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集成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034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电池模块、高压输出端、直流变换器、低压输出端、控制单元、前盖体与后盖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通过将控制单元、直流变换器(也即DCDC模块)以及电池模块集成在一个电池内部,可以通过高压输出端进行高压电流的输出,同时通过将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电性连接,低压输出端分别与直流变换器连接后来进行低压电流的输出,减少了电池连接线束。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化,轻量化,低成本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车辆整体的集成化,轻量化程度,同时也能降低电动车辆的制作成本。电动车辆的制作成本。电动车辆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集成电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集成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由于其良好的环保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有的48V混动系统的车辆中,车辆的动力输出BSG电机一般需要48V的蓄电池来提供电能进行驱动,但是车辆内部的整车电器件、多媒体设备、空调等电器设备一般需要使用12V的蓄电池来提供电能。但是目前现有的电动汽车大多是分别采用高功率的48V锂离子电池以及12V铅酸蓄电池分别进行供电,导致电动汽车存在着供电系统复杂并且集成化与轻量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集成电池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存在的采用两种蓄电池进行单独供电导致供电系统复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包括:
[0005]主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两端部均设置有开口;
[0006]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电池模块具有正连接端与负连接端;
[0007]前盖体与后盖体,分别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部;
[0008]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包括第一高压端与第二高压端,所述第一高压端与所述负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端与所述正连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高压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均贯穿所述前盖体的底面设置;
[0009]直流变换器,固设在所述后盖体的内侧,所述直流变换器上具有两个输出端以及输入端,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电性连接;
[0010]低压输出端,所述低压输出端包括第一低压端与第二低压端,所述第一低压端与第二低压端端部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1]控制单元,固设在所述前盖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池模块以及所述直流变换器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压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正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也固设在所述前盖体的内侧面上,且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载集成电池系统还包括冷液模块,所述冷液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盖体侧壁内的前冷液腔、设置在所述后盖体侧壁内的后冷液腔、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侧壁内用于将所述前冷液腔与所述后冷液腔连通的冷液通道,所述前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前冷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后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后冷液腔连通的出液管。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冷液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体底面上的主腔
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体侧壁上的连接通道,所述主腔体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主壳体内的冷液通道连通,所述直流变换器抵靠在所述后盖体的内侧且与所述主腔体的位置相匹配。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盖体与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后盖体与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绕主壳体的周圈设置。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载集成电池系统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多个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侧壁内的加热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加热单元。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由多个电池包依次堆叠组成的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组靠近所述直流变换器一端处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另一端处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将电池组并联的采样线组。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条板,所述连接条板的端部分别卡装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侧面。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电池包的侧面均设置有固定翅板,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电池包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框体,所述固定框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沿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翅板均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滑槽内。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盖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管理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也设置在所述前盖体的内侧,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位于电池模块与第一高压端之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前盖体与后盖体分别盖设在内部中空的主壳体端部,其中将电池模块设置在主壳体内,然后分别将高压输出端与控制单元集成在前盖体内进行安装,将直流变换器与低压输出端集成在后盖体内进行安装,并且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车载集成电池系统,通过将控制单元、直流变换器(也即DCDC模块)以及电池模块集成在一个电池内部,可以通过高压输出端进行高压电流的输出,同时通过将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电性连接,低压输出端分别与直流变换器连接后来进行低压电流的输出,减少了电池连接线束。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化,轻量化,低成本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车辆整体的集成化,轻量化程度,同时也能降低电动车辆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的剖视结构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前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后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载集成电池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中:1、主壳体;2、电池模块;201、电池包;202、第一支撑板;203、第二支撑板;204、连接条板;205、固定翅板;3、前盖体;4、后盖体;5、继电器;6、高压输出端;601、第一高压端;602、第二高压端;7、低压输出端;701、第一低压端;702、第二低压端;8、控制单元;9、直流变换器;10、铜排线;11、冷液模块;111、前冷液腔;112、冷液通道;113、后冷液腔;114、连接通道;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加热模块;141、加热单元;142、加热腔体;15、固定框体;151、安装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两端部均设置有开口;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电池模块具有正连接端与负连接端;前盖体与后盖体,分别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部;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包括第一高压端与第二高压端,所述第一高压端与所述负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端与所述正连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高压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均贯穿所述前盖体的底面设置;直流变换器,固设在所述后盖体的内侧,所述直流变换器上具有两个输出端以及输入端,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端电性连接;低压输出端,所述低压输出端包括第一低压端与第二低压端,所述第一低压端与第二低压端端部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固设在所述前盖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池模块以及所述直流变换器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正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也固设在所述前盖体的内侧面上,且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集成电池系统还包括冷液模块,所述冷液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盖体侧壁内的前冷液腔、设置在所述后盖体侧壁内的后冷液腔、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侧壁内用于将所述前冷液腔与所述后冷液腔连通的冷液通道,所述前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前冷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后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后冷液腔连通的出液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冷液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体底面上的主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体侧壁上的连接通道,所述主腔体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职朋朋李桐陈雨生马浩天嵇雷万亚坤钟兆鹏俞良瞬赵忠远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