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93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涉及整形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撑架、电动推杆、上模具、下模具、限位机构、成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通过将管件放置在下模具顶端,并通过第一限位卡块、第二限位卡块、第三限位卡块、第四限位卡块对管件限位,同时通过抵挡板对管件抵挡限位,可使管件与下模具的上表面呈平行状态,然后启动电动推杆推动上模具下降对管件的鳍片冲压,在此过程中上模具通过多个第一成型压板、第二成型压板、第三成型压板可将管件上与其所对应的鳍片折弯至指定角度,从而可对管件的每个位置施加均匀的冲压力的同时,通过抵挡板对管件限位调平,有效使得鳍片在成型后不会发生形变。得鳍片在成型后不会发生形变。得鳍片在成型后不会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整形模具
,具体是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发热管一般指加热管,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熔点的金属加热融化,而部分用于锅炉的发热管件在生产过程中时,其表面会焊接有多个鳍片,但鳍片在焊接的时与管件主体是呈垂直状态,而为了发热管件对锅炉进行更好加热,普遍会在焊接完成后对鳍片进行整形,对每个单独的鳍片往不同的方向进行折弯。
[0003]但通过模具对鳍片进行冲压时,管件主体由于在冲压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压力无法均匀地传递至管件的每一个位置,从而会导致鳍片板体发生形变,致使鳍片成型不美观,为此我们提出了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冲压力无法均匀地传递至管件的每一个位置,导致鳍片板体发生形变的问题,提供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支撑架内壁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管件进行冲压的成型机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压板、第二成型压板、第三成型压板以及第四成型压板,所述第三成型压板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底端,所述第一成型压板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底端,且与第三成型压板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成型压板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底端,且与第一成型压板远离第三成型压板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四成型压板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底端,且与第二成型压板远离第一成型压板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对管件进行限位平放的限位机构。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卡块、第二限位卡块、第三限位卡块、抵挡板、第四限位卡块以及限位压槽,所述限位压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压槽分别开设在下模具顶端的两侧,所述抵挡板设置在限位压槽的内部,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卡块设置在抵挡板的一端内部,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卡块设置在第一限位卡块的一端,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限位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限位卡块分别设置在限位压槽的两侧上方,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卡块设置在第四限位卡块的一端,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抵挡板的外形呈U字状。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卡块、第二限位卡块的外壁与管
件的内壁相互吻合。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限位卡块靠近限位压槽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管件的外壁相互吻合的定位卡槽。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型机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成型机构沿着限位压槽的内壁等距排列分别在上模具的底端。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成型压板、第二成型压板、第三成型压板的底端分别开设有不同形状的成型压槽,所述第四成型压板的底端开设有限位套槽,所述限位套槽的内壁与未成型鳍片的角度相互吻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通过将管件放置在下模具顶端,并通过第一限位卡块、第二限位卡块、第三限位卡块、第四限位卡块对管件限位,同时通过抵挡板对管件抵挡限位,可使管件与下模具的上表面呈平行状态,然后启动电动推杆推动上模具下降对管件的鳍片冲压,在此过程中上模具通过多个第一成型压板、第二成型压板、第三成型压板可将管件上与其所对应的鳍片折弯至指定角度,从而可对管件的每个位置施加均匀的冲压力的同时,通过抵挡板对管件限位调平,有效使得鳍片在成型后不会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架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成型机构与上模具连接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管件成型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机构与下模具连接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成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限位机构;201、第一限位卡块;202、第二限位卡块;203、第三限位卡块;204、抵挡板;205、第四限位卡块;206、限位压槽;3、成型机构;301、第一成型压板;302、第二成型压板;303、第三成型压板;304、第四成型压板;4、支撑架;5、电动推杆;6、上模具;7、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6,上模具6位于支撑架4内壁的顶端,底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下模具7,所述上模具6的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管件进行冲压的成型机构3,成型机构3设置有多个,多个成型机构3沿着限位压槽206的内壁等距排列分别在上模具6的底端,所述成型机构3包括第一成型压板301、第二成型压板302、第三成型
压板303以及第四成型压板304,所述第三成型压板303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所述第一成型压板301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三成型压板303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成型压板302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一成型压板301远离第三成型压板303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四成型压板304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二成型压板302远离第一成型压板301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对管件进行限位平放的限位机构2。
[002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未整形的管件放置在下模具7的顶端内部,此时通过限位机构可对管件进行限位平放,然后启动电动推杆5推动上模具6下降对管件的鳍片进行冲压操作,在此过程中上模具6通过多个第一成型压板301、第二成型压板302、第三成型压板303、第四成型压板304可分别对管件上的鳍片进行单独冲压操作,此时与第一成型压板301、第二成型压板302、第三成型压板303对应的鳍片可分别在其成型压槽的冲压导向下,折弯至指定角度,同时与第四成型压板304相接触的鳍片在第四成型压板304的限位下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包括底座(1)、支撑架(4)、电动推杆(5)、上模具(6)、下模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6)的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管件进行冲压的成型机构(3),所述成型机构(3)包括第一成型压板(301)、第二成型压板(302)、第三成型压板(303)以及第四成型压板(304),所述第三成型压板(303)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所述第一成型压板(301)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三成型压板(303)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成型压板(302)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一成型压板(301)远离第三成型压板(303)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第四成型压板(304)固定连接在上模具(6)的底端,且与第二成型压板(302)远离第一成型压板(301)的一端外壁相互贴合;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对管件进行限位平放的限位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管组件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第一限位卡块(201)、第二限位卡块(202)、第三限位卡块(203)、抵挡板(204)、第四限位卡块(205)以及限位压槽(206),所述限位压槽(20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压槽(206)分别开设在下模具(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勤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