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97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收集箱另一侧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玻璃窗,且安装框背离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挡光布,所述收集箱内部通过隔板、底板和漏料网分割为三个腔室,且所述漏料网上侧为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承托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下侧为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传送带和下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定黑水虻竖直饮食,同时黑水虻的排泄物及时排出,还通过安装槽可及时取出多的黑水虻成虫,使得可连续生产,有效提高肥料和黑水虻的生产效率。黑水虻的生产效率。黑水虻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


[0001]本技术涉及黑水虻
,具体为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甘蔗种植大国,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气候特征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甘蔗得到了广泛种植,在收甘蔗时,需要将甘蔗的茎和叶进行分离,目前茎叶分离设备以实现自动化,而分离后的甘蔗尾叶,可以作为青贮饲料的原料,进行发酵后作为畜牧的饲料,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甘蔗尾叶同样可作为黑水虻的饲养料。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黑水虻处理甘蔗尾叶一般都是将甘蔗尾叶直接与黑水虻集中一起,最终黑水虻的排泄物与甘蔗尾叶混合一起,使得黑水虻生长环境恶劣,不利于黑水虻的生长;同时无法持续的对黑水虻进行喂养,限制了黑水虻处理甘蔗尾叶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收集箱另一侧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玻璃窗,且安装框背离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挡光布,所述收集箱内部通过隔板、底板和漏料网分割为三个腔室,且所述漏料网上侧为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承托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下侧为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传送带和下料板。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隔板隔开,且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置有诱虫灯,通过诱虫灯可将,所述第三腔室设置在底板和漏料网下方。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隔板下端面设置有遮光帘,所述遮光帘为半透光材料,通过遮光帘黑水虻可移动到第一腔室,所述承托网为“V”型,通过承托网承托甘蔗尾叶,且“V”型的承托网下端面的表面积更大,也便于给更多的黑水虻饮食空间。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漏料网下方,所述传送带的网带上设置有网孔,所述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定形柱,所述定形柱设置在传送带的上下网带之间,所述定形柱倾斜设置,且传送带的下网带与定形柱侧端面接触,通过在传送带网带上的网孔,使黑水虻的排泄物会被网带上的网孔过滤,同时通过定形柱将传送带下端面的网带限位倾斜,使黑水虻排泄物会自动落到下料板上,然后排出。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一侧从收集箱设置
进料斗的一侧伸出,所述出料板另一侧在传送带一侧下方,使得较大颗粒的排泄物会被传送带传输,然后通过出料板排出,完成对排泄物颗粒的分筛。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料板倾斜设置,且所述下料板的一端从收集箱开设安装槽的一侧伸出,倾斜状的下料板更便于排泄物的滑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在收集箱内部设置隔板、底板和漏料网将收集箱内部分割为三个腔室,其中在第一腔室内设置承托网,通过“V”型结构的承托网,使承托网下端面表面积更大,便于给更多的黑水虻饮食空间,同时黑水虻通过隔板下端面的遮光帘进入第一腔室,使得黑水虻的饮食点在上方,使得黑水虻产生的排泄物自然下落,然后通过漏料网落到传送带上,而传送带网带上的网眼会对黑水虻的排泄物进行筛分,较大的颗粒被传送带传输,再通过出料板排出,较小的颗粒直接落到下料板上输出,排泄物可保证黑水虻饮食环境更佳,使得黑水虻生长更好。
[0013]2、本技术通过在收集箱一侧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框,安装框内安装有玻璃窗,通过玻璃窗可观察收集箱内部的黑水虻的情况,且安装框背离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挡光布,安装框与安装槽滑动连接,通过滑动可将安装框从安装槽内部取出,进而通过安装槽可完成放置黑水虻,并且,通过玻璃窗可观察黑水虻在第二腔室的生长状况,观察到黑水虻数量较多时,可通过安装槽将多余的黑水虻取出。
[0014]3、本技术通过限定黑水虻竖直饮食,同时黑水虻的排泄物及时排出,还通过安装槽可及时取出多的黑水虻成虫,使得可连续生产,有效提高肥料和黑水虻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收集箱、2安装框、3下料板、4进料斗、5承托网、6隔板、7安装槽、8底板、9传送带、10定形柱、11出料板、12漏料网、13玻璃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包括收集箱1,收集箱1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4,收集箱1另一侧开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部安装有安装框2,安装框2内安装有玻璃窗13,通过玻璃窗13可观察收集箱1内部的黑水虻的情况,且安装框2背离收集箱1的一侧设置有挡光布,收集箱1内部通过隔板6、底板8和漏料网12分割为三个腔室,且漏料网12上侧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承托网5,第一腔室一侧为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下侧为第三腔室,第三腔室内部从上到下
依次设置有传送带9和下料板3。
[0021]其中,安装框2与安装槽7滑动连接,通过滑动可将安装框2从安装槽7内部取出,进而通过安装槽7可完成放置和取出黑水虻。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隔板6隔开,且第二腔室顶部设置有诱虫灯,通过诱虫灯可将,第三腔室设置在底板8和漏料网12下方。
[0023]具体的,隔板6下端面设置有遮光帘,遮光帘为半透光材料,通过遮光帘黑水虻可移动到第一腔室,承托网5为“V”型,通过承托网5承托甘蔗尾叶,且“V”型的承托网5下端面的表面积更大,也便于给更多的黑水虻饮食空间。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承托网5还可以是波浪形。
[0025]其中,甘蔗尾叶进行粉碎处理后通过进料斗4可进入第一腔室的承托网5上方,承托网5为网状结构,甘蔗尾叶可通过承托网5的网眼露出,便于黑水虻通过承托网5的网眼进行进食,这样黑水虻产生的排屑物就会自然落下,然后通过漏料网12掉落到第三腔室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包括收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4),所述收集箱(1)另一侧开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内部安装有安装框(2),所述安装框(2)内安装有玻璃窗(13),所述收集箱(1)内部通过隔板(6)、底板(8)和漏料网(12)分割为三个腔室,且所述漏料网(12)上侧为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承托网(5),所述第一腔室一侧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下侧为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传送带(9)和下料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隔板(6)隔开,且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置有诱虫灯,所述第三腔室设置在底板(8)和漏料网(12)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水虻虫沙处理甘蔗尾叶的有机肥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根周洁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