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45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属于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降低灯具灯光的频闪提升用户体验感和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整流单元、用于恒流输出的驱动单元以及灯串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滤波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滤波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消除电流纹波的去频闪单元,所述去频闪单元输出端与灯串组的输入端连接。这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可以消除灯串组的电流纹波,使LED灯上的电流纹波不受电网及灯珠电压的变化引起的频闪。灯珠电压的变化引起的频闪。灯珠电压的变化引起的频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照明的控制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通过灯光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实现灯光色温调节设置个性化灯光环境,常规的色温调节方法是采用两个调光电源驱动高低两种色温白光LED阵列,通过调节两种LED的驱动电流比例实现色温调节,虽然可以实现色温调节,由于整流电路无法将所有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从而导致电路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交流电成分或电压涌动,造成电路稳定性较差,形成电流纹波,使得灯具灯光频闪较高,降低用户体验感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灯具灯光的频闪。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整流单元、用于恒流输出的驱动单元以及灯串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滤波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滤波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消除电流纹波的去频闪单元,所述去频闪单元输出端与灯串组的输入端连接。
[0005]本低频闪调色温灯具接入120v交流电,通过整流单元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整流后的电流为驱动单元供电,当驱动单元的检测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后开始工作,整流电路除了为驱动单元供电外,电压还流向去频闪单元,但其脉动成分还较大,其中仍含有大量的交流成分,为获得较为平滑的直流电压,因此通过滤波单元以减少整流后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当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升高时,去频闪单元输入端的电压升高,从而控制流过去频闪单元的电流增大,从而将灯串组的电流纹波转化为去频闪单元输出端口的电压纹波,保证了灯串组两端电压的恒定,消除电流纹波,使LED灯上的电流纹波不受电网及灯珠电压的变化引起的频闪现象。
[0006]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所述去频闪单元包括电容C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与驱动单元输出端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均与所述灯串组的输入端连接。通过电容C1对进入的电流进行滤除后分别进入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保证了灯串组两端的电压恒定,消除了电流纹波。
[0007]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二极管D1、电解电容EC1以及电阻R20,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电阻R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EC1的两端。通过电解电容EC1、电阻R20以及二极管D1组成RCD吸收电路,可以在整流后滤除大部分交流成分,稳定电路电压,使电压纹波大大降低。
[0008]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2,所述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2的HV引脚的均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VIN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的TRIAC脚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的VIN脚连接,芯片U1的CS1脚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S1和电阻RS2后接地,CS2脚与电阻RS1和电阻RS2的连接点连接,驱动芯片U2的CS1脚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S3和电阻RS4后接地,CS2脚与电阻RS3和电阻RS4的连接点连接,驱动芯片U1的VD脚和DRAIN脚通过电阻R3连接,驱动芯片U2的VD脚和DRAIN脚通过电阻R6连接,驱动芯片U2的DRAIN脚连接压敏电阻RV2后接地,驱动芯片U2的DRAIN脚还与驱动芯片U1的DRAIN脚连接,驱动芯片U1的DRAIN脚与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
[0009]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整流桥B1、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1和压敏电阻RV3,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RV1的一端和保险丝F1的一端,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交流电的火线连接,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的零线,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压敏电阻RV3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整流桥的负输出端与压敏电阻RV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保险丝F1可以保护电路内部的其他电气元件不被烧坏,压敏电阻RV1吸收外部交流电接入端的浪涌电压,压敏电阻RV3吸收整流的浪涌电压,增加电路整流的可靠性。
[0010]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所述灯串组包括由若干个LED灯串联而成的高色温灯串以及低色温灯串,所述高色温灯串和低色温灯串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高色温灯串和低色温灯串的负极连接调节单元的输出端。
[0011]在上述的低频闪调色温灯具中,低频闪调色温灯具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滑动开关RX、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所述滑动开关RX引脚D1和引脚D2均与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滑动开关RX的触发引脚A1和触发引脚A2均与高色温灯串连接,所述触发引脚B1与高色温灯串连接,所述触发引脚B2与低色温灯串负极连接,所述触发引脚F1和触发引脚F2均与低色温灯串负极连接,所述触发引脚E1与高色温灯串负极通过电阻R10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0并联,所述触发引脚C1高色温灯串负极通过电阻R11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12并联所述触发引脚C2与低色温灯串连接,所述触发引脚E2悬空。通过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可以有更多色温可能性,更好的实现多色温调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驱动单元与去频闪单元相结合,既通过驱动单元的恒流作用保证灯具高功率低谐波,又通过去频闪单元实现了低纹波低频闪,提升光品质及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
[0014]图中,1、整流;11、整流桥;2、滤波单元;3、驱动单元;4、去频闪单元;5、调节单元;6、灯串组;61、高色温灯串;62、低色温灯串。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6]如图所示,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包括用于整流单元1、滤波单元2、用于恒流输出的驱动单元3、用于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整流单元(1)、用于恒流输出的驱动单元(3)以及灯串组(6),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1)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滤波单元(2)以及驱动单元(3),所述滤波单元(2)与驱动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3)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消除电流纹波的去频闪单元(4),所述去频闪单元(4)输出端与灯串组(6)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频闪单元(4)包括电容C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与驱动单元(3)输出端和滤波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均与所述灯串组(6)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2)包括二极管D1、电解电容EC1以及电阻R20,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整流单元(1)的输出端,所述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电阻R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EC1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频闪调色温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2,所述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2的HV引脚的均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VIN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的TRIAC脚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的VIN脚连接,芯片U1的CS1脚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S1和电阻RS2后接地,CS2脚与电阻RS1和电阻RS2的连接点连接,驱动芯片U2的CS1脚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S3和电阻RS4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椒光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