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0091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用于固定竖立在基坑中的钢管柱。该系统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方框结构,围绕钢管柱的下端布置;下模板放置在基坑底部;上模板位于下模板的上方,二者之间留有间距;上模板的宽度小于下模板的宽度;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固定机构;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置在上模板内壁与钢管柱外壁之间,第二支撑件设置在钢管柱底部与基坑底部之间;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缩短工期,同时还有浇筑密实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筑钢管混凝土柱的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钢管混凝土柱大多数采用埋入式柱脚:钢管柱底部焊接有柱脚底板封口,钢管柱下端的柱身焊接有辐射状分布的栓钉。施工时,钢管柱下端放置在基坑内,安装模板,然后浇筑基础混凝土,利用栓钉、柱脚底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将钢管柱固定在基坑中。待上部钢构件吊装完成后,再浇筑钢管柱内的混凝土。
[0003]现有的浇筑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钢管柱底部有底板,因此基坑中的混凝土与钢管柱内的混凝土需要分两次浇筑,施工繁琐,工期长,而且对钢管柱内腔浇筑时,由于气压的存在,混凝土难以密实;2、柱上设置有大量的栓钉来增加钢管柱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了用钢量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其目的是:(1)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缩短工期;(2)解决气压导致的钢管柱内混凝土不密实的问题;(3)减少用钢量,降低成本。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用于固定竖立在基坑中的钢管柱,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
[0007]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方框结构,围绕钢管柱的下端布置;所述下模板放置在基坑底部;上模板位于下模板的上方,二者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上模板的宽度小于下模板的宽度;
[0008]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固定机构;
[0009]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上模板内壁与钢管柱外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钢管柱底部与基坑底部之间;
[0010]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端用于插入所述钢管柱的上端。
[0011]作为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
[0012]所述第一横管的两端搭放在基坑的上边缘;
[0013]所述第一竖管的上端与第一横管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模板的外壁接触,用于约束下模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0014]所述第二竖管的上端与第一横管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二横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管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0015]作为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管和支
撑板,所述支撑管倾斜设置,外端与所述支撑板相接,内端顶在对应侧的上模板的外壁上;
[0016]所述支撑板用于放置在基坑倾斜的内壁上。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取消了钢管柱底部的封口底板,使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来抬高、定位钢管柱,使得钢管柱内部与基坑两个浇筑空间相连通,从而提高了浇筑效率,缩短了工期;(2)钢管柱与基坑是连通的,再进一步通过压缩机向下推动混凝土,可以确保管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3)钢管柱内外的混凝土为一体,连接强度高,钢管柱外侧不必连接栓钉,减少了用钢量,降低了成本;(4)上模板宽度小于下模板,在相同混凝土用量的情况下,构成的混凝土基础截面近似为倒T型,重心更低;(5)固定机构可以稳固地支撑上下模板,确保浇筑施工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系统上模板、下模板及固定机构等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和2,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用于固定竖立在基坑中的钢管柱13。
[0022]该浇筑系统包括上模板9和下模板7。上模板9和下模板7均为方框结构,围绕钢管柱13的下端布置。所述下模板7直接放置在基坑底部。上模板9位于下模板7的上方,悬空设置,且二者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上模板9的宽度小于下模板7的宽度。
[0023]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9与下模板7的固定机构。
[0024]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横管1、第二横管11、第一竖管2和第二竖管3。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管1共四根,纵向、横向各两根,围绕钢管柱13呈“井”字状布置。每根第一横管1的两端搭放在基坑的上边缘。
[0026]所述第一竖管2共八根,每根第一横管1对应两根,分别位于钢管柱13的两侧。第一竖管2的上端与第一横管1通过扣件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模板7的外壁接触,用于约束下模板7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0027]同理,所述第二竖管3亦为八根,其上端与第一横管1通过扣件固定连接。第二横管11有八根,上模板9的每一侧各有上下两根。第二竖管3的下端与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二横管11分别通过扣件固定连接,上模板9每一侧对应的两根第二竖管3和两根第二横管11构成“井”字型结构。所述第二横管11与上模板9通过U型件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悬空的上模板9。
[002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管6和支撑板5,上模板9的四侧分别设有一组支撑管6和支撑板5。所述支撑管6倾斜设置,外端与所述支撑板5相接,内端顶在对应侧的上模板9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板5用于放置在基坑倾斜的内壁上。二者进一步对上模板9进行有效的支撑。
[0029]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10。所述第一支撑件4有四组,设置在上模板9的四侧内壁与钢管柱13外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10为两组或四组,垫在钢管柱13底部与基坑底部之间。需要注意钢管柱13下端与基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而且不能将钢管柱13的下方四周完全封堵,要确保钢管柱13与下模板7围成的空
间相通。
[0030]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压缩机12,所述压缩机12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端用于插入所述钢管柱13的上端。
[0031]施工过程如下:先加工好上模板9、下模板7,然后放置下模板7和第二支撑件10,再施工固定机构,固定好上模板9和下模板7,然后放置钢管柱13,确保钢管柱13的下端落在第二支撑件10上,再将四组第一支撑件4塞紧在上模板9与钢管柱13之间,至此钢管柱13完成定位。之后,从钢管柱13顶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钢管柱13底部流出,再由下至上充满下模板7和上模板9围成的区域。对于上模板9和下模板7之间的部分,可以通过从外侧拍打的方式形成斜坡面。对于上模板9的顶部,可以通过拍打,或放置一些挡板,相互拼接,避免混凝土从顶部外溢。同时,需要采用间断浇筑的方式,即浇筑一段混凝土之后,插入输气管,利用压缩空气向下推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和输送压缩空气交替进行,确保混凝土充满整个混凝土基础8,直至管内的混凝土充满至一定的高度且不再下落,说明混凝土已密实,浇筑完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用于固定竖立在基坑中的钢管柱(13),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9)和下模板(7);上模板(9)和下模板(7)均为方框结构,围绕钢管柱(13)的下端布置;所述下模板(7)放置在基坑底部;上模板(9)位于下模板(7)的上方,二者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上模板(9)的宽度小于下模板(7)的宽度;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9)与下模板(7)的固定机构;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10),所述第一支撑件(4)设置在上模板(9)内壁与钢管柱(13)外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10)设置在钢管柱(13)底部与基坑底部之间;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浇筑系统还包括压缩机(12),所述压缩机(12)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端用于插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新光刘晓辉谭妍陈琦汤景富梁羽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飞龙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