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透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68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1≤T23/(T12+T34)<4;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透镜组
[0001]分案申请声明
[0002]本申请是2021年7月1日递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光学成像透镜组”、申请号为202110748396.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对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拍摄功能和成像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复杂的拍摄环境,尤其是昏暗的拍摄环境,由于环境的光照不足会导致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受到限制,从而难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以及难以实现清晰的成像效果。为获得在昏暗环境中的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通常采用多次拍摄并将拍摄后图像进行算法合成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算法复杂,还会导致最终的图像分辨率下降。
[0005]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昏暗环境中拍摄要求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1≤T23/(T12+T34)<4;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an(FOV/2)/TTL>0.3。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ImgH/f>1。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TL≤3mm。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R1/f<2。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6可满足:2<(R5+R6)/(R5

R6)<3.5。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3<T23/T34<10。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

1<SAG32/CT3<

0.5。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0<SAG11/CT1<0.5。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可满足:0.1<CT2/DT22<0.5。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DT11/ImgH<0.3。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4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32可满足:0.3<(DT42

DT32)/DT42<0.6。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1.5<CT1/CT2<3。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15<CT3/T34<20。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3可满足:1<ET2/ET3<1.5。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6。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可满足:0.6<DT11/DT21<1。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1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

0.7<SAG31/T23<

0.1。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2可满足:

3<SAG21/SAG22<0。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4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5<R4/f<1.5。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带通滤光片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0045]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1≤T23/(T12+T34)<4;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an(FOV/2)/TTL>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ImgH/f>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邢天祥李建林贺凌波黄林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