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29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包括大小相同的矩形上被面和下被面,上被面的底面边缘和下被面的顶面边缘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二者的绑带和耦合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绑带和耦合部件实现上被面和下被面无针眼连接的方式,使被套内形成开放空间,透气性优越,容易收拢。容易收拢。容易收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被套,尤其涉及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被子的被芯通常不易清洗,为了尽量避免被芯被弄脏、减少清洗被芯的次数,通常要在被芯的外侧套设一个被套,这样平时只需要对被套进行清洗即可。常见的被套通常是采用多块面料进行拼接缝制而形成闭合空间,透气性较差,不易收拢。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包括大小相同的矩形上被面和下被面,上被面的底面边缘和下被面的顶面边缘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二者的绑带和耦合部件。
[0006]作为优选方案,上被面和下被面相对应的一条边的中部开设有贴合人体颈部的弧形凹口。
[0007]作为优选方案,在同一被面上的所述绑带和耦合部件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厘米至10厘米。
[0008]作为优选方案,耦合部件采用魔术贴或子母扣。
[0009]作为优选方案,绑带采用宽度3毫米至5毫米的布条。
[0010]作为优选方案,上被面和下被面沿其边缘缝制有装饰花边。
[0011]作为优选方案,上被面和下被面所用的面料包括透气层、吸湿层、抑菌层、保温层,各层通过热熔胶网膜依次粘结贴合。
[0012]作为优选方案,上被面的底面中部和下被面的顶面中部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被芯的软磁铁。
[0013]作为优选方案,软磁铁呈矩阵分布,相邻软磁铁的间距为10厘米至20厘米。
[0014]作为优选方案,下被面顶面的四角处均缝制有用于固定被芯的夹子。
[0015]本技术通过使用绑带和耦合部件实现上被面和下被面无针眼连接的方式,使被套内形成开放空间,透气性优越,容易收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面料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被面;2、下被面;3、绑带;4、耦合部件;5、软磁铁;6、装饰花边;7、弧形凹口;8、夹子;9、透气层;10、吸湿层;11、抑菌层;1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所提供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并非指定所描述部件或装置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如图1所示,包括大小相同的矩形上被面1和下被面2,上被面1的底面边缘和下被面2的顶面边缘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二者的绑带3和耦合部件4。
[0024]上被面1和下被面2相对应的一条边的中部开设有贴合人体颈部的弧形凹口7,使用时保暖效果更好。
[0025]在同一被面上的绑带3和耦合部件4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厘米至10厘米。耦合部件4采用魔术贴或子母扣。绑带3采用宽度3毫米至5毫米的布条。上被面1和下被面2沿其边缘缝制有装饰花边6。如图2所示,上被面1和下被面2所用的面料包括透气层9、吸湿层10、抑菌层11、保温层12,各层通过热熔胶网膜依次粘结贴合。
[0026]透气层9采用苎麻纤维,苎麻纤维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独有的活性空腔导汗纤维结构可以使吸入的汗液渗透到空腔内并快速导出,让它具备了优越的透气性。
[0027]吸湿层10采用竹炭纤维,竹炭纤维横截面布满了大大小小椭圆形的孔隙,可以瞬间吸收并蒸发大量的水分,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
[0028]抑菌层11采用银纤维,金属银杀菌的机理就是阻断细菌的生理过程。银离子极易同其它物质相结合,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环境越温暖潮湿,银离子的活性就越强。银纤维是将银和纤维紧密聚合而成,具有永久性,不会因时间及洗濯而递减。
[0029]保温层12采用棉纤维,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保温性能和卫生性能良好。
[0030]被子在使用时,被芯很容易在被套内跑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两个实施例:
[0031]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上被面1的底面中部和下被面2的顶面中部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被芯的软磁铁5。软磁铁5呈矩阵分布,相邻软磁铁5的间距为10厘米至20厘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软磁铁5的磁力有限,本实施例通常只适用于较薄的被芯,厚度一般
不超过15毫米。
[0032]使用时,先将被芯放置在下被面2的上方,然后将上被面1与下被面2对齐并放置在被芯的上方,上被面1与下被面2互相靠近后,对应位置的软磁铁5在磁场的作用下吸合在一起,从而将被芯夹紧固定;再将上被面1与下被面2上的耦合部件4进行连接;最后将上被面1与下被面2上对应位置的绑带3绑定在一起,使上被面1与下被面2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0033]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下被面2顶面的四角处均缝制有用于固定被芯的夹子8,夹子8应采用塑料、不锈钢等不易生锈的材质。
[0034]使用时,先将被芯放置在下被面2的上方,用夹子8夹住被芯的四个角,然后将上被面1放置在被芯的上方,上被面1与下被面2上的耦合部件4对应连接,最后再将上被面1与下被面2上对应位置的绑带3绑定在一起,使上被面1与下被面2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0035]本技术通过使用绑带和耦合部件实现上被面和下被面无针眼连接的方式,使被套内形成开放空间,透气性优越,容易收拢。相比普通被套使用的面料而言,本技术采用的面料具有透气、吸湿、抑菌、保温、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0036]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包括大小相同的矩形上被面(1)和下被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被面(1)的底面边缘和下被面(2)的顶面边缘均对应缝制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二者的绑带(3)和耦合部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被面(1)和下被面(2)相对应的一条边的中部开设有贴合人体颈部的弧形凹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被面上的所述绑带(3)和耦合部件(4)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厘米至1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件(4)采用魔术贴或子母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3)采用宽度3毫米至5毫米的布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收拢透气无针眼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万王宗法田世科鞠英波马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锦绣抽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