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49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端面和本体单元,其中,该支撑端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然后,该本体单元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并且,该本体单元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形成;这样,方便理解的,将该椎间融合器手术置于腰椎或颈椎上时,由于该椎间融合器的本体单元是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而成,此时,该本体单元上具有利于骨生长的多孔结构,从而能够有效进行骨融合;解决了现有椎间融合器的表面为光滑闭合结构导致的骨融合效果较差、融合程度低、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有效促进骨生长,提高使用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并且利于康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椎间手术中时常会用到椎间融合器。现有的椎间融合器通常为PEEK和钛合金等材质,椎间融合器用于将上下椎体撑开来使腰椎、颈椎等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线。
[0003]然而,发现,现有椎间融合器的表面通常为光滑、闭合的,其与骨融合的效果较差,融合程度低,导致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端面和本体单元,其中,该支撑端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然后,该本体单元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并且,该本体单元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形成。
[0005]这样,方便理解的,将该椎间融合器手术置于腰椎或颈椎上时,由于该椎间融合器的本体单元是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而成,此时,该本体单元上具有利于骨生长的多孔结构,从而能够有效进行骨融合;解决了现有椎间融合器的表面为光滑闭合结构导致的骨融合效果较差、融合程度低、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有效促进骨生长,提高使用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并且利于康复。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
[0007]支撑端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0008]本体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0009]其中,所述本体单元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形成。
[0010]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填充堆叠,以使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支撑孔隙,所述支撑孔隙为不规则多边形结构。
[0011]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支撑孔隙由3D打印形成。
[0012]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封闭设置的本体侧壁;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本体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封边,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本体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封边。
[0013]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单元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
[0014]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侧壁上设有器械槽,所述器械槽贯通至所述通孔。
[0015]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本体侧壁均由所述支撑杆填充堆叠形成。
[0016]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在200~1000微米之间,所述支撑孔隙的孔
径在200~1000微米之间。
[0017]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椎间融合器用于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排列的第一椎骨和第二椎骨之间,所述第一椎骨和所述第二椎骨分别具有第一椎面和第二椎面,所述第一椎面和所述第二椎面相邻设置;
[0018]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曲度分别贴合所述第一椎面和所述第二椎面,且,所述椎间融合器的轮廓外形与椎骨外围轮廓匹配。
[001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20]3D扫描第一椎骨和第二椎骨,分别获取第一椎面和第二椎面的三维曲度数据、所述第一椎面和所述第二椎面之间的高度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椎面和所述第二椎面之间的弧度数据,根据所述三维曲度数据、所述高度数据和所述弧度数据构建3D打印椎间融合器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椎面和所述第二椎面分别为所述第一椎骨和所述第二椎骨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椎面;
[0021]将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模型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按照预定顺序排列的若干切片文件,并将若干所述切片文件导入3D打印机中;
[0022]按照所述预定顺序,分别根据每一个所述切片文件所对应的平面几何信息进行逐层打印,得到所述椎间融合器。
[002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端面和本体单元,其中,该支撑端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然后,该本体单元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并且,该本体单元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形成。
[0025]这样,方便理解的,将该椎间融合器手术置于腰椎或颈椎上时,由于该椎间融合器的本体单元是通过多孔支撑结构填充堆叠而成,此时,该本体单元上具有利于骨生长的多孔结构,从而能够有效进行骨融合;解决了现有椎间融合器的表面为光滑闭合结构导致的骨融合效果较差、融合程度低、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有效促进骨生长,提高使用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并且利于康复。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器械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椎间融合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
[0032]10

支撑端面,11

第一端面,12

第二端面,13

第一封边,14

第二封边,
[0033]20

本体单元,21

多孔支撑结构,22

本体侧壁,23

通孔,24

器械槽,
[0034]211

支撑杆,212

支撑孔隙,
[0035]X

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
[0037]椎间融合器广泛用于腰椎后路手术中,也可用于颈椎、胸椎手术,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主要是由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0038]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由于具有较大的强度,其能够将上下椎体撑开来并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和高度。然后,由于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椎骨弹性模量不一致,容易导致应力遮挡,沉降等问题,进而可导致骨融合延缓甚至不融合。
[0039]此外,现有的椎间融合器的尺寸规格等由厂家统一设计,不能够适应不同的椎间撑开高度,也不能适应不同的上下终板曲度,导致现有椎间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端面(10),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本体单元(20),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之间;其中,所述本体单元(20)通过多孔支撑结构(21)填充堆叠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支撑结构(21)包括支撑杆(211),所述支撑杆(211)在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之间填充堆叠,以使相邻所述支撑杆(211)之间形成支撑孔隙(212),所述支撑孔隙(212)为不规则多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11)和所述支撑孔隙(212)由3D打印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单元(2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封闭设置的本体侧壁(22);所述第一端面(11)与所述本体侧壁(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封边(13),所述第二端面(12)与所述本体侧壁(2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封边(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单元(20)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通孔(23),所述通孔(23)贯通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侧壁(22)上设有器械槽(24),所述器械槽(24)贯通至所述通孔(23)。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晓宇孙陆张靖徐凯刘昊马学为王潇月
申请(专利权)人:智塑健康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