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壁垂直渗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70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壁垂直渗透仪,包括:真空筒、周围加压筒、周围注水筒、空气压缩机、上游压力转换装置、多个下游压力转换装置、多个渗透压力室和多个体变管件;每个污水压力转换装置的底座管道连接底部三通阀门,每个体变管件的下端与相应的底部三通阀门连接,每个底部三通阀门连接筒体阀门;每个污水压力转换装置的顶盖管道通过管路连接顶部三通阀门,每个顶部三通阀门通过管路与筒体阀门;渗透压力室包括渗透压力筒、压力室顶盖、压力室底座、试样底座和试样顶盖;压力室底座连接上游输水管道;压力室底座连接下游输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壁垂直渗透仪能够同时对试样底面和顶面施加反压,能够同时测量多组试样。能够同时测量多组试样。能够同时测量多组试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壁垂直渗透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渗透性能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壁垂直渗透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注浆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浆固结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防渗、土木工程的地基加固、垃圾填埋场防渗等岩土工程中,在各种防渗工程中要求在注浆后的固结体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目前国内现有的柔壁渗透仪采用橡胶膜围压密封,解决了侧壁渗漏等问题,可以对注浆固结类材料进行渗透性能测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1)只能在试样底面和顶面施加相同压力的反压,无法在试样顶面独立施加反压形成压差;2)现有的柔壁垂直渗透仪只能一次测量一组样品,因试验周期较长,不能满足工程需要;3)渗流出来的污水里的污染物,会污染体变管件,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并且不利于仪器的清洁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每个渗透压力室在不同的上、下游反压下,形成固定水头差,进行渗流;能够同时测量多组试样且渗滤液不会污染体变管件的柔壁垂直渗透仪。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壁垂直渗透仪,包括:真空筒、周围加压筒、周围注水筒、空气压缩机、上游压力转换装置、多个下游压力转换装置、多个渗透压力室和多个体变管件;
[0005]所述真空筒的输出端上设有筒体阀门;
[0006]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的数量等于所述渗透压力室的数量;
[0007]所述上游压力转换装置和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均为污水压力转换装置;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的数量与所述体变管件的数量相同;
[0008]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装置底座、转换装置下筒、转换装置顶盖、转换装置上筒、隔离膜和至少三个固定拉杆;所述转换装置底座上设有底座管道;所述转换装置下筒安装于所述转换装置底座上;所述转换装置顶盖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的上方,所述转换装置顶盖上设有顶盖管道;所述转换装置上筒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之间,所述转换装置上筒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连接;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上筒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之间;所述转换装置顶盖、所述转换装置上筒和所述隔离膜围成上腔室,所述顶盖管道与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转换装置底座、所述转换装置下筒和所述隔离膜围成下腔室,所述底座管道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隔离膜将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分隔开;每个固定拉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转换装置顶盖,拉杆紧固件将所述固定拉杆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拉杆的下端穿过所述转换装置底座,拉杆紧固件将所述固定拉杆与所述转换装置底座固定连接;
[0009]每个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的底座管道通过管路连接一底部三通阀门的第一接口,每个所述体变管件的下端与相应的所述底部三通阀门的第二接口连接,每个所述底部
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连接筒体阀门;每个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的顶盖管道通过管路连接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一接口,每个所述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筒体阀门;
[0010]所述渗透压力室包括渗透压力筒,所述渗透压力筒的上端安装有压力室顶盖,所述渗透压力筒的下端安装压力室底座;所述渗透压力筒的内部具有试样底座和设置于所述试样底座正上方的试样顶盖,所述试样底座与所述试样顶盖之间具有测试间隔;
[0011]所述压力室底座连接上游输水管道,所述上游输水管道的上端穿过所述试样底座,且所述上游输水管道的上端穿入所述测试间隔中,所述上游输水管道连接一上游压力阀门的第一接口;所述压力室底座连接下游输水管道,所述下游输水管道穿过所述试样顶盖后,所述下游输水管道的穿入所述测试间隔中,所述下游输水管道连接一下游压力阀门的第一接口;所有的上游压力阀门的第二接口和所有的下游压力阀门的第二接口均与上游压力转换装置所连接的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每个所述下游压力阀门的第三接口与相应的下游压力转换装置所述连接的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连接;
[0012]每个所述渗透压力室上设有周围压力管道,所述周围压力管道与所述渗透压力室连通,所述周围压力管道上设有围压阀门,所述围压阀门的进水接头连接所述周围注水筒;所述围压阀门的围压接头连接周围加压筒;
[0013]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管路与所述周围注水筒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压力筒管道与周围加压筒连接,所述压力筒管道上设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压力表;与所述上游压力转换装置连接的体变管件为上游体变管,所述上游体变管的上端通过上游输压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上游输压管道上设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压力表;与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连接的体变管件为下游体变管,所述下游体变管的上端通过下游输压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下游输压管道上设有第三调压阀和第三压力表。
[0014]优选地,每个所述试样顶盖的顶面上设有顶盖连接件,所述顶盖连接件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槽体侧壁的上端均设有凸块,两个所述凸块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具有块体间隔;所述压力室顶盖上设有贯通孔;
[0015]所述的柔壁垂直渗透仪还包括多个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所述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的数量与所述渗透压力室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包括:导杆、仪表固定座和百分表;
[0016]所述导杆的上端穿出所述贯通孔;所述导杆的下端设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穿入相应的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头在所述凸块的下方旋转后,两个所述凸块阻挡所述安装头脱离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头与所述顶盖连接件连接;
[0017]所述仪表固定座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压力室顶盖上;
[0018]所述百分表包括表主体和与表主体连接的表杆,所述表主体安装在所述仪表固定座上,所述表杆的下端与所述导杆的顶端接触。
[001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槽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安装槽的宽度;
[0020]所述安装头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安装部、中间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述中间安装部的宽度和所述下安装部的宽度均小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块体间隔的距离;所述中间安装部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块体间隔的距离;所述下安装部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块体间隔的距离;所述下安装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所述上
安装部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块体间隔的距离。
[0021]进一步地,所述表主体通过下套杆与所述表杆连接;所述顶盖连接件的顶面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
[0022]所述仪表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方向;所述仪表固定座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表件安装端和支撑安装端;
[0023]所述仪表固定座的支撑安装端上设有支撑安装通孔、支撑调节开槽和支撑调节通孔;所述支撑调节开槽延伸至所述仪表固定座的支撑安装端的端面上;所述支撑安装通孔的中轴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安装通孔和所述支撑调节通孔均与所述支撑调节开槽连通,所述支撑安装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调节通孔的中轴线垂直;所述支撑安装通孔供所述支撑杆插入;支撑紧固部件与所述支撑调节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壁垂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筒(110)、周围加压筒(120)、周围注水筒(130)、空气压缩机(500)、上游压力转换装置(601)、多个下游压力转换装置(602)、多个渗透压力室(700)和多个体变管件(800);所述真空筒(110)的输出端上设有筒体阀门(111);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602)的数量等于所述渗透压力室(700)的数量;所述上游压力转换装置(601)和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602)均为污水压力转换装置(600);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600)的数量与所述体变管件(800)的数量相同;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600)包括转换装置底座(610)、转换装置下筒(620)、转换装置顶盖(630)、转换装置上筒(640)、隔离膜(650)和至少三个固定拉杆(660);所述转换装置底座(610)上设有底座管道(611);所述转换装置下筒(620)安装于所述转换装置底座(610)上;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620)的上方,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上设有顶盖管道(631);所述转换装置上筒(640)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620)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之间,所述转换装置上筒(640)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连接;所述隔离膜(650)设置于所述转换装置上筒(640)与所述转换装置下筒(620)之间;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所述转换装置上筒(640)和所述隔离膜(650)围成上腔室,所述顶盖管道(631)与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转换装置底座(610)、所述转换装置下筒(620)和所述隔离膜(650)围成下腔室,所述底座管道(611)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隔离膜(650)将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分隔开;每个固定拉杆(660)的上端穿过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拉杆紧固件(670)将所述固定拉杆(660)与所述转换装置顶盖(630)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拉杆(660)的下端穿过所述转换装置底座(610),拉杆紧固件(670)将所述固定拉杆(660)与所述转换装置底座(610)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600)的底座管道(611)通过管路连接一底部三通阀门的第一接口(681),每个所述体变管件(800)的下端与相应的底部三通阀门的第二接口(682)连接,每个底部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683)连接筒体阀门(111);每个所述污水压力转换装置(600)的顶盖管道(631)通过管路连接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一接口(691),每个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二接口(692)通过管路与所述筒体阀门(111);所述渗透压力室(700)包括渗透压力筒(710),所述渗透压力筒(710)的上端安装有压力室顶盖(720),所述渗透压力筒(710)的下端安装压力室底座(730);所述渗透压力筒(710)的内部具有试样底座(740)和设置于所述试样底座(740)正上方的试样顶盖(750),所述试样底座(740)与所述试样顶盖(750)之间具有测试间隔;所述压力室底座(730)连接上游输水管道(761),所述上游输水管道(761)的上端穿过所述试样底座(740),且所述上游输水管道(761)的上端穿入所述测试间隔中,所述上游输水管道(761)连接一上游压力阀门的第一接口(771);所述压力室底座(730)连接下游输水管道(762),所述下游输水管道(762)穿过所述试样顶盖(750)后,所述下游输水管道(762)的穿入所述测试间隔中,所述下游输水管道(762)连接一下游压力阀门的第一接口(781);所有的上游压力阀门的第二接口(772)和所有的下游压力阀门的第二接口(782)均与上游压力转换装置(601)所连接的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693)通过管路连接,每个所述下游压力阀门(780)的第三接口(783)与相应的下游压力转换装置(602)所述连接的顶部三通阀门的第三接口(693)连接;
每个所述渗透压力室(700)上设有周围压力管道(790),所述周围压力管道(790)与所述渗透压力室(700)连通,所述周围压力管道(790)上设有围压阀门(791),所述围压阀门(791)的进水接头连接所述周围注水筒(130);所述围压阀门(791)的围压接头连接周围加压筒(120);所述空气压缩机(500)通过管路与所述周围注水筒(130)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500)通过压力筒管道(510)与周围加压筒(120)连接,所述压力筒管道(510)上设有第一调压阀(511)和第一压力表(512);与所述上游压力转换装置(601)连接的体变管件(800)为上游体变管(801),所述上游体变管(801)的上端通过上游输压管道(520)与所述空气压缩机(500)连接,所述上游输压管道(520)上设有第二调压阀(521)和第二压力表(522);与所述下游压力转换装置(602)连接的体变管件(800)为下游体变管(802),所述下游体变管(802)的上端通过下游输压管道(530)与所述空气压缩机(500)连接,所述下游输压管道(530)上设有第三调压阀(531)和第三压力表(5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壁垂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样顶盖(750)的顶面上设有顶盖连接件(200),所述顶盖连接件(200)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210),所述安装槽(210)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槽体侧壁(211)的上端均设有凸块(230),两个所述凸块(230)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凸块(230)之间具有块体间隔(231);所述压力室顶盖(720)上设有贯通孔(721);所述的柔壁垂直渗透仪还包括多个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所述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的数量与所述渗透压力室(700)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试样厚度变形测量装置包括:导杆(300)、仪表固定座(410)和百分表(420);所述导杆(300)的上端穿出所述贯通孔(721);所述导杆(300)的下端设有安装头(310),所述安装头(310)穿入相应的所述安装槽(210)中,所述安装头(310)在所述凸块(230)的下方旋转后,两个所述凸块(230)阻挡所述安装头(310)脱离所述安装槽(210),所述安装头(310)与所述顶盖连接件(200)连接;所述仪表固定座(410)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压力室顶盖(720)上;所述百分表(420)包括表主体(421)和与表主体(421)连接的表杆(422),所述表主体(421)安装在所述仪表固定座(410)上,所述表杆(422)的下端与所述导杆(300)的顶端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壁垂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10)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槽体侧壁(211)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安装槽(210)的宽度;所述安装头(310)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安装部(311)、中间安装部(312)和下安装部(313);所述中间安装部(312)的宽度和所述下安装部(313)的宽度均小于两个所述凸块(230)之间的块体间隔(231)的距离;所述中间安装部(312)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凸块(230)之间的块体间隔(231)的距离;所述下安装部(313)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230)之间的块体间隔(231)的距离;所述下安装部(313)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槽(210)的宽度;所述上安装部(311)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230)之间的块体间隔(231)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壁垂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主体(421)通过下套杆(423)与所述表杆(422)连接;所述顶盖连接件(200)的顶
面上设有支撑杆(240),所述支撑杆(240)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所述仪表固定座(4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方向;所述仪表固定座(4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表件安装端和支撑安装端;所述仪表固定座(410)的支撑安装端上设有支撑安装通孔(411)、支撑调节开槽(412)和支撑调节通孔(413);所述支撑调节开槽(412)延伸至所述仪表固定座(410)的支撑安装端的端面上;所述支撑安装通孔(411)的中轴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安装通孔(411)和所述支撑调节通孔(413)均与所述支撑调节开槽(412)连通,所述支撑安装通孔(411)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调节通孔(413)的中轴线垂直;所述支撑安装通孔(411)供所述支撑杆(240)插入;支撑紧固部件(417)与所述支撑调节通孔(413)连接,使得所述支撑安装通孔(411)夹紧所述支撑杆(240);所述仪表固定座(410)的表件安装端上设有表件安装通孔(4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程戚晶磊曹元生王宵张伟方远远胡宁宁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