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宗建海专利>正文

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000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病人头部结构模型,并确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S2、制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打印方案;S3、利用硬塑材料打印病人头部外轮廓;S4、将打印好的头部外轮廓结构穿戴到病人头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病人头部结构模型,并确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再利用硬塑材料打印病人头部外轮廓,并依次采用阈值分割和蒙版编辑、三维模型构建和优化、网格划分和优化以及模型装配的方法,得到三维面实体模型,可以有效减少扫描过程中的数据丢失,使得该模型结构与实际病人头部结构的符合度较高,进而打印出的头部固定支架具有固定精度高,误差比较小的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一种新的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任意断面的解剖结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无骨性伪影,可清楚显示脊髓、脑干和后颅窝等处的病变,患者在做头部核磁共振的过程中,需要躺上机床,在技师的指导下定位,定位好后会有一个支架固定在头颅上,避免头部位置不正和检查时活动影响诊断结果。
[0003]目前核磁共振时所采用的固定头部的支架普遍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稍微加热该材料变软,覆盖面部软组织形成面部轮廓,待冷却后该热塑性材料即按照病人面部轮廓结构固定下来,使用时只需将该结构套住头部并固定即可,但是其对热塑性材料的要求高,固定精度低,误差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扫描病人头部结构,建立病人头部结构模型,并确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S2、制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打印方案;设置头部软组织富余间隙,以免佩戴时受到损伤;S3、采用3D打印技术,利用硬塑材料打印病人头部外轮廓,轮廓厚度为1~10mm;S4、将打印好的头部外轮廓结构穿戴到病人头部,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辅助开展核磁共振扫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病人头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阈值分割和蒙版编辑:根据病人头部不同组织的CT值,将各层组织单独提取出来,并对各层组织进行阈值分割,设定阈值范围,确定CT值的窗宽和窗位后,生成蒙版,其中,头部组织包括头皮、颅骨、脑脊液和脑组织;再根据头部不同组织的解剖结构对蒙版进行编辑,以去除无关的噪声点;S12、三维模型构建和优化:根据曲线演化方程构建出各层组织的3D维面模型在脑脊液模型基础上,设定增长厚度,按照原模型的边缘轮廓和曲线,生成一个加厚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去除模型中存在的尖面、坏面以及重叠部分,得到完整、封闭的三维面实体模型;S13、网格划分和优化:根据头部剖解结构的曲率半径对头部各层三维面实体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并调整网格单元数量和质量,保证每层三维面实体模型具有最优的数量和质量;S14、模型装配:将各层三维面实体模型组合成完整的头部3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布尔运算,两两相邻的三维面实体模型进行求并集、交集或补集运算,确定两两相邻的三维面实体模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接触面;同时,设定两两相邻模型之间接触面的自由地为0;从而确定病人头部外轮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在蒙版编辑时,需确保头部各层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实际的解剖机构相符,同时需确保头部各层组织的表面和内部过渡平滑,并保证蒙版可以任意角度旋转,从而便于观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扫描用头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步骤中,对各层三维面实体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时,以正方体为最小单位对模型进行网格单元的自由划分,再经过正方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建海秦越贺世明李笑石
申请(专利权)人:宗建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