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炒菜机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36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及方法,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机架、副机架、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外壳、与筒状外壳相匹配且在同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内壳、电加热装置、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进料口、出料口、盖体、丝杆螺母副以及第三双向电机,第一双向电机和第三双向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双向电机安装在副机架上,副机架与机架铰接;筒状外壳的中部两侧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与机架连接,筒状内壳的封闭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与筒状外壳的封闭端连接。将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炒菜机及其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圆满地完成整条鱼的煎制、煎煮过程,并能有效解决绿叶蔬菜在炒制的过程中容易变黄变黑的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变黄变黑的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变黄变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炒菜机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烹饪设备制造与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烹饪智能设备制造与应用
,生产商已经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智能炒菜机。智能炒菜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多种菜肴的烹饪过程,其推广应用有助于降低人们在烹饪方面的劳动强度,特别是有助于提高餐饮业的工作效率,并节省餐饮业的人力成本。然而,从申请人通过市场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看,现有的智能炒菜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0003]第一,现有的智能炒菜机难以圆满地完成整条大鱼的煎制过程。例如,有的智能炒菜机,其炒锅的底部原本就不平坦(纵向切面呈弧形或近似弧形),不适合煎大鱼;有的智能炒菜机,其炒锅的底部虽然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但在煎大鱼的过程中,难以在保持鱼的两面完整的情况下,解决大鱼的自动翻边问题。此外,有的智能炒菜机还设有类似于锅铲的搅拌装置,而搅拌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可能把整条大鱼搅成不规则的碎块。
[0004]第二,现有的智能炒菜机所炒制的绿叶蔬菜,例如炝炒空心菜、炝炒番薯叶等,大多容易出现绿叶变黄变黑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数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是在相对封闭的机体内工作,并且由机械臂操控的锅铲或搅拌装置很难做到像厨师那样快速、均匀地翻炒蔬菜,致使部分绿叶蔬菜受热过度。而在封闭的环境下,绿叶蔬菜只要稍微受热过度,就会变黄变黑。为了避免绿叶蔬菜变黄变黑,一些用户采用了在程序上缩短绿叶蔬菜炒制时间的对策,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防止绿叶蔬菜变黄变黑,但有产生了部分绿叶蔬菜未炒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该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下述装置或部件:
[0007]机架、副机架、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外壳、设置在筒状外壳之内且在同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内壳、电加热装置、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进料口、出料口、盖体、丝杆螺母副以及第三双向电机,第一双向电机和第三双向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双向电机安装在副机架上,副机架与机架铰接;
[0008]筒状外壳的中部两侧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与机架连接,筒状内壳的封闭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与筒状外壳的封闭端连接,筒状内壳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轴承与筒状外壳的开口端连接;
[0009]第一转轴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与第一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第一转轴带动筒状外壳相对机架上下摆动,从而带动筒状内壳相对机架上下摆动;
[0010]第二转轴穿过设置在筒状外壳封闭端的第二轴承,延伸到筒状外壳之外,并与第二传动轮连接,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二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第二转轴带动筒状内壳相对筒状外壳交替地作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0011]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筒状外壳的内侧,且位于筒状内壳的下方;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在筒状外壳的内侧,且位于筒状内壳的上方;筒状外壳采用绝热材料制作,或者在筒状外壳的内表面设有绝热材料层;筒状内壳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其侧面总体上呈圆弧面,局部呈平面;
[0012]盖体的外侧中部通过第四转轴和第四轴承与丝杆螺母副的一端连接,丝杆螺母副的另一端与第三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三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盖体可以盖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并随同筒状内壳一道旋转;
[0013]电加热装置、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第三双向电机、进料口、出料口各自的控制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进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上端,出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下端。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可附加下述技术手段:
[0015]所述金属材料为不锈钢。
[0016]优选地,所述筒状内壳六分之五的侧面为圆弧面,六分之一的侧面为平面。
[0017]优选地,所述筒状内壳开口端向内收缩,亦即开口端的口径小于筒状内壳的平均内径。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筒状内壳处于水平状态,且盖体未盖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时,筒状内壳内的液体从开口端流出。
[0018]优选地,盖体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与筒状内壳的开口端相匹配的环形卡槽,通过环形卡槽,盖体可牢固地卡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
[0019]优选地,在机架的上端还设有食用油预热设备,食用油预热设备包括电预热装置、储油腔和设置在储油腔出口端上的控制阀,储油腔出口端与进料口连接,控制阀与PLC 控制器通信连接,当筒状内壳与进料口对接时,打开控制阀,可以将已预热的食用油输送到筒状内壳中。
[0020]以本专利技术中的智能炒菜机为工具,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该方法按照PLC控制器所设定的程序完成菜肴的烹饪,包括下述步骤:
[0021]步骤1,进料,通过进料口将食用油和已搭配好的食材原料(包括调料)输送到筒状内壳内;
[0022]步骤2,水平归位,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筒状外壳带动筒状内壳向下摆动,直至筒状外壳和筒状内壳总体上呈水平状态;
[0023]步骤3,盖合盖体,在第三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盖体盖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
[0024]步骤4,启动电加热装置,并按照设定的程序加工食材原料,具体分为以下两个相互独立的子步骤:
[0025]步骤4—1,食材原料的煎制,在此过程中,筒状内壳的水平侧面总体上位于下方,筒状内壳在第二双向电机的驱动下交替地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轻微转动,转动的角度在正负5度以内,转动的频率为每秒钟一个来回;当需要给食材原料翻边时,筒状内壳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快速转动95度后停止转动(所谓快速转动95度,是指转动95度所需时间在0.5秒以内),然后快速地归位(所谓快速地归位,是指在0.5 秒以内,使筒状内壳的水平
侧面恢复到总体上位于下方的状态),食材原料在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翻边并回到筒状内壳的水平侧面;
[0026]步骤4—2,食材原料的炒制,在此过程中,筒状内壳在第二双向电机的驱动下交替地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高速旋转(每分钟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次数通常为各18 次);
[0027]步骤5,关闭电加热装置,按照程序设定的时间,利用余热继续执行步骤4;
[0028]步骤6,打开盖体,在第三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盖体与筒状内壳的开口端分离;
[0029]步骤7,具体分为以下两个相互独立的子步骤:
[0030]步骤7—1,出菜,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筒状外壳带动筒状内壳相对机架向下摆动,使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与出料口对接;
[0031]步骤7—2,复位加水后水煮并出菜,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筒状外壳带动筒状内壳相对机架向上摆动,使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与进料口对接,然后加水,筒状内壳再次回复到水平状态后,启动电加热装置,按设定的程序对已煎制了双面的食材原料进行水煮处理,然后停止加热并出菜;
[0032]步骤8,复位,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装置或部件:机架、副机架、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外壳、设置在筒状外壳之内且在同一端有开口的筒状内壳、电加热装置、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进料口、出料口、盖体、丝杆螺母副以及第三双向电机,第一双向电机和第三双向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双向电机安装在副机架上,副机架与机架铰接;筒状外壳的中部两侧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与机架连接,筒状内壳的封闭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与筒状外壳的封闭端连接,筒状内壳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轴承与筒状外壳的开口端连接;第一转轴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与第一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一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第一转轴带动筒状外壳相对机架上下摆动,从而带动筒状内壳相对机架上下摆动;第二转轴穿过设置在筒状外壳封闭端的第二轴承,延伸到筒状外壳之外,并与第二传动轮连接,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二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第二转轴带动筒状内壳相对筒状外壳交替地作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筒状外壳的内侧,且位于筒状内壳的下方;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在筒状外壳的内侧,且位于筒状内壳的上方;筒状外壳采用绝热材料制作,或者在筒状外壳的内表面设有绝热材料层;筒状内壳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其侧面总体上呈圆弧面,局部呈平面;盖体的外侧中部通过第四转轴和第四轴承与丝杆螺母副的一端连接,丝杆螺母副的另一端与第三双向电机连接,在第三双向电机的驱动下,盖体可以盖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并随同筒状内壳一道旋转;电加热装置、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第三双向电机、进料口、出料口各自的控制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进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上端,出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不锈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内壳六分之五的侧面为圆弧面,六分之一的侧面为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内壳开口端向内收缩,亦即开口端的口径小于筒状内壳的平均内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与筒状内壳的开口端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卡槽,通过第一环形卡槽,盖体可牢固地卡合在筒状内壳的开口端上。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上端还设有食用油预热设备,食用油预热设备包括电预热装置、储油腔和设置在储油腔出口端上的控制阀,储油腔出口端与进料口连接,控制阀与P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海吴超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兴道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