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48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包括安装本体底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一凹槽;撑紧组件包括撑紧座本体和撑紧斜楔,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部轴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撑紧斜楔插设于第二凹槽和第一通孔内;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滑块、复位弹簧座和复位弹簧,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上设有若干滑槽,定位滑块分别设于滑槽内,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面分别设有与撑紧斜楔顶部相适配的斜面,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部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凹槽,复位弹簧座设于第三凹槽内,复位弹簧设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拉杆和动力弹簧,本方案无需机床提供额外动力,可降低机床配置动力的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工装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铝合金轮圈类回转加工零部件的单向撑紧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铝合金轮圈的重量轻、散热好、美观等优点不断被认可,使得汽车铝合金轮圈需求急剧增长。为了提高铝合金轮毂的加工效率、品质和成品率,对需要用到孔定位的轮圈等回转类工件,当机床仅配置夹持动力,未配置定位动力,但又需要实现定位自动撑紧定位时,此部件便可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无需机床提供额外动力,降低机床配置动力的成本,以及丰富夹具的多功能性,方便操作员工调试,减少后期维护时间以及成本的单向撑紧定位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包括:安装本体、撑紧组件、定位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安装本体底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撑紧组件包括撑紧座本体和撑紧斜楔,所述撑紧座本体固定设于安装本体顶端端面上,所述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轴心处开设有依次贯穿撑紧座本体和安装本体,至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撑紧斜楔插设于第二凹槽和第一通孔内,位于第二凹槽内的撑紧斜楔顶部从上之下直径逐渐缩小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滑块、复位弹簧座和复位弹簧,所述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上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一端与第二凹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撑紧座本体的外侧壁,所述定位滑块分别设于滑槽内,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面分别设有与撑紧斜楔顶部相适配的斜面,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部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座设于第三凹槽内,复位弹簧座与撑紧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复位弹簧一端与复位弹簧座连接,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端面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拉杆和动力弹簧,所述动力拉杆顶端与撑紧斜楔底端端部连接,动力拉杆底端延伸出第一凹槽,所述动力弹簧设于第一凹槽内,动力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拉杆底端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动力弹簧套,所述动力弹簧套底部开设有动力拉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动力弹簧底端端部与动力弹簧套的内底面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动力弹簧套的外侧壁设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在限位滑槽内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撑紧组件还包括防尘盖板,所述防尘盖板固定设于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上,用于密封第二凹槽和滑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定位滑块顶端端面处的防尘盖板底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撑紧座本体上的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安装本体上的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安装本体顶端端面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撑紧座本体底端端部固定设于第四凹槽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撑紧斜楔轴心处设有贯穿撑紧斜楔的固定孔,所述动力拉杆顶端轴心处也设有固定孔,所述撑紧斜楔和动力拉杆通过螺栓和固定孔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尘盖板、撑紧座本体和安装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0015](1)方案中动力拉杆和动力弹簧的设置给撑紧斜楔的下压提供了动力,撑紧斜楔下压将定位滑块挤出,并给定位滑块的伸出状态提供压力,使得定位滑块保持伸出状态,在此过程中,本定位机构无需机床提供额外的动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机床配置动力的成本,以及丰富夹具的多功能性,方便操作员工调试,减少后期维护时间以及成本;
[0016](2)方案中复位弹簧座和复位弹簧的设置给定位滑块的复位,即定位滑块的收回提供了动力,当动力拉杆受到压力,动力拉杆带动撑紧斜楔上移,此时动力滑块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缩进滑槽内,本结构中,定位滑块的滑出和复位无需借助外力即可实现,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向撑紧定位机构俯视图;
[0018]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向撑紧定位机构A

A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向撑紧定位机构A

A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1、安装本体;102、第一凹槽;201、撑紧座本体;202、撑紧斜楔;
[0022]203、第二凹槽;204、防尘盖板;301、定位滑块;302、复位弹簧座;
[0023]303、复位弹簧;304、第三凹槽;401、动力拉杆;402、动力弹簧;
[0024]403、动力弹簧套;404、限位滑槽;405、限位滑块;501、第一密封圈;502、第二密封圈;503、第三密封圈;504、第四密封圈;50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6]请一并参阅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包括:安装本体101、撑紧组件、定位组件和动力组件;安装本体底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一凹槽102;撑紧组件包括撑紧座本体201和撑紧斜楔202,撑紧座本体固定设于安装本体顶端端面上,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二凹槽203,第二凹槽底部轴心处开设有依次贯穿撑紧
座本体201和安装本体101,至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撑紧斜楔202插设于第二凹槽和第一通孔内,位于第二凹槽内的撑紧斜楔顶部从上之下直径逐渐缩小设置;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滑块301、复位弹簧座302和复位弹簧303,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上设有若干滑槽,滑槽一端与第二凹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撑紧座本体的外侧壁,定位滑块分别设于滑槽内,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面分别设有与撑紧斜楔顶部相适配的斜面,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部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凹槽304,复位弹簧座302设于第三凹槽内,复位弹簧座302与撑紧座本体20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03设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304一端,复位弹簧一端与复位弹簧座连接,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端面连接;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拉杆401和动力弹簧402,动力拉杆顶端与撑紧斜楔底端端部连接,动力拉杆底端延伸出第一凹槽,动力弹簧设于第一凹槽内,动力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拉杆底端连接。
[0027]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复位弹簧的稳定性,在复位弹簧座朝向第二凹槽的一侧设有圆柱形延伸部,便于复位弹簧的一端卡合在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本体、撑紧组件、定位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安装本体底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撑紧组件包括撑紧座本体和撑紧斜楔,所述撑紧座本体固定设于安装本体顶端端面上,所述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轴心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轴心处开设有依次贯穿撑紧座本体和安装本体,至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撑紧斜楔插设于第二凹槽和第一通孔内,位于第二凹槽内的撑紧斜楔顶部从上之下直径逐渐缩小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滑块、复位弹簧座和复位弹簧,所述撑紧座本体顶端端面上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一端与第二凹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撑紧座本体的外侧壁,所述定位滑块分别设于滑槽内,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面分别设有与撑紧斜楔顶部相适配的斜面,靠近第二凹槽的定位滑块一端端部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座设于第三凹槽内,复位弹簧座与撑紧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复位弹簧一端与复位弹簧座连接,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一端端面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拉杆和动力弹簧,所述动力拉杆顶端与撑紧斜楔底端端部连接,动力拉杆底端延伸出第一凹槽,所述动力弹簧设于第一凹槽内,动力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拉杆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撑紧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动力弹簧套,所述动力弹簧套底部开设有动力拉杆穿过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军叶松军张秋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