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首饰制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08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6
一种首饰制扣,包括A制扣配件、B,A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上下两部分,第一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第一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B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上下两部分,第二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第一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第一上圆弧的上端与第二上圆弧的上端铰接,第一上圆弧的下端用于与第二上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上圆环,第一下圆弧的下端用于与第二下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下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当作吊坠佩戴,可以做为制扣使用在链尾上,还可以加在现成的链身上作为扣子扣接其他装饰性的吊坠。接其他装饰性的吊坠。接其他装饰性的吊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首饰制扣


[0001]本技术涉及首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首饰制扣。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首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项链、手链等链状首饰作为常见的首饰种类,一直深受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喜爱。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工艺的高度发展,链状首饰的材质、造型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现有的链状首饰锁扣结构简单,种类单一,例如市场上的项链、手链或脚链的链尾制扣多为弹簧制扣,仅有单层保险,且弹簧配件易劳损,受到外力容易变形,存在丢失和损坏的安全隐患,而且弹簧制扣因结构和形态的弊端,仅可以用在链尾上做制扣,不能作为DIY组合配件去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首饰制扣,以解决现有首饰制扣仅有单层保险,安全性差,以及不能作为DIY组合配件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首饰制扣,其包括A制扣配件和B制扣配件,其中:
[0005]所述A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一上圆弧和第一下圆弧,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
[0006]所述B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二上圆弧和第二下圆弧,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上圆环,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下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下圆环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通过第一金线为转轴进行铰接,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端面中间处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端面两侧分别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套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一金线作为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铰接有保险扣,所述保险扣上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扣连配合的第一卡钉,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通过所述保险扣实现扣连配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险扣为曲线金片,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与所述保险扣通过第二金线为转轴进行铰接,所述保险扣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圆孔设置在所述保险扣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两侧分别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套于所述第五连接块和所述第六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二金线作为转轴穿设在所述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中。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下端呈阶梯位,该阶梯位上凸起设有第二卡钉,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下端设有第七连接块,所述第七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钉扣连配合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卡钉和所述第二圆孔实现扣连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上圆弧和所述第二上圆弧均不小于1/2椭圆环体,所述第一下圆弧不小于3/4正圆环体,所述第二下圆弧不小于1/4正圆环体。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制扣配件和/或所述B制扣配件的表面镶嵌有宝石。
[0014]本技术的首饰制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0015]1)结构上为双层扣、双层保险的结构,使得制扣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更加安全,不易脱落,避免了佩戴者的财产损失;
[0016]2)简化了制扣的开合结构,轻松实现一次开合便能将上下两个圈结构打开,使得制扣开合更为简便,轻松实现了自由式的DIY搭配的组装,更显趣味优势;
[0017]3)简化了制扣的外形,采用了双圈的造型,提升了珠宝的高档品味;
[0018]4)可实现多用途,可以当作吊坠佩戴,可以做为制扣使用在链尾上,还可以加在现成的链身上作为扣子扣接其他装饰性的吊坠。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首饰制扣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首饰制扣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首饰制扣在扣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3]图中:100、A制扣配件,101、第一上圆弧,102、第一下圆弧,103、第一连接块,104、第一卡钉,105、第七连接块,106、第二圆孔;200、B制扣配件,201、第二上圆弧,202、第二下圆弧,203、第二连接块,204、第三连接块,205、第五连接块,206、第六连接块,207、第二卡钉,300、保险扣,301、第一圆孔,302、第四连接块,400、第一金线,500、第二金线,600、宝石。
[0024]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首饰制扣,包括A制扣配件100和B制扣配件200,其中:
[0027]A制扣配件100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一上圆弧101和第一下圆弧102,第一上圆弧101的下端侧面与第一下圆弧102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B制扣配件200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二上圆弧201和第二下圆弧202,第
二上圆弧201的下端侧面与第二下圆弧202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
[0028]第一上圆弧101的上端与第二上圆弧201的上端铰接,第一上圆弧101的下端用于与第二上圆弧201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上圆环,第一下圆弧102的下端用于与第二下圆弧202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下圆环。A制扣配件100与B制扣配件200以上述铰接部位为轴可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实现制扣的打开和扣连,上圆环和下圆环为扣连后形成的两个闭环圆环,且上圆环和下圆环呈上下设置且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
[0029]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上圆弧101的上端与第二上圆弧201的上端通过第一金线400为转轴进行铰接,第一上圆弧101的上端端面中间处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一连接块103;第二上圆弧201的上端端面两侧分别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二连接块203和第三连接块204,第一连接块103套于第二连接块203和第三连接块204之间,第一金线400作为转轴穿设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首饰制扣,其特征在于,包括A制扣配件和B制扣配件,其中:所述A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一上圆弧和第一下圆弧,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B制扣配件具有均为圆弧状且上下分设于两个垂直面上的第二上圆弧和第二下圆弧,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侧面与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上圆环,所述第一下圆弧的下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下圆弧的下端扣连配合以形成下圆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饰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通过第一金线为转轴进行铰接,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上端端面中间处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上端端面两侧分别沿圆弧轨迹凸起设有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套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一金线作为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饰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圆弧的下端铰接有保险扣,所述保险扣上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扣连配合的第一卡钉,所述第一上圆弧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忠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柏睿首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