞋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和下层,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缓震孔,缓震孔在鞋底本体的内侧至外侧所在方向延伸,所述上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53

55,所述下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48

50,所述缓震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缓震孔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布。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缓震孔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的连接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缓震孔设置在所述下层的上表面,并朝所述下层的下表面延伸。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缓震孔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贯穿至外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从前至后,多个所述缓震孔沿竖向的截面的面积依次增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上层对应所述后跟部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下层对应所述后跟部的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伸入所述缓震孔中,第一延伸部的下端形成第一结合平台,第二延伸部的上端形成第二结合平台,第一结合平台和第二结合平台连接在一起。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呈锥台状,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横截面较小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上层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下层的上表面对应形成安装凸起,安装凸起嵌设在安装槽中。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下层的下表面还复合有大底,大底的邵氏硬度A值为62

65。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大底具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复合在所述下层的侧面上,支撑部上设有镂空孔。
[0017]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上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53

55,下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48

50,上层比下层硬,对足部起到支撑作用,足部不易相对上层滑移,同时上层也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保证脚感舒适,下层硬度较小,缓震性能更好,上层与下层之间的配合,加上缓震孔的缓震作用,使得本技术运动过程中压力分布更加顺畅,优选地,本技术在后跟部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在缓震孔内通过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进行再次缓震,本技术上层、上层的第一延伸部、缓震孔、下层的第二延伸部以及下层在后跟部位置实现多重缓震,减小了鞋底着地对足部的冲击力,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同时能够兼顾支撑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前掌部101
ꢀꢀꢀꢀꢀꢀꢀꢀꢀꢀꢀꢀꢀꢀꢀꢀꢀꢀꢀꢀ
足弓部102
[0023]后跟部103
ꢀꢀꢀꢀꢀꢀꢀꢀꢀꢀꢀꢀꢀꢀꢀꢀꢀꢀꢀꢀ
内侧104
[0024]外侧105
ꢀꢀꢀꢀꢀꢀꢀꢀꢀꢀꢀꢀꢀꢀꢀꢀꢀꢀꢀꢀꢀꢀ
上层10
[0025]安装槽11
ꢀꢀꢀꢀꢀꢀꢀꢀꢀꢀꢀꢀꢀꢀꢀꢀꢀꢀꢀꢀꢀ
第一延伸部12
[0026]下层20
ꢀꢀꢀꢀꢀꢀꢀꢀꢀꢀꢀꢀꢀꢀꢀꢀꢀꢀꢀꢀꢀꢀꢀ
安装凸起21
[0027]第二延伸部22
ꢀꢀꢀꢀꢀꢀꢀꢀꢀꢀꢀꢀꢀꢀꢀꢀꢀ
缓震孔30
[0028]大底40
ꢀꢀꢀꢀꢀꢀꢀꢀꢀꢀꢀꢀꢀꢀꢀꢀꢀꢀꢀꢀꢀꢀꢀ
支撑部41
[0029]镂空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31]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10和下层20,上层10和下层20可以采用粘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
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103,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101,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102,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104,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105,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缓震孔30,缓震孔30在鞋底本体的内侧104至外侧105所在方向延伸,也即缓震孔30在鞋底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上层10的邵氏硬度C值为53

55,所述下层20的邵氏硬度C值为48

50,本技术中,上层10和下层20可以选用不同密度的同一种材料,或者选用不同材料,例如可以选用常用的运动鞋底弹性材料,例如EVA或E

TPU等。
[0032]本技术中,所述缓震孔30为多个,多个所述缓震孔30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布。在实施例中,设置4个缓震孔30,2个设置在前掌部101,1个设置在足弓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和下层,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缓震孔,缓震孔在鞋底本体的内侧至外侧所在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53

55,所述下层的邵氏硬度C值为48

50,所述缓震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缓震孔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孔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的连接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孔设置在所述下层的上表面,并朝所述下层的下表面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孔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贯穿至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从前至后,多个所述缓震孔沿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