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0910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包括滚筒壳体,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衬板和提升条。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设置在滚筒壳体外侧。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设置有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换热管、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冷却单元缓冲装置和冷却单元固定装置。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所有部件的固定和连接方式为非焊接连接,换热管为无缝管,缓冲导热衬板内填充有导热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滚筒内钢球不断敲击筒体造成焊点破裂,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缓冲导热衬板可有效防止其他部件由于冲击变形造成的局部刚性接触,形成空气层,造成换热恶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间接换热,流体介质封闭流动,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成环境污染。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球磨机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滚筒球磨机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球磨机内的冷却大体可分为滑履轴承托瓦冷却和筒体冷却。针对筒体冷却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的冷却结构。直接式是通过喷淋装置将冷却介质直接喷洒至球磨机主体进行降温。在公告号为CN20152041554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淋水机构向下流出冷却水,冷却水通过引流薄膜引流后在球磨机外壁上,随着球磨机的转动,冷却水沿着球磨机表面流动,从外部吸收球磨机的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水从球磨机表面滴落至球磨机下方的收集槽内,冷却水在收集槽内重新被空气冷却。在公告号为CN202020254524.4的中国专利中,出水管上安装有若干个沿着筒体长度方向排布的喷头实现喷淋过程。此外,该专利在储水槽上设置有罩住筒体的格挡罩,格挡罩与储水槽形成密封室,实现密封效果。在公告号为CN202123120128.6的中国专利中,磨机主体的外部设置的环形板侧壁布置多个沿其圆周方向环形均布的支撑环,而在支撑环的内部均设置喷头,通过驱动机和球磨机的自转,实现多个方向同时喷洒降温的效果。筒外喷水冷却技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冷却效果受环境影响。
[0003]间接式是通过设置封闭流道使冷却介质和球磨机进行间接换热。在公告号为CN201920321237.8的中国专利中,通过通孔、管道等连接方式将冷却介质输送至中空腔、曲线槽、通孔、出料箱进行降温,其中曲线槽由多个环形曲线槽组成。此外,设置旋转密封圈起到工作过程中的密封性,避免冷却介质泄漏。但曲线槽加工难度大检修困难,并且物料冲击与磨损会极大的增加曲线槽的破损,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些球磨机在滚筒外焊接冷却夹套来冷却滚筒,但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钢球的不断冲击极易造成筒壁焊缝开裂,冷却介质外漏。
[0004]因此,针对球磨机冷却,急需一种抗冲击的球磨机筒体高效间接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其抗冲击能力强,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好,安全性高,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方便检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包括滚筒壳体,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衬板和提升条,其特征在于: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设置在滚筒壳体外侧,衬板和提升条设置在滚筒壳体内侧,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设置有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换热管、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冷却单元缓冲装置和冷却单元固定装置,多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沿滚筒壳体轴向排列,流体介质通过设置在与滚筒壳体转轴同轴的管道进入筒体间接冷却单元。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所有
部件的固定和连接方式为非焊接连接,换热管为无缝管。
[0008]筒体间接冷却单元的换热管外表面涂导热脂,换热管的管中心线为圆弧或螺旋线,换热管上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出口。
[0009]滚筒壳体外的不同筒体间接冷却单元的换热管之间通过流体介质进出口相连,不同筒体间接冷却单元之间是串联或并联。
[0010]缓冲导热衬板为具有缓冲作用的泡沫金属,泡沫金属的空隙内填充有导热脂。
[0011]换热管嵌入换热管固定槽内,冷却单元定位装置上设置有定位孔和定位凹槽,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固定换热管固定槽在滚筒壳体外的安装位置。
[0012]冷却单元缓冲装置设置有耐高温抗冲击装置,冷却单元固定装置将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换热管、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冷却单元缓冲装置固定在滚筒壳体外的安装位置上。
[0013]筒体间接冷却单元内换热管是单个或多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内换热管是圆形或异形。
[0014]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沿滚筒壳体径向方向依次设置有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换热管、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冷却单元缓冲装置以及冷却单元固定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6]1)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所有部件的固定和连接方式为非焊接连接,换热管为无缝管,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滚筒内钢球不断敲击筒体造成焊点破裂,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0017]2)冷却单元缓冲装置和缓冲导热衬板使得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能够抵抗滚筒内钢球不断敲击筒体造成的冲击,降低设备部件变形破裂的风险。
[0018]3)缓冲导热衬板为泡沫金属可有效防止其他部件由于冲击变形造成的局部刚性接触,形成空气层,造成换热恶化。
[0019]4)泡沫金属的空隙内填充有导热脂以及换热管外表面涂导热脂可减小通部件之间的接触热阻,强化传热。
[0020]5)本专利技术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为间接换热,流体介质封闭流动,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所有换热部件可拆卸,方便检修更换。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件轴侧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件主视图
[0023]图3为图2的局部换热结构(虚线部分)的轴侧视图
[0024]图4为图2的局部换热结构(虚线部分)的主视图
[0025]图5为图2的局部换热结构(虚线部分)的侧视图
[0026]图6为图3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0027]图7为图4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0028]图中:1为衬板和提升条,2为滚筒壳体,3为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

1为缓冲导热衬板一,3

2为换热管固定槽一,3

3为换热管,3

4为缓冲导热衬板二,3

5为换热管固定槽二,
3

6为冷却单元定位装置,3

7为冷却单元缓冲装置,3

8为冷却单元固定装置,3

9为流体介质进出口,4为衬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文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球磨机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滚筒壳体,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衬板和提升条以及管路连接部件。筒体间接冷却单元设置在滚筒壳体外侧,多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沿滚筒壳体轴向排列组成球磨机冷却装置。为了简化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展示了由部分滚筒壳体2、单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衬板和提升条1组成的球磨机冷却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单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位于滚筒壳体2轴向相邻的两个衬板螺栓4之间。
[0031]为了更详细的说明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的具体结构,提取了图2虚线部分内的结构。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局部换热结构如图3、图4和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包括滚筒壳体(2),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衬板和提升条(1),其特征在于: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设置在滚筒壳体(2)外侧,衬板和提升条(1)设置在滚筒壳体(2)内侧,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设置有缓冲导热衬板、换热管固定槽、换热管、冷却单元定位装置、冷却单元缓冲装置和冷却单元固定装置,多个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沿滚筒壳体(2)轴向排列,流体介质通过设置在与滚筒壳体(2)转轴同轴的管道进入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所有部件的固定和连接方式为非焊接连接,换热管为无缝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的换热管外表面涂导热脂,换热管的管中心线为圆弧或螺旋线,换热管上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壳体(2)外的不同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的换热管之间通过流体介质进出口相连,不同筒体间接冷却单元(3)之间是串联或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导热衬板为具有缓冲作用的泡沫金属,泡沫金属的空隙内填充有导热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球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嵌入换热管固定槽内,冷却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田兴王田贾浩楠王秋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