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21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包括用于罩在头部的罩体结构和安装在所述罩体结构上的用于产生远红外能量波的红外电磁波发生器,所述罩体结构内置有为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罩体结构的外表面还分别设有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的充电插口和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工作的控制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具有用于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疼痛及能促进神经元传导等优点,为使用者消除或减轻病痛,有效促进使用者身体健康。有效促进使用者身体健康。有效促进使用者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促进神经元传导装置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太阳电磁光谱中8

14微米的电磁波为人类适宜保健波段,在接近纳米级的短波光能量光近几年来渐渐在医学的检测与治疗上取得运用的价值,论文《Neuroprotective in a Monkey Model of Parkinson Disease》是2016年由法国University Grenoble Alpes与澳洲University of Sydney,Sydney,New South Walesx联合发表的关于应用短波纳米光能量光谱在成帕金森氏症的猴子动物实验,在该实验结果显示以光纤传输设备将650

800

880nm照射猴子大脑黑质致密区,实验结果对于MPTP诱发的亚急性成帕金森氏症猴子具有大幅缓解临床症状及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另外在2019年由北京科技大学所发表的利用1064nm的短波纳米光结合NPS近红外光高分子发热剂可以在小鼠身上MCF7肿瘤取得明显快速的肿瘤消融效果,纳米光波技术是未来在医学上作为退化性神经功能疾病及肿瘤治疗的另一个新兴疗法,并且也是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应用,因此,该技术如何能具有到实际的应用中也是科研人员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疼痛及能促进神经元传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0004]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包括用于罩在头部的罩体结构和安装在所述罩体结构上的用于产生远红外能量波的红外电磁波发生器,
[0006]所述罩体结构内置有为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供电的电源模块,
[0007]所述罩体结构的外表面还分别设有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的充电插口和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工作的控制面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包括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二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三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第四红外电磁波发生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结构包括罩体外圈体和罩体顶部,所述罩体外圈体和所述罩体顶部之间设有连接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外圈体上设有所述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二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第三红外电磁波发生器,所述罩体顶部设有所述第四红外电磁波发生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口设在所述罩体顶部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设在所述罩体外圈体一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外圈体整体呈椭圆状,
[0014]所述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所述第三红外电磁波发生器设在所述罩体外圈体
的两椭圆短轴端点处,
[0015]所述第二红外电磁波发生器设在所述罩体外圈体的椭圆一端的长轴端点处,另一端设有开口结构,
[0016]所述罩体外圈体的椭圆一端的长轴端点处的下方设有凸体结构,
[0017]所述罩体外圈体的短轴端点处下方设有凹槽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结构上的端面上设有固定位,所述开口结构通过所述固定位安装有前壳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向内弯曲的弧形。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包括前盖、后盖和修饰盖,所述修饰盖安装在所述前盖上,所述前盖扣合在所述后盖上;
[0021]所述后盖上安装有电机固定座,
[0022]所述电机固定座上安装有无刷电机,并通过直流电源触电进行直流电源供电,
[0023]所述无刷电机上安装有转动托盘,所述转动托盘上安装有共振晶片,
[0024]所述共振晶片在所述无刷电机带动下随所述转动托盘进行转动,
[0025]所述共振晶片通过防脱盖安装在所述转动托盘上;
[0026]所述前盖上安装有纳米光组件,
[0027]所述纳米光组件通过边缘卡接位置卡接在所述前盖的底部,所述防脱盖嵌入在所述纳米光组件的环内,
[0028]所述共振晶片卡接在所述防脱盖的底部,
[0029]所述转动托盘的正面包裹所述共振晶片。
[0030]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具有用于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疼痛及能促进神经元传导等优点,本申请还具有以下特征:
[0032](1)生物能共振晶片内串接至少三十个共振晶片,每一个晶片皆可接收太阳或人体散射的电磁光谱2

22微米的FIR,串接共振与相位调较,让能量波进出与共振达到最大,反馈输出9微米左右(能量峰值为9.34微米)的远红外能量波段给人体,生物分子和细胞在波长9微米左右远红外线(FIR)范围内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与活细胞的相互作用改变细胞膜电位,提高线粒体代谢;
[0033](2)由于电磁效应,本申请中共振晶片在高转速状态下,相对能量强度上升,促进血流量、流速的效果增加;
[0034](3)本申请纳米光组件的650

680nm,800

880nm,900

990nm波段对神经系统具有极好保护和治疗效果。
[0035]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于细胞粒线体修护、神经细胞再生、血管内皮细胞促进eNOS与BH4的生理改善效果极为明显,因此,本申请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为使用者消除或减轻病痛,有效促进使用者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右视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立体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主视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俯视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带有前壳体的右视结构图;
[004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前壳体截面图;
[004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分解图;
[004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罩在头部的罩体结构和安装在所述罩体结构上的用于产生远红外能量波的红外电磁波发生器,所述罩体结构内置有为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罩体结构的外表面还分别设有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的充电插口和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工作的控制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包括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二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三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第四红外电磁波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结构包括罩体外圈体和罩体顶部,所述罩体外圈体和所述罩体顶部之间设有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圈体上设有所述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第二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第三红外电磁波发生器,所述罩体顶部设有所述第四红外电磁波发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口设在所述罩体顶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设在所述罩体外圈体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圈体整体呈椭圆状,所述第一红外电磁波发生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奕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有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