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91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记录装置从液体收纳部供给液体,并具备:记录部,其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支承部,其在与记录部对置的位置处对介质进行支承;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其对支承部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进行支承;连结框架,其对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进行连结;保持单元,其对液体收纳部进行保持,连结框架位于与支承部相比靠下方处,保持单元位于支承部与连结框架之间且第一侧框架与第二侧框架之间。架之间。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记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记载了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具备作为保持单元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罐收纳部。油墨罐收纳部对作为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部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罐进行保持。喷墨打印机通过从油墨罐供给液体从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
[000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中,保持单元被设置在设置记录装置的主体的地板上。在该情况下,除了主体的设置空间之外,另外需要保持单元的设置空间。另一方面,在保持单元被安装在主体上的情况下,记录装置有可能会大型化。因此,在抑制记录装置的大型化时,关于保持单元的位置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28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从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供给液体,并具备:记录部,其通过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部对置的位置处对介质进行支承;第一侧框架,其对所述支承部的一端侧进行支承;第二侧框架,其对所述支承部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承;连结框架,其对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进行连结;一个以上的保持单元,其对一个以上的所述液体收纳部进行保持,所述连结框架位于与所述支承部相比靠下方处,所述保持单元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框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之间。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表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07]图2为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0008]图3为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0009]图4为表示记录装置的第一变更例的主视图。
[0010]图5为表示记录装置的第二变更例的主视图。
[0011]图6为表示记录装置的第三变更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参照附图,对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记录装置例如为,通过向纸张、布帛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对文字、照片等图像进行记录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0013]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框体12。在框体12上形成有排出口13。排出口13为,供
被记录后的介质99从框体12内排出的开口。
[0014]在本示例中,记录装置11具备脚部14。脚部14对框体12进行支承。脚部14在记录装置11上能够拆装。脚部14与设置记录装置11的设置面A1接触。
[0015]记录装置11具备记录部15。记录部15被收纳于框体12中。记录部15被构成为,向介质99喷出液体。记录部15通过向介质99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99上记录图像。
[0016]在本示例中,记录部15具有头16和滑架17。头16具有一个以上的喷嘴18。头16从喷嘴18喷出液体。滑架17对头16进行搭载。滑架17相对于介质99而进行扫描。具体而言,滑架17在框体12内沿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而移动。由此,头16跨及介质99的宽度而喷出液体。这样,本示例的记录装置11为串行式打印机。记录装置11也可以为跨及介质99的宽度而能够一齐喷出液体的行式打印机。
[0017]在本示例中,第一方向X1为,滑架17以远离初始位置的方式移动的方向。第二方向X2为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方向。在本示例中,第二方向X2为,滑架17以接近初始位置的方式移动的方向。初始位置为,在头16不向介质99喷出液体的情况下滑架17待机的位置。在记录装置11为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第一方向X1或者第二方向X2为记录部15的长边方向。
[0018]记录装置11具备支承部19。支承部19被收纳于框体12中。支承部19位于与记录部15对置的位置处。支承部19位于记录部15的下方。
[0019]支承部19对被输送的介质99进行支承。具体而言,支承部19从下方对在输送方向Y上被输送的介质99进行支承。记录部15向在介质99中被支承部19所支承的部分喷出液体。在本示例中,输送方向Y为,在支承部19上介质99进行移动的方向。输送方向Y为,与第一方向X1、第二方向X2、铅直方向Z的任意一个均不同的方向。
[0020]记录装置11具备排出支承部21。排出支承部21对通过记录部15而被记录后的介质99进行支承。因此,排出支承部21位于与支承部19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处。排出支承部21的一部分经排出口13而从框体12内向框体12外延伸出。排出支承部21具有向输送方向Y突出的突出部分22。在本示例中,突出部分22在排出支承部21中为输送方向Y的下游端。
[0021]记录装置11具备一个以上的介质保持部。在本示例中,记录装置11具备两个介质保持部。具体而言,记录装置11具备第一介质保持部23和第二介质保持部24。在本示例中,介质99从第一介质保持部23向第二介质保持部24而被输送。介质99在从第一介质保持部23朝向第二介质保持部24而被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记录部15而被记录。
[0022]第一介质保持部23对通过记录部15而被记录前的介质99进行保持。在本示例中,第一介质保持部23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介质99进行保持。第一介质保持部23具有放卷轴25。在第一介质保持部23中,介质99被卷绕在放卷轴25上。通过放卷轴25进行旋转,从而介质99被放卷。在本示例中,第一介质保持部23位于与记录部15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处。在本示例中,第一介质保持部23被收纳于框体12中。
[0023]第二介质保持部24对通过记录部15而被记录后的介质99进行保持。在本示例中,第二介质保持部24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介质99进行保持。第二介质保持部24具有收卷轴26。在第二介质保持部24中,介质99被卷绕在收卷轴26上。通过收卷轴26进行旋转,从而介质99被收卷。
[0024]在本示例中,第二介质保持部24被安装在脚部14上。即,第二介质保持部24位于框体12外。第二介质保持部24也可以被收纳于框体12内。在本示例中,第二介质保持部24位于
与第一介质保持部23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处。在本示例中,第二介质保持部24位于与记录部15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处。
[0025]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一介质保持部23和第二介质保持部24而对介质99进行输送。记录装置11也可以另外具备对介质99进行输送的辊、带等输送部。
[0026]在本示例中,记录装置11在连续的长条的介质99上进行记录。不限于长条的介质99,记录装置11也可以在单张的介质99上进行记录。在该情况下,第一介质保持部23例如也可以包括收纳记录前的介质99的盒。第二介质保持部24例如也可以包括装载记录后的介质99的托盘。不限于从第一介质保持部23被放卷的介质99,记录装置11也可以在由用户插入至框体12中的介质99上进行记录。
[0027]如图2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主体框架27。在本示例中,在主体框架27上,安装有框体12和脚部14。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供给液体,并具备:记录部,其通过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部对置的位置处对介质进行支承;第一侧框架,其对所述支承部的一端侧进行支承;第二侧框架,其对所述支承部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承;连结框架,其对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进行连结;一个以上的保持单元,其对一个以上的所述液体收纳部进行保持,所述连结框架位于与所述支承部相比靠下方处,所述保持单元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框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基座框架,所述基座框架位于所述支承部的下方,并对所述支承部进行支承,所述第一侧框架以及所述第二侧框架通过分别对所述基座框架的两端进行支承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支承,所述保持单元位于所述基座框架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框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连结框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泵单元,所述泵单元从所述液体收纳部向所述记录部供给液体,所述泵单元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框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之间,并在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并排的方向上与所述保持单元并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多个所述保持单元来作为一个以上的所述保持单元,多个所述保持单元以从所述第一侧框架向所述第二侧框架而并排的方式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泵单元,所述泵单元从所述液体收纳部向所述记录部供给液体,所述泵单元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秀一朗蛭间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