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402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包括:(a)将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投入结晶干燥器中进行结晶、干燥,将抗菌母粒和色母粒投入干燥器中干燥;(b)将干燥好的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抗菌母粒、色母粒按配比输入母粒机中共混;所得共混物中抗菌母粒含量为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人体皮肤在代谢过程会分泌汗液、皮脂等有机物质并且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下,汗液中的糖分、脂肪酸和皮屑等为各种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各种纺织品,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致病菌在纺织品上大量繁殖后代谢产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及其它挥发性恶臭物质不仅使织物产生异味,更会通过间接的方式传播疾病,如在医院、宾馆、饭店、浴室、养老机构等公共场所引起的交叉感染,因此,开发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所制备纤维具有强度高、强度稳定性好、抗菌功能,满足了更高的使用需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a)将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投入结晶干燥器中进行结晶、干燥,将抗菌母粒和色母粒投入干燥器中干燥;
[0007](b)将干燥好的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抗菌母粒、色母粒按配比输入母粒机中共混;所得共混物中抗菌母粒含量为1.9

2.1%,色母粒含量为3.8

4%;
[0008](c)将所得共混物输送至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形成纺丝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纺丝组件纺丝,再经后加热、环吹风冷却、集束上油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导丝器装置、预网络器、导丝器装置后,进行牵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型,得到抗菌黑色再生碳纤维。
[0009]步骤(a)中,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56

158℃,干燥温度为155

160℃,干燥风压为0.09

0.1MPa;抗菌母粒、色母粒的干燥温度为107

112℃,干燥风压为1.1

1.15MPa。
[0010]步骤(c)中,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65mm,长径比为25,其一至五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278℃、二区283℃、三区285℃、四区287℃、五区289℃;挤出压力为11MPa,滤后压力为9.3MPa。
[0011]步骤(c)中,纺丝组件的后加热温度为290

293℃,组件压力为12MPa;环吹风风温为20

20.5℃,风压为50Pa;集束上油时,上油高度为1100

1105mm,集束导丝勾与油嘴距离200

203mm,油剂浓度为10.7wt%。
[0012]步骤(c)中,牵伸定型时第一牵伸辊转速为2950

3000m/min,第二牵伸辊转速为2995

3010m/min;卷绕成型时卷绕速度为2980

2990m/min,卷绕张力为10.5

11.2cN。
[0013]所述导丝器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架、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架之间的主轴、可左右
移动的导丝器组件,所述导丝器组件包括可左右移动的安装架、驱动轴、一列导丝器,所述安装架包括侧板、与侧板后端垂直连接的后板、与侧板前端垂直连接的前板、连接前板与后板底部的底板,所述主轴垂直穿过侧板,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垂直穿过主轴且驱动轴前端穿出前板,所述驱动轴前端螺接有一列导丝器,所述安装架左右移动带动驱动轴、一列导丝器左右移动,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与主轴周向限位并可沿主轴轴向移动的A伞齿轮,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与A伞齿轮啮合的B伞齿轮,所述主轴通过A伞齿轮、B伞齿轮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一列导丝器前后移动。
[0014]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过前板并与前板螺接。
[0015]所述侧板上安装有与侧板平行的连板,所述A伞齿轮位于侧板与连板之间,且A伞齿轮两端面各设有凸环,一端所述凸环伸入侧板并与侧板周向滑动连接,另一端所述凸环伸入连板并与连板周向滑动连接。
[0016]所述前板上固装有导杆,所述驱动轴与导杆之间设有连杆,连杆一端与驱动轴螺接,连杆另一端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导丝器间隔安装在连杆上。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抗菌母粒、色母粒改性制得具有强度高、强度稳定性好并具有抗菌功能的再生聚酯纤维,拓宽了聚酯纤维的使用范围,满足了更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丝器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丝器装置的结构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丝器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轴与A伞齿轮连接示意图。
[0022]图中:支架1、主轴2、A伞齿轮21、凸环211、开孔212、键槽213、A电机22、贯穿槽23、键24、安装架3、侧板31、通孔311、后板32、前板33、底板34、连板35、贯穿孔351、驱动轴4、B伞齿轮41、轴部42、螺轴部43、导丝器5、丝杆6、B电机61、导杆7、连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6](a)将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投入结晶干燥器中进行结晶、干燥,将抗菌母粒和色母粒投入干燥器中干燥;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56℃,干燥温度为160℃,干燥风压为0.09MPa;抗菌母粒、色母粒的干燥温度为110℃,干燥风压为1.1MPa。
[0027](b)将干燥好的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抗菌母粒、色母粒按配比输入母粒机中共混;所得共混物中抗菌母粒含量为2.0%,色母粒含量为3.8%;
[0028](c)将所得共混物输送至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形成纺丝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纺丝组件纺丝,再经后加热、环吹风冷却、集束上油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导丝器装置、预网络器、导丝器装置后,进行牵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型,得到抗菌黑色再生碳纤维。
[0029]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65mm,长径比为25,其一至五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278℃、二区283℃、三区285℃、四区287℃、五区289℃;挤出压力为11MPa,滤后压力为9.3MPa;
纺丝组件的后加热温度为290℃,组件压力为12MPa;环吹风风温为20℃,风压为50Pa;集束上油时,上油高度为1100mm,集束导丝勾与油嘴距离200mm,油剂浓度为10.7wt%;牵伸定型时第一牵伸辊转速为3000m/min,第二牵伸辊转速为3000m/min;卷绕成型时卷绕速度为2980m/min,卷绕张力为11.2cN。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投入结晶干燥器中进行结晶、干燥,将抗菌母粒和色母粒投入干燥器中干燥;(b)将干燥好的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抗菌母粒、色母粒按配比输入母粒机中共混;所得共混物中抗菌母粒含量为1.9

2.1%,色母粒含量为3.8

4%;(c)将所得共混物输送至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形成纺丝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纺丝组件纺丝,再经后加热、环吹风冷却、集束上油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导丝器装置、预网络器、导丝器装置后,进行牵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型,得到抗菌黑色再生碳纤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半消光再生聚酯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56

158℃,干燥温度为155

160℃,干燥风压为0.09

0.1MPa;抗菌母粒、色母粒的干燥温度为107

112℃,干燥风压为1.1

1.15MPa。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65mm,长径比为25,其一至五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278℃、二区283℃、三区285℃、四区287℃、五区289℃;挤出压力为11MPa,滤后压力为9.3MPa。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纺丝组件的后加热温度为290

293℃,组件压力为12MPa;环吹风风温为20

20.5℃,风压为50Pa;集束上油时,上油高度为1100

1105mm,集束导丝勾与油嘴距离200

203mm,油剂浓度为10.7wt%。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黑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牵伸定型时第一牵伸辊转速为2950

3000m/min,第二牵伸辊转速为2995

3010m/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凯儒秦纯煜平奇高虎袁莉郭洪丁团结蔡磊任金秋程强魏明亮陈海忠钱良张学德刘慧勤朱轶文张柏涛陈亚敏程佳俊郭亚君陈一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