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35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包括第一浮框与第二浮框,所述第一浮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漂浮湿地进行净化水的爆气机构,所述爆气机构包括承托平台、防水层、多个太阳能吸收板、多个曝气机、排气管,所述第二浮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漂浮湿地机构,通过曝气机搭载太阳能吸收板可以节约电能,太阳能吸收板吸收光能,通过光能转换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曝气机提供运行动力,并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为曝气机提稳定输送,通过美人蕉、黄菖蒲与千屈菜种类型的基质搭配使用,采用不同的圆陶粒、沸石、砾石粒径和级配,具有截留、吸附、吸收和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不仅能优化净化效果,还能延长漂浮湿地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安全的饮用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根本,因此需要保障水源地的水安全。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早期粗放的排放模式给天然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过量的负荷,在未能有效控制的外源污染以及多年的外源污染积累导致的持续释放的内源污染的胁迫下,水质不断恶化,水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为了高效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协同多种治理技术,充分利用其功能,实现功效最大化;
[0003]目前,没有同时具备湿地、生态浮岛、曝气机功能的产品或者设备,湿地不具备移动性,生态浮岛不具备湿地的过滤拦截能力,曝气机只具备增氧曝气和提高水动力的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综合湿地、生态浮岛、曝气机三项技术或设备的功能和特色,具有高效的水质提升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修复生境和提升景观的治理目标,为此,提出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包括第一浮框与第二浮框,所述第一浮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漂浮湿地进行净化水的爆气机构,所述爆气机构包括承托平台、防水层、多个太阳能吸收板、多个曝气机、排气管,所述第二浮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漂浮湿地机构,所述漂浮湿地机构包括石笼、圆陶粒、沸石、砾石、美人蕉、黄菖蒲与千屈菜。
[0006]优选的:所述承托平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框的内部,所述防水层喷涂在所述承托平台的顶部,多个所述太阳能吸收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平台的顶部,所述太阳能吸收板通过光能转换器与多个所述曝气机之间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曝气机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平台的底部,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曝气机的输出端。
[0007]优选的:所述美人蕉、黄菖蒲与千屈菜从左到右依次种植在所述砾石的顶部,所述千屈菜位于所述黄菖蒲的一侧,所述黄菖蒲位于所述美人蕉的一侧,所述圆陶粒、沸石与砾石从上到下依次填充在所述石笼的内部,所述石笼固定安装在第二浮框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浮框与第二浮框的形状均为正方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浮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二浮框的数量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第二浮框与四个所述第一浮框以九宫格的形式组成正方形的整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浮框与第二浮框顶部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钢丝绳,所述第一浮框与第二浮框之间通过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2]一、本技术通过曝气机搭载太阳能吸收板可以节约电能,太阳能吸收板吸收光能,通过光能转换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曝气机提供运行动力,并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为曝气机提稳定电压,通过美人蕉、黄菖蒲与千屈菜种类型的基质搭配使用,采用不同的圆陶粒、沸石、砾石粒径和级配,具有截留、吸附、吸收和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不仅能优化净化效果,还能延长漂浮湿地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0013]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浮框的剖视立体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二浮框的剖视立体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1、第一浮框;2、第二浮框;3、承托平台;4、防水层;5、太阳能吸收板;6、曝气机;7、排气管;8、石笼;9、圆陶粒;10、沸石;11、砾石;12、美人蕉;13、黄菖蒲;14、千屈菜;15、安装孔;16、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包括第一浮框1与第二浮框2,第一浮框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漂浮湿地进行净化水的爆气机构,爆气机构包括承托平台3、防水层4、多个太阳能吸收板5、多个曝气机6、排气管7,第二浮框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漂浮湿地机构,漂浮湿地机构包括石笼8、圆陶粒9、沸石10、砾石11、美人蕉12、黄菖蒲13与千屈菜14;通过漂浮湿地机构采用的挺水植物选择范围包括再力花、梭鱼草、水菖蒲、黄菖蒲13、千屈菜14、美人蕉12、香菇草、花叶芦竹、芦苇、水葱、水芹、香蒲、菰、旱伞草、慈菇、荷花等,可以根据区域环境适应性采用本土优势物种;
[0023]漂浮湿地机构采用的基质选择范围包括无烟煤、圆陶粒9、砾石11、沸石10、陶瓷滤料,可以根据治理需求水质现状、目标水质、目标污染物、选择合适的基质和级配。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承托平台3固定安装在第一浮框1的内部,防水层4喷涂在承托平台3的顶部,多个太阳能吸收板5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承托平台3的顶部,太阳能吸收板5通过光能转换器与多个曝气机6之间电性连接,多个曝气机6均固定安装在承托平台3的底
部,排气管7固定连接在曝气机6的输出端;通过曝气机6搭载太阳能吸收板5可以节约电能,太阳能吸收板5吸收光能,通过光能转换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曝气机6提供运行动力,并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为曝气机6提稳定电压。
[00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美人蕉12、黄菖蒲13与千屈菜14从左到右依次种植在砾石11的顶部,千屈菜14位于黄菖蒲13的一侧,黄菖蒲13位于美人蕉12的一侧,圆陶粒9、沸石10与砾石11从上到下依次填充在石笼8的内部,石笼8固定安装在第二浮框2的内部;
[0026]漂浮湿地机构设置比例约为35%。漂浮湿地机构共设置20cm填料层,10cm砾石11,5cm沸石10,5cm圆陶9;
[0027]漂浮湿地机构的级配设置为:砾石11粒径5

8cm,沸石10粒径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包括第一浮框(1)与第二浮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框(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漂浮湿地进行净化水的爆气机构,所述爆气机构包括承托平台(3)、防水层(4)、多个太阳能吸收板(5)、多个曝气机(6)、排气管(7);所述第二浮框(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漂浮湿地机构,所述漂浮湿地机构包括石笼(8)、圆陶粒(9)、沸石(10)、砾石(11)、美人蕉(12)、黄菖蒲(13)与千屈菜(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平台(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框(1)的内部,所述防水层(4)喷涂在所述承托平台(3)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太阳能吸收板(5)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平台(3)的顶部,所述太阳能吸收板(5)通过光能转换器与多个所述曝气机(6)之间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曝气机(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平台(3)的底部,所述排气管(7)固定连接在所述曝气机(6)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美人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光董伟黄新刘湛李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坤健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