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54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罐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搅拌叶片和形状是L型刮料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中,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曝气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料板和搅拌轴,避免了发酵液遗漏在罐体内壁,使得发酵液发酵效果得到提高,通过把枯草芽孢杆菌反应装置与聚谷氨酸反应装置结合于一体,不仅使得聚谷氨酸生产使用的装置体积减小,节约了所占空间,节约了制备聚谷氨酸的成本。节约了制备聚谷氨酸的成本。节约了制备聚谷氨酸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聚谷氨酸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聚谷氨酸主要由芽孢杆菌属细菌合成的、由谷氨酸通过γ

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阴离子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极好的吸水性、保水性、生物可降解性、可食用性且无毒副作用等优良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在医药和化妆品制造、食品加工、蔬菜水果保鲜、海产品防冻、植物种子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生物发酵具有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易于扩大生产规模等优势,因而目前规模化制备聚谷氨酸,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工业上以芽孢杆菌属的细菌作为生产菌进行发酵。
[0003]专利号202122464379.X名称是一种生物高分子γ

聚谷氨酸发酵液放罐装置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包括壳体和顶板,顶板和壳体通过螺丝固定,顶板的顶部设有电机,电机和顶板通过螺丝固定,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和顶板转动连接,旋转轴的一侧设有搅拌叶,搅拌叶设有六个,旋转轴的一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和旋转轴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刷板,第一刷板设有两个,旋转轴的底部设有第二刷板,第二刷板和旋转轴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对发酵液与稀释剂进行搅拌,使其充分融合,使发酵液浓度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不足:通过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转动带动罐体中的发酵液混合均匀,但是第一刷板只能覆盖罐体内壁的一部分,因此罐体中的发酵液存在遗漏,造成发酵效果不好,另外该专利要通过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所以生产成本较高装置的体积占用的可见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罐体发酵液无法充分混合和生产成本较高和占用体积较多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罐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搅拌叶片和形状是L型刮料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中,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内部曝气管,所述搅拌轴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通过进料口分别输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聚谷氨酸发酵液。
[000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固定安装,所述罐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气压表。
[0007]优选的,所述罐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罐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
第一反应室固定连通的第一卸料管。
[0008]优选的,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排料孔,所述隔板的表面位于所述排料孔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限流阀。
[0009]优选的,所述刮料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板。
[0010]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反应室固定连通的第二卸料管,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电机的电机支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刮料板和搅拌轴,L型的刮料板的边缘能够紧贴罐体的内壁,从而把罐体内壁上的发酵液刮下,使得发酵液充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发酵液遗漏在罐体内壁,使得发酵液发酵效果得到提高。
[0013]2、本技术通过把枯草芽孢杆菌反应装置与聚谷氨酸反应装置结合于一体,不仅使得聚谷氨酸生产使用的装置体积减小,节约了所占空间,通过该反应装置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生成枯草芽孢杆菌液,从而节约了制备聚谷氨酸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罐体内部剖视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搅拌叶片和刮料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罐体;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隔板;5、进料口;6、搅拌轴;7、搅拌叶片;8、刮料板;9、曝气机;10、连通管;11、曝气管;12、电机;13、气压表;14、控制器;15、第一卸料管;16、排料孔;17、限流阀;18、接触板;19、第二卸料管;20、支撑腿;21、电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罐体1的中部设置有隔板4,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口5,罐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6,搅拌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搅拌叶片7和刮料板8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中,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曝气机9,曝气机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内部曝气管11,搅拌轴6与隔板4转动连接,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通过进料口5分别输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聚谷氨酸发酵液,通过设置刮料板8和搅拌轴6,L型的刮料板8的边缘能够紧贴罐体1的内壁,从而把罐体1内壁上的发酵液刮下,使得发酵液充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发酵液遗漏在罐体1内壁,使得发酵液发酵效果得到提高,通过搅拌轴6旋转,带动搅拌叶片7在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中旋转,通过隔板4把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分隔,通过曝气机9向连通管10中输入空气,通过曝气管11向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中输出空气,使空气与发酵液混合,通过把枯草芽孢杆菌反应装置与聚谷氨酸反应装置结合于一体,不仅使得聚谷氨酸生产使用的装置体积减小,节约了所占空间,通过该反应装置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生成枯草芽孢杆菌液,从而节约了制备聚谷氨酸的成本。
[0019]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与搅拌轴6固定安装,罐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气压表13,通过电机12带动搅拌轴6旋转,通过气压表13监控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中的气压大小。
[0020]罐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4,罐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反应室2固定连通的第一卸料管15,通过控制器14与电机12电性连接,控制电机12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第一卸料管15,排出枯草芽孢杆菌液。
[0021]隔板4的表面开设有排料孔16,隔板4的表面位于排料孔16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限流阀17,通过排料孔16,使得枯草芽孢杆菌进入第二反应室3中与聚谷氨酸混合,通过限流阀17控制排料孔16的开启和关闭。
[0022]刮料板8的形状是L型并且在刮料板8一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板18,通过接触板18,使得刮料板8带动接触板18在罐体1内壁运动,接触板18的端部是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接触板18紧贴罐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所述罐体(1)的中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口(5),所述罐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搅拌叶片(7)和形状是L型刮料板(8)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中,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曝气机(9),所述曝气机(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10),所述连通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内部曝气管(11),所述搅拌轴(6)与所述隔板(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第二反应室(3)通过进料口(5)分别输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聚谷氨酸发酵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聚谷氨酸的制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卢霞王维斌汪磊王攀徐同勋生喜印
申请(专利权)人:翔鹏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