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80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该肌内效贴包括基贴,基贴包括第一基贴面和第二基贴面;所述第一基贴面为贴向皮肤的一面,第二基贴面为背向皮肤的一面;所述基贴包括第一基贴、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第一基贴包括上基贴和下基贴,上基贴采用V形状,下基贴采用I形状;所述下基贴的左侧连接有第二基贴,下基贴的左侧连接有第三基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基贴分为第一基贴、第二基贴、第三基贴、第四基贴,分别作用于脸部的不同部位,贴合脸部特征,实现分区提拉;通过将第一基贴分为上基贴和下基贴,将额头与鼻部进行特定作用,额头部位采用V字形形状,使肌内效贴进一步贴合额头,提高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提高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提高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


[0001]本技术属于防护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

技术介绍

[0002]肌内效贴通过对肌内的舒张调整神经恢复本来的机能,具有保护肌肉的效果。使用时若肌内效贴布拉伸程度不够大,不能产生足够的支撑力,从而降低对关节的稳定和保护作用。随着肌内效贴的发展,肌内效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多;其中,用于脸部,对脸部进行提拉紧致有明显效果。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202122963809.2,授权公告号:CN 217039218U)一种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括肌内效贴本体和离型纸,肌内效贴本体贴向人脸面部的一面设有胶粘层,肌内效贴本体通过胶粘层粘连离型纸,所述肌内效贴本体包括连接部分,连接部分从中心线划分上脸颊贴和下脸颊贴,所述上脸颊贴为等腰梯形,并沿着两边腰线向外延伸;所述下脸颊贴为长方形;所述上脸颊贴与下脸颊贴的中心线上设有开口。
[0004]参考上述公开的中国专利一种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尚有以下不足:没有贴合人体面部特征进行设计,不利于肌内效贴作用于脸部;其次,脸部的鼻部和额头处并没起很好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脸部进行分区进行提拉,并且拆卸方便的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该肌内效贴包括基贴,基贴包括第一基贴面和第二基贴面;所述第一基贴面为贴向皮肤的一面,第二基贴面为背向皮肤的一面;r/>[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贴包括第一基贴、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第一基贴包括上基贴和下基贴,上基贴采用V形状,下基贴采用I形状;
[0008]所述下基贴的左侧连接有第二基贴,下基贴的左侧连接有第三基贴。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采用等腰梯形形状,第二基贴的上底靠近下基贴,第三基贴的上底靠近下基贴;
[0010]所述第二基贴、第三基贴贴于脸颊处,沿着脸颊向耳朵处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基贴通过第一连接带与下基贴连接,第三基贴通过第二连接带与下基贴连接。
[0012]优选地,述第二基贴的下底设有第一系带,第三基贴的下底设有第二系带;所述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连接过后绑于脑后。通过使用第一系带、第二系带将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稳固在脸颊处,避免脸部在活动中掉落或滑落。通过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可以使用闭环形状设置在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可直接挂于耳后,方便快捷。
[0013]优选地,所述基贴还包括第四基贴,第四基贴采用半圆形结构;所述第四基贴贴于
脸部的下巴处。通过将第四基贴设置成半圆形形状,符合下巴的形状结构,这样贴于皮肤上时,增加服帖效果和提高提拉的效果。
[0014]优选地,所述上基贴V形状的两端均设有稳固贴,稳固贴采用椭圆形形状;所述稳固贴于上基贴V形状的两端垂直连接。通过稳固贴增加上基贴的粘连性,同时增加对额头的提拉,从额头的侧面进行向上提拉,减少皱纹的产生,提高皮肤的紧致效果。
[0015]优选地,所述第四基贴的两侧设有第三连接带、第四连接带,第三连接带设于第四基贴的左侧,用于连接第四基贴和第二基贴;所述第四连接带设于第四基贴的右侧,用于连接第四基贴和第三基贴。将半圆形半径的部位用于连接第二基贴和第三基贴,通过第三连接带、第四连接带帮助连接各个基贴的同时,还可以庚哥使用者脸部特点,调节各个基贴的位置;当使用者鼻部与下巴位置距离相差不大时,相对将第三连接带与第四连接带进行回收一下,减少距离;当使用者鼻部与下巴位置距离相差比较大时,可不用对第三连接带和第四连接带进行调节,可直接使用。回收的操作包括第三连接带、第四连接带进行适当的粘连,减少第三连接带和第四连接带的长度。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基贴面设于粘连层,粘连层粘连离型纸;所述离型纸根据基贴的形状设置。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1、通过将基贴分为第一基贴、第二基贴、第三基贴、第四基贴,分别作用于脸部的不同部位,贴合脸部特征,实现分区提拉,提高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
[0018]2、通过将第一基贴分为上基贴和下基贴,将额头与鼻部进行特定作用,额头部位采用V字形形状,使肌内效贴进一步贴合额头,提高上基贴对额头的作用效果,减少皱纹、增加紧致。
[0019]3、通过使用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三连接带和第四连接带,帮助连接各个基贴,同时帮助各个基贴调节,适用于各种脸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一第一基贴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二第一基贴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一第二基贴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二第二基贴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A处放大图。
[0025]其中,1、第一基贴面;2、第二基贴面;3、第一基贴;3

1、上基贴;3

2、下基贴;4、第二基贴;5、第三基贴; 6、第四基贴;7、第一连接带;8、第二连接带;9、第三连接带;10、第四连接带;11、第一系带;12、第二系带;13、稳固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包括基贴,基贴包括第一基贴3、第二基贴4、第三基贴5和第四基贴6;第一基贴3包括上基贴3

1和下基贴3

2,上基贴3

1采用V形形状,贴于脸部的额头的部位,在V形形状的两端均设置稳固贴13,稳固贴13与V形形状的两端
垂直连接,增加上基贴3

1与皮肤的粘连性,不会轻易滑落;同时增加上基贴3

1的作用效果;下基贴3

2采用I形形状,贴于脸部的鼻子部位。
[0029]进一步,下基贴3

2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带7连接有第二基贴4,第二基贴4采用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的上底通过第一连接带7与下基贴3

2的左侧连接,下底沿着脸颊向耳朵处延伸;下基贴3

2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带8与第三基贴5连接,第三基贴5采用等腰梯形结构,与第二基贴4呈对称结构;第三基贴5的上底与第二连接带8连接,下底沿着脸颊向耳朵处延伸。第二基贴4上设置有第一系带11,第三基贴5上设置有第二系带12;第一系带11与第二系带12连接并绑于脑后,第一系带11和第二系带12用于固定基贴,防止基贴掉落。
[0030]进一步,第二基贴4与第三基贴5的下部连接有第四基贴6,第四基贴6采用半圆形形状,贴于脸部的下巴处;第二基贴4通过第三连接带(9)与第四基贴6连接,第三基贴5通过第四连接带10与第四基贴6连接;第三连接带(9)与第四连接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该肌内效贴包括基贴,基贴包括第一基贴面(1)和第二基贴面(2);所述第一基贴面(1)为贴向皮肤的一面,第二基贴面(2)为背向皮肤的一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贴包括第一基贴(3)、第二基贴(4)和第三基贴(5),第一基贴(3)包括上基贴(3

1)和下基贴(3

2),上基贴(3

1)采用V形形状,下基贴(3

2)采用I形形状;所述下基贴(3

2)的左侧连接有第二基贴(4),下基贴(3

2)的左侧连接有第三基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贴(4)和第三基贴(5)采用等腰梯形形状,第二基贴(4)的上底靠近下基贴(3

2),第三基贴(5)的上底靠近下基贴(3

2);所述第二基贴(4)、第三基贴(5)贴于脸颊处,沿着脸颊向耳朵处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脸部的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贴(4)通过第一连接带(7)与下基贴(3

2)连接,第三基贴(5)通过第二连接带(8)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洪祥石远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仪征康普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